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头孢菌素类

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 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头孢甲肟、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哌酮

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一代头孢菌素

对 G+菌(除肠球菌、 MRSA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外)有良 好作用, G-菌作用差,对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 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有抗菌活性; G+厌氧球菌敏感,脆弱拟杆菌耐药; 对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抗菌活性比广谱青霉素强,对溶血 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活性不如广谱青霉 素;

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脑膜炎症时脑脊液中可 达到有效浓度;

抗G-菌活性较三代弱,对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 沙雷菌、弯曲杆菌、不动杆菌无效;

大多数厌氧菌敏感,脆弱拟杆菌耐药; 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加;

二代头孢菌素

常用品种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 头孢呋辛能进入炎性脑脊液达治疗浓度 血半衰期较短(0.5~2h),肾毒性较一代减 轻;


三代头孢菌素

20世纪抗生素的演变主导

30年代 4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磺胺 青霉素 红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碳青酶烯类 β-内酰胺/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Ⅰ代头孢 Ⅱ代头孢
Ⅲ代头孢 喹诺酮
抗 感 染 药 物
ß-内酰胺类 氨基糖甙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抗生素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抗结核类 多肽类
青霉素G

除对脆弱拟杆菌作用差,对大多数厌氧菌有高度活性, 为破伤风梭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 首选药物;

G+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李斯特菌、放线 菌高度敏感;炭疽芽胞杆菌敏感、白喉棒状杆菌首选药 物;

对青霉素中度敏感或低度耐药( PISP )以及高度耐药 (PRSP)的肺炎球菌呈升高趋势。
1920-1960 1960-1980 1980-1990 1990-2000

G+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G-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G+球菌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等) G+球菌 (MRSA/MRSE、PRP、VRE) G-杆菌 (ESBL、Ampc)
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对脆弱拟不敏感(哌拉西林除外),对其他厌氧菌及放线 菌敏感;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对铜绿假单胞菌以哌拉西林、阿洛西林作用 最强,替卡西林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好 的抗菌活性,对克雷伯杆菌和沙雷菌属无效;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注意事项

1.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 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3)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①对部分 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 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 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G源自杀菌作用强、毒性低,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组织分布广、大剂量青霉素可在脑脊液中达到有 效浓度;

G-杆菌作用强, G+球作用大多较差; 除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大多数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但可被ESBLs水解;

胆汁、脑膜炎症脑脊液中浓度高; 基本无肾毒性;
三代头孢菌素
•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甲肟、头孢唑肟、头孢地嗪抗 菌活性及抗菌谱相似,对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于或优 于一代头孢,对肠球菌、MRSA耐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无 效; •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对G+菌敏感,但较头孢噻 肟、曲松等差,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以头孢他啶最强,对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效. • 对大多数厌氧菌具抗菌活性,但脆弱拟杆菌、艰难梭菌耐 药;

常用品种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系青霉素侧链 位增添氨基后增强了抗 G- 杆菌活 性的广谱抗生素;

对各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差; 对球菌、 G+ 杆菌、螺旋体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 对粪肠球菌属优于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类

对不产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 伤寒沙门菌属等部分G-杆菌具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 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等无效;
不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单环类

窄谱、耐酶、低毒; 对G-杆菌有强效≥噻肟、他啶,对绿脓与哌酮相似,对产气 杆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黄杆菌属耐药; 对G+球菌、厌氧菌作用弱或无效; 主要品种:氨曲南(君刻单)

不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碳青霉烯类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黄杆菌属、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
* * *
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比例>40%; 有40%家庭在没有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 我国每年有 20 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 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 每年有 3 万儿童因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所致 耳聋,其中95%由于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所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前言
*
20世纪细菌演变的主导
痰细菌学检测的判断(1)

首先应尽可能在抗菌素治疗前采集标本。先漱 口后,由深部咳出痰液,留取脓性痰液送检。 无痰者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导痰。 标本采集后,应于2h内尽快送检。 实验室在处理前,先挑取脓性部分作革兰染色 镜检,若为合格标本,方接种培养

痰细菌学检测的判断(2)

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 胞>25个/低倍视野,或二者比例<1:2.5。 当痰涂片中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中有大量不同细 菌时,考虑痰是从口咽部来的。 ——如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菌时,考虑 是从肺部来的。 ——痰中有鳞状上皮细胞,肯定是唾液 ——有柱状上皮细胞,尤其是有纤毛的绝对是下 呼吸道来的。

一代头孢菌素

对青霉素酶稳定,但对其他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 半衰期短,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有一定肾毒性; 常用品种: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头孢硫脒; 头孢硫脒体外对肠球菌属有较好的作用;
二代头孢菌素

兼顾G+及G-菌,抗G+球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稍弱, 对MRSA、耐青霉素肺炎球菌、肠球菌无效;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药物 其它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1)窄谱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 (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 霉素)。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

改变抗生素的作用靶位 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细胞膜透性屏障和抗生素主动外排泵 改变代谢途径
合理用药
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对细菌,尤其是G-杆菌外膜的穿透性强,对G-杆菌抗菌活性优 于第三代;

与β-内酰胺酶的亲和力低,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更强; 与第三代无交叉耐药;可用于对第三代耐药菌
四代头孢菌素

对G+球菌作用增强,对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作用 差;

在第四代头孢中以头孢匹罗对 G+菌作用最强 ; 对绿脓杆菌与头孢 他啶相似,但对部分头孢他啶耐药菌仍有活性,对阴沟肠杆菌较 头孢他啶强2~4倍;对黄杆菌属和厌氧菌作用弱或无效;

对各种ß内酰胺酶均不稳定; 不耐酸、口服后迅速被胃酸失活; 抗菌谱窄、对大多数Gˉ杆菌无效;
青霉素G

对不产酶葡萄球菌属、A和B组溶血性链球菌(猩 红热、蜂窝织炎、丹毒等)、肺炎链球菌高度抗 菌活性,肠球菌属一般中度敏感;

Gˉ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高度敏感; 各种致病螺旋体(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 鼠咬热) 敏感;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 合理应用
深圳市中医院呼吸科 谢 纬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 无指征的治疗用药如病毒感染;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疗程不合理,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而不及时停药; 给药途径或给药间隔时间不当; 发生严重毒性或过敏反应时仍继续用药; 不适当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略必须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治疗; 将抗菌药当作普通 “退热药” 、 “安慰剂”.

几乎无肾毒性;
头孢菌素---特点总结
G+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G+ ++ +++ +++
β-内酰胺酶 不稳定 较稳定 较高稳定 高度稳定
厌氧菌
肾毒性 有 减轻 基本无 几无
+++ ++ + ++
+ ++ ++
绿脓杆菌——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不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 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谱与二代相同(+抗厌氧); 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但 可被AmpC酶水解;

对厌氧菌有较强的作用,包括脆弱拟杆菌,临床主要用于混 合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