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理解规则示范游戏
课件内容:
出示游戏规则:
(1)两人一组做游戏;
(2)猜拳决定谁先走;
(3)按序号顺序走;
(4)走哪一格就回答哪一题,对了停在这个格子里,错了后退一格;
(5)再猜拳,决定谁走;
(6)先到终点的人获胜。
教学内容:
运用规则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内容:
继续显示游戏规则
教学内容:
汇报解决疑难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课上,巧妙成功的课堂引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4)棋子放在格子里,然后呢?——再猜拳。
目标:
明确游戏规则,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游戏做好铺垫。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大家会玩了吗?下面请小组两个同学开始,大家比一比谁谁回答问题全部正确,而且最先走到终点,遇到问题可以找老师帮忙。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运用规则开始活动。
由于安排内容多,文字信息量大,教师要加强监控和指导游戏过程,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答题情况、获胜情况,并收集学生的问题。特别是2个孩子做游戏答题时,有时没有辨别正确与否的能力,要及时给于引导。
(1)汽车有几个轮子?
(2)手机号码由几个数字组成?
(3)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
(4)星期二到星期四?
(6)回答小童的问题。
(7)帮小刚送一封信。
(8)用6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
3、总结评价:
活动结束先让孩子们自我评价游戏中的表现,在游戏中哪些题你回答得又对又快?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然后老师加以鼓励和肯定。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大门以及飞行棋全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2、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门口了,谁在欢迎我们呢?(画外音:欢迎来到数学乐园做数学游戏!)
赶紧看看要玩什么游戏吧!(画外音:玩“飞行棋”游戏吧!)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数的组成,正确完成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教材修订对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进行了重新编组,更加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本节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位置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等前6单元所学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综合在一起,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游戏中梳理知识,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游戏中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按序号顺序走;
(4)走哪一格就回答哪一题,对了停在这个格子里,错了后退一格;
(5)再猜拳,决定谁走;
(6)先到终点的人获胜。
2、示范游戏玩法
黑板上出示飞行棋图纸,请一名学生和老师玩游戏。
注意以下几个步骤:(1)先做什么?——两人猜拳决定谁先走。
(2)再做什么?——赢的人选格子,放棋子。
(3)接着呢?——翻开卡片,回答问题。
在这节课中,所设计的各项活动,均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相互交流、表现自我创造了机会,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
教学内容及课件、资源内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理解规则示范游戏
三运用规则指导小组合作
四汇报解决疑难
五总结: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内容:
数学乐园”大门以及飞行棋全景图。
画外音:欢迎来到数学乐园做数学游戏!
画外音:欢迎来到数学乐园做数学游戏!
想玩吗?你觉得我们该知道什么?(怎么玩)
目标:
由游戏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
教师:怎么玩就是游戏的规则是什么样的,快来看看吧!
1、读懂规则。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教师先读规则,然后让学生读规则说说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游戏的要求:
(1)两人一组做游戏;
(2)猜拳决定谁先走;
《数学乐园》
课程名称
《数学乐园》
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安排
1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页《数学乐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游戏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调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目标:通过经历游戏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做事情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学生决出胜利者后,教师马上叫停游戏,进入第四个环节
目标;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亲身经历游戏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
1、汇报游戏情况:学生游戏结束后,要让孩子分组汇报在游戏中自己答了哪些题?是怎么获胜的?
2、换规则答题,任意点题号答题,重点解决收集过来的问题,比如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本节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组成、比较大小;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统计思想等等。
这节数学乐园课很好的体现了一种理念--数学好玩。情景设计的引人入胜,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课件内容:
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1)汽车有几个轮子?
(2)手机号码由几个数字组成?
(3)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
(4)星期二到星期四放假,放几天假?
(5)帮兵兵数一数一共有几双袜子?
(6)回答小童的问题。
(7)帮小刚送一封信。
(8)用6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
教学内容:
总结
课件内容:
出示:(1)计算,(2)数数,几和第几,比大小,数的顺序,数的组成;(3)位置、图形拼组。
五、教学及学习建议(课后反思)
本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德活动材料,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设计通过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游戏中探究知识,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目标:
锻炼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口头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老师活动内容:
1、学生交流刚才解决这些问题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及时归纳到如下几个方面:(1)计算,(2)数数,几和第几,比大小,数的顺序,数的组成;(3)位置、图形拼组。
2、全课总结,完成板书。
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树枝状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