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呼吸与自然呼吸的区别呼吸是人们一种自然的生活本能,是维持人们生命的一种生理运动。
平时人们呼吸用不着什么训练,也用不着研究什么呼吸方法的。
呼吸除了维持人的生命之外,还有另一种功能,即成为人们发声和歌唱的动力。
歌唱的呼吸与说话的呼吸原理上是一样的,但歌唱既然是一种艺术活动,那么它的呼吸运动比说话时的呼吸要复杂的多。
为了更好的把握歌唱的呼吸,首先对人体的呼吸运动应当有深入的了解。
总体而论,整个呼吸过程均包含了吸入和呼出两个方面。
当人体的横隔膜本能的向下收缩时,胸腔亦本能的向外扩张。
这时肺脏就本能的扩大膨胀,而空气便自口鼻而入,及气管支气管等流进肺泡内,像风箱或气筒一样一抽气就会流入一定量的气体,这就是“吸气”,当横膈膜回收,胸腔放松,肺脏就随之收缩,它的容量逐渐减小,把气体从肺内排除,这就是“呼气”。
具有呼吸功能的是人的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是受人的神经支配的。
谈到呼吸器官,人们很容易理解是指口、鼻、气管、肺等。
肺,是一种类似海绵样体的组织。
大部分由肺气泡组成。
由于它本身没有活动的能力,所以,肺脏本身不能自主的进行呼吸,必须靠它周围的肌肉的扩张和收缩,才能形成呼吸运动。
事实上,造成呼吸运动,形成一呼一吸的力量,是来自于肺脏以外的诸如膈肌(横膈肌)肋肌,腹肌等肌肉的伸张和收缩。
横膈膜,位于胸腔下部,是一个扁平而大,约有半公分左右厚度的肌肉组织,外层有强韧的膜,富有弹性。
是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可能这就是被命名为“横膈膜”的缘故吧。
它的边缘和胸腔下部周围的肌肉连接在一起。
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呈半圆形想胸腔的方向拱起。
吸气的时候,它又反向腹腔方向扩张,呈拱状。
呼吸时,横膈膜和肺的关系,就像气筒和气筒里的活塞的关系。
推动或拉动活塞,空气才能吸进或排出。
如果说,吸气的过程是由各个呼吸器官配合完成的。
那么呼气的过程更偏重于肺脏自身来完成。
从生理解剖学中我们知道,肺泡的周围除了血管网之外,还有一层由纵横交错的弹性纤维制成的网,它们好像一条橡皮一样,当胸部和横隔膜的肌肉收缩时,它们随着肺泡的膨胀而绷紧。
当这些肌肉放松不再拉紧时,这时它们又缩短,压迫肺泡,把肺泡内的气息排出去。
在日常的情况下,人的呼吸部位较浅,频率大致在每分钟16次左右,每次吸入量为500毫升,只需百分之二十的肺泡张开。
这仅仅只能提供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空气量。
如果需要更多的气息,可以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或增加呼吸深度来加大通气量。
这就是说,在日常的呼吸循环中,气息的实际流量是500毫升,而最大的流通量可能是在这数字上大约再增加1500~2000毫升。
不过,在实际的呼吸中,即使把气息尽量吐出,也仍然会在呼吸系统中存留大约900毫升的残留气息。
把这些最大的容量加在一起,成年人是3000~3500毫升。
个别训练有素者可达6000毫升以上,大约是5~7厘米。
而经过训练的歌手肌肉呼吸力量强,肺组织弹性好,肺活量大,呼吸差可达7~11厘米。
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横膈膜上下活动的幅度约为4厘米左右。
经过训练的歌手可达6~7厘米。
经测量,横膈膜每下降1厘米,胸腔容积就下降2500~3000毫升。
呼吸是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能。
人的自然呼吸通过呼吸器官自律式生命运动,为身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完成身体的新陈代谢。
这里提到的呼吸是是自律式的生命运动,是说自然呼吸是人无需意识去调节,去控制其运动的方式。
就像心脏的跳动尽管没想到它,它仍不停的进行,完全不用意识加以控制。
然而歌唱的呼吸不同于自然呼吸,不同点在于歌唱的呼吸从自然生命的运动中,转化成了通过有意识的不断强化训练,使之可以随意调节,随意控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其技术能力的特殊技能运动。
也就是说:“歌唱的呼吸从运动形式上的规律已经变成了非自律运动性质的生命活动方式。
”我国民族声乐古代唱法中关于气息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陈彦衡在《说谭》中说:“夫气声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
”因此歌唱者正是通过训练呼吸,以更好地完成歌唱者歌唱过程中的发声要求。
歌唱时,歌者加深吸气的深度。
而呼气时,为了提供歌唱发声活动中不同的音高,不同强度,不同音乐与不同表情所需要的排气量,需对气息呼出的方式进行必要的调节。
为此,在歌唱训练中应改进为以吸腹直肌为主的呼气肌肉群自然收缩与自然放松的状态。
通过训练这两组呼吸肉,使之形成自然收缩与相对放松的状态。
通过训练,以适应歌唱技巧的要求。
也就是说,歌唱中,呼出的气息,,无论在压力,排气量,和均匀度上都应比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深刻得多,优化的多。
歌唱历史上,美声唱法认为“歌唱是美化得呼吸”蜚声世界乐坛半个多世纪的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也说过:“可以把横隔膜的作用比作风箱.”它执行着风箱的任务。
声乐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吸足气和善于正确而节省的使用这些气。
歌唱者不管有多麽好的听觉和愿望,如果他不会利用和控制气息,那么他就唱不准音,或是说毫无生气的,可怜的声音。
”因此,歌唱的呼吸是在日常呼吸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有控制的,具有技巧性的呼吸。
歌唱的呼吸分为三个过程:气息的吸入,气息的保持和气息的呼出。
歌唱首先要学会正确的吸气。
