2019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鲁教版)本文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2019年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藻类植物一、学习目标: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二、学习重点:水绵、衣藻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三、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
”这些诗句描写的是植物。
(二)学习任务: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
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等。
(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等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a)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
(2)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能进行___ ______,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__ ________。
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结构简单,没有,,的分化。
b)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2)可做。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2)可供。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2)将一块新鲜海带,(干的应提前浸泡1小时)放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加热,并把温度计插在烧杯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海带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
这是什么原因?(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四、学习检测: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导学案教学目标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自主学习: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方案一: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二、水分运输的途径 1.茎的结构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最佳方案。
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检测反馈:1.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2.将茎横向切断,在横切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3.将茎纵剖开,在纵剖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4.通过这个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会自学获得知识。
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那里来的?5、移栽植物时,如果根损伤大多,植物会有什么变化?6、扦插后的枝条如何处理,成活率会提高?7、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树怕去皮,不怕空心”这句8.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
这是为什么?9.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茎干上往往长着许多毛茸茸的根。
这些根暴露在空气中,叫做气生根。
气生根有什么作用?10.分析:将两株同样大小健壮的幼苗,分别培养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
过几天,可看到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这个实验说明。
11.导管存在于,能输送,输送方向是。
筛管存在于,能输送,输送方向是。
植株的生长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了解枝条的生长过程。
知识回顾1种子萌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_____。
_______或_____ 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后,________发育,突破种皮,形成_____。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____。
1、幼根的结构有哪些?2、芽的结构有哪些?3、什么是居间生长?自主学习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增加____________,一方面要靠_ __________。
3、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_____发育成的。
芽在发育的时候,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枝条上的_____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4、小麦、水稻、竹子等一些植物,可以通过_____使茎急剧长高。
5、“小麦清明拔三节,新笋一夜成高竹”就是对_________的形象描述。
当堂练习《基础训练》P15—P18植株的生长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观察的方法探究植物茎的生长过程,并能用相关的知识解释。
2、让学生知道年轮形成的简单过程3、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
知识回顾: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____________,一方面要靠伸长区___________。
自主学习(小组完成实验,按1——3步骤进行)1、取一段柳树的枝条,肉眼观察看它有几部分组成。
2、用解剖针扎一扎横切面上的质部和髓,试试哪部分最坚哽哪部分较疏松?3、用手剥一剥树皮,试一试能不能剥掉,剥去树皮后用手摸一摸内侧有什么感觉?探究释疑,合作交流4、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以及形成层的特点。
5、什么叫年轮?年轮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怎样推测树木的年龄?6、植株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缺乏时会怎么样? 试一试: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又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这两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 当堂练习《基础训练》P15—P18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导学案学习目标: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2、在和之间有形成层。
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形成新的和,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部分渗出来的。
4、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作用散失的。
5、一株玉米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有的植物还不止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来组成植物体了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1、自学教材第113页学习徒手切片的制法。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结合《叶片结构示意图》归纳叶片基本结构: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深吗?为什么?”3、拓展反思,讨论交流:如何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学习任务二:描述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
思考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讨论总结: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拓展延伸:“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讨论得出结论:-----------------------------学习任务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⑴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
⑵四人小组根据问题思考:“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讨论、交流、总结: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讨论回答: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学习目标】1、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2、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前小测】 (每空1分,共3分) 小测得分:( )1、蒸腾作用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
2、蒸腾作用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提高大气,增加。
三、【新知预习】阅读P119-122页,并完成以下习题。
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2、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繁殖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3、场所: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就都有能够制造有机物。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四、【实验操作】(每空1分,共8分)1、暗处理: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其目的是让叶中的运去或耗尽,让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说服力。
)2、遮光、照光: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然后移到光下照射。
(实际上是作对照实验,用同一片叶,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即和。
)3、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摘下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将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是因为叶绿素溶于酒精,隔水加热是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酒精燃烧引起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