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第2期

湖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第2期

湖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第2期
【编者按】
10月30日,省“三支一扶”工作检查调研组到赤壁市调研,发现赤壁市的“三支一扶”工作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待遇落实、基层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响良好。

我们特约请赤壁市“三支一扶”办的同志介绍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供全省学习借鉴。

希望全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吃透政策,加强协调,切实落实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各项待遇,为他们立足基层,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
赤壁市“三支一扶”工作做到“四到位”
今年是开展“三支一扶”工作的第一年。

赤壁市共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27名,其中:支教20名、支农4人、支医3人。

在市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们认真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做到了4个到位。

一是岗位到位。

支教毕业生分配在各镇中心学校初中任教,支农毕业生分配在乡镇农技站工作,支医毕业生暂时安排在市直医院实习,1年后再下派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二是待遇到位。

市人事局按照政策及时为毕业生办理了转正定级,并适当高定工资等级。

市财政局于9月份按核定的标准直接打入毕业生个人工资卡,核发到位。

具体工资标准为:支教毕业生月工资1262.5元,其中基本工资831元(岗位工资590元、薪级工资165元、教龄津贴76元),各项津补贴431.5元;支农毕业生月工资工资1570元,其中基本工资710元(岗位工资590元,薪级工资120元),各项津补贴860元;支医毕业生月工资1615元(岗位工资590元,薪级工资165元),各项津补贴860元;三是保险到位。

市教育局、农业局、卫生局按要求及时为毕业生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解决了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四是跟踪服务到位。

市人才中心免费为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及相关服务,与毕业生保持联系,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回顾近一年的工作,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领导重视是关键
年初,市人事局收到省厅和咸宁市局关于开展“三支一扶”工作的文件后,及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要求相关部门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抓好岗位的征集上报,做好毕业生的报到接待,落实好毕业生的服务岗位、工资、住房、保险等后勤保障工
作。

为此,专门成立以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的市“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协调管理办公室,具体协调管理工作由人事部门负责。

毕业生报到后,在省财政经费没有下拨到位的情况下,市里要求财政局先将毕业生的工资和津补贴拨付到位,对“三支一扶”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部门配合是保证
因机构改革和人员超编等原因,赤壁市机关事业单位从2001年起实行了冻结,一些单位存在着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基层。

相关单位都把“三支一扶”工作作为促进基层发展、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的大事来抓,积极配合人事部门开展工作,从岗位的征集,到毕业生签约、报到接待和安置,都能按照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

10月30日,省厅来赤壁检查调研工作,市农业局的领导在座谈会上动情的说“农业系统很多年没有进人了,今年分来了4个高校毕业生,局里把他们当宝贝,专门安排了住房和食堂,在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局里先垫发7、8、9三个月的工资和津补贴(农业系统其他工作人员的津补贴都没有到位),而且及时为毕业生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希望他们能安心工作,服务期满后能留下来”。

市教育局非常关心支教毕业生,专门派车将毕业生接到赤壁,专门召开座谈会,
听取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将毕业生尽量安排在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妥善解决了他们的食宿和保险等问题,工资和福利待遇及时发放到位。

毕业生努力工作是回报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三支一扶”毕业生在赤壁有了到“家”的感觉,都能沉下心扎根基层,努力工作,来回报基层。

毕业于黄冈师范学院的汪涛同学分配在官塘驿镇中学,带了两门课程,还兼学校的打字员,每天都努力而快乐的工作,深得学校师生的喜欢。

他说:“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但很快就适应了工作,与学生打成一片,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对我很关心,生活照顾蛮好”。

毕业于武大东湖分校的舒钊同学分配在中伙铺镇农技站工作,他告诉我们,只有在基层实践,才知道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以前书本上学的东西要运用到实践中还需要一个磨合过程,几个月来在农技站长的带领下,参与了一些试验项目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感觉农村基层大有作为,3年后,如果单位需要,他愿意留在赤壁工作。

(赤壁市“三支一扶”办程海桥龚斌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