吸气的原则是:身体自然放松,气息要吸的深柔和具有弹性,吸到肺底,才能形成横膈膜控制呼吸的状态歌唱的呼吸训练在实际的教学中分多种方式:1.横膈膜扩张吸气的方法前苏联伊凡洛夫在《论歌唱的艺术》中说道:“有一条确定不移的物理学规律:体内不会无气,要使肺部充满歌唱时所需要的气,根本用不着用鼻子或嘴巴吸气,用肋下肌肉快速而轻微的动作和横膈膜来扩张肺部气库就可以了,空气自会无声息的流入。
它通过鼻咽腔和分开的声带来充满形成的空间。
”我们国家著名声乐教育家黄友葵先生在声乐专著《论歌唱艺术》一书发表了相同的见解,其训练的优点是:不需要人为的夸张,僵硬的去做吸气的动作,使吸气成为自然放松的状态。
这一点初学者经常忽视。
过多的吸入大量气体,不但不能被有效的利用,相反,还会导致发声器官过度紧张,束缚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不知不觉升高音调或降低音调,同时还会导致其西很快消耗掉而失去控制力,只有自然放松,才能使横膈膜活动时的弹性收缩灵活有力,气息控制自如。
所以为了有利于歌唱发声,吸进的气息应适量,以不影响发声歌唱的灵活性为原则。
2.叹气或吸气方法歌唱中保持叹气的感觉,是许多声乐教育家所共同强调的问题。
我国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在《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学术论文中阐述:“我们知道,叹气状态是向下的,又是放松的,这是符合歌唱的气息要求的。
所以采取先叹后叹,叹到哪就从哪吸,叹到哪里就唱到哪里,唱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叹的状态。
每个乐句都要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歌唱中,就能克服气浅气僵的问题。
”歌唱出了正确的吸气,关键在于正确的控制呼吸和运用呼吸的技巧。
歌唱是在呼吸的阶段中进行的。
因此,歌唱要求培养呼吸的平稳,均匀和缓慢的控制技巧。
歌唱的过程就是均匀的呼气,即保持叹气状态的过程。
沈湘先生说:“人的呼吸有两组肌肉带动,一组管吸气的肌肉群,一组管呼气的肌肉群。
吸气的肌肉群包括从前胸往下主要是两肋,腰部周围甚至后背都包括在内,这一组肌肉被称作吸气的肌肉群。
歌唱呼吸的过程中,吸气肌肉一直需要继续工作,不能放松,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要使呼与吸进行对抗,这个对抗就是我们说的“呼吸的支持”,歌唱呼吸体现了对抗和平衡的性质。
声乐发展的历史上,歌唱家不断对科学的呼吸方法进行探索。
目前声乐界普遍认同和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这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以及欧洲声乐唱法中被普遍采用的声乐呼吸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充分调动了人体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通过训练,能使胸腔,肋骨,肋间肌横膈膜以及腹肌等相互配合,协同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当胸肋骨向外扩张与横膈膜向下收缩时同时进行后,容纳气体的体积加大不仅能增加胸腹肌控制气息的能力,是呼出的气息既均匀又有节制,同时还能建立起上下腔体有机的联系,便于掌握喉头下排出气体情况变化,是声音的强弱高低得以控制。
明代著名文人朱权曾在著作《词林须知》中说:“优伶以之,唱若游云之飞太空,上下无碍,悠悠扬扬,出其自然,使之听之,可以顿释烦闷,和悦性情,得者以之。
故知曰:“一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因此,歌唱呼吸的正确控制和运用,关键还在于灵活运用的技巧性.歌唱呼吸运用的一切技巧,重要的在于服从音乐因素。
(音高、音色、音量、力度)和感情表现的需要,作品风格和内涵的需要,连贯流畅的歌唱性是歌唱技术的基础。
歌唱呼吸讲究松弛、均匀、柔和有节制的控制呼吸的原则。
要求演唱者用较少的呼吸演唱较长的句子,获得最好艺术效果。
歌唱要求宽广的音域,伴随歌唱高低的不同,歌唱呼吸的运用产生相应变化,声音越高则呼吸压力越大,声带缩短变薄,张力增加;声音越低,声带变长,变厚张力变小。
演唱高低音耗气量要比演唱中音要多。
歌唱中的重音高音,要加强呼吸的气势,体现呼吸坚实有力的支持;而歌唱中的弱音,绝不意味着呼吸的放松,相反,它需要呼吸韧性的支持。
歌唱中的弱者,往往意味着心灵深处的感情的分量,对歌唱弱音的控制技巧是歌唱高程度的要求。
歌唱的语言是歌唱表情达意的重要基础。
而语言的发音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的支持和配合。
歌唱丰富的音乐性和表情性,决定了歌唱呼吸运用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民族声乐古代唱法中总结,“换气”“提气”“歇气”“缓气”“收气”,“爱者有一口气”。
音断意不断,字断气不断。
等呼吸运用的灵活性原则。
气息的保持,支持,控制,歌唱呼吸的运用,调节必须同艺术品的要求,歌唱艺术的技术要求相结合。
在整体歌唱中进行过程中,呼吸亦随着旋律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长的乐句需要一口气常玩的必须坚持锻炼用一口气唱完。
气该断就绝,不可拖泥带水,否则影响整体美观。
稳定的呼吸支持,良好的发生共鸣,准确清晰地咬字与感情的抒发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它的完整的歌唱艺术。
因此,歌唱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整体概念上,在整体配合的基础上,调整局部的运动。
总之,艺术歌唱的呼吸是一种技能而非自然习惯。
因此,每个歌者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技能,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毅力,才能使自己获得技能应用方面的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