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题立项书
(2)对“数学活动”的意义与特点理解不透,致使教师的备课不到位。
“数学活动”,顾名思义为:数学+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他不同于数学学科课,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备课环节比较多,教学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前学生的调查、采访、收集信息,有关教学物品的配备,教师课前的演示,课外活动学生的安全问题……,这给教师的备课带来很大困难,致使我们许多老师怠与备课。由于,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与特点理解不透对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开设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等种种原因,妨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3、本课题的研究容。
(1)游戏型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2)实践操作型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3)社会调查型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思维训练活动课的研究
(5)学生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
(6)学生的实践成果整理、交流和展示的方法
(7)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通过实施“对‘数学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试图解决我校数学教师在上数学活动课时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使我校教师明确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提高数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进行大胆探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数学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它注重学生的实践,着眼于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扩大视野、冶情操、发展个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数学学科课所无法代替的作用。为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册都配备了相关的容,每一节活动课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看一看教材的编排,想一想观念的更新,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如何真正实现数学活动课的价值,如何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已成为活动课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探索数学活动课的课型,改进实践活动课的策略,势在必行。纵观整个活动课教学我们发现许多时候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现状,咎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对
学科分类初中数学
课题名称对‘数学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莲香汪迁军
负责人所在单位市新洲区汪集初级中学
填表日期2014年4月
拟结题时间2015年9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莲香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
年月
1974年05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中一
研究
专长
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新洲区汪集初级中学
联系
通讯地址
新洲区汪集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
430418
电子信箱
395508841qq.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莲香
中一
新洲汪集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组长、负责课题实施
汪迁军
中一
新洲汪集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副组长,计划、总结
孔云书
中一
新洲汪集初级中学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对‘数学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致力于如何让我们身边的老师有效开展活动课教学,不断优化我们的数学活动课程,促进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使我们学校的数学特色更鲜明。因此本课程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总目标:探索中学数学活动课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和实践的机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意识,唤醒学生创造的潜能。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实施
燕华
中二
新洲汪集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立项
市级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2010月8月
负责典型课励
已结题
汪集立项
课题
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应用意识的研究
2012年8月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研究
王锁富
中高
新洲汪集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研究
侃
中一
新洲汪集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设计
徐建
中一
新洲汪集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设计
孔建明
中高
新洲汪集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设计
马国建
中二
新洲汪集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实施
慧
中二
新洲汪集初级中学
专题实践与研究
已结题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心理效应与数学教学
省教育学会
2008年12月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省教育学会
2010年10月
二、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以往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在知识技能目标上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本身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数学教学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等弊端。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下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极大的妨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综合与实践应用”是新课程增加的容,也是教学实施的难点和研究的重点。
(1)状态目标:(1)探索、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中学数学活动课实践活动教学新理念。(2)探索、形成切实有效的中学数学活动课实践活动设计的教学模式。(3)探索、形成学生的实践成果整理、交流和展示方法。(4)探索、形成学生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
(2)学生的发展目标:(1)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协调的发展。(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1)教师对中学“数学活动”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动态的,而检查备课时,只是看一看备课笔记是否有这项容,至于容的真实性无人去追究。学期测试时,试题无从考察实践课的活动容,只是将动态的过程以静态的题目出示,学生只要把试卷上的题目解答出来就行了。致使数学活动课从最初的测量,到后来的实验,再逐渐迂回到学科的提高与竞赛辅导,完全丧失了最初活动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