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止点(T.D.C)是活塞在气缸中运动的最上端位置。
下止点(B.D.C)同上理。
行程(S)指活塞上止点到下止点的直线距离,是曲轴曲柄半径的两倍。
缸径(D)气缸内径。
气缸余隙容积(Vc)、气缸工作容积(Vs),气缸总容积(Va)、余隙高度(顶隙)。
柴油机理论循环(混合加热循环):绝热压缩、定容加热、定压加热、绝热膨胀、定容放热。
混合加热循环理论热效率的相关因素:压缩比ε、压力升高比λ、绝热指数k(正相关)、初期膨胀比ρ(负相关)。
实际循环的差异:工质的影响(成分、比热、分子数变化,高温分解)、汽缸壁的传热损失、换气损失(膨胀损失功、泵气功)、燃烧损失(后燃和不完全燃烧)、泄漏损失(0.2%,气阀处可以防止,活塞环处无法避免)、其他损失。
活塞的四个行程:进气行程、压缩行程、膨胀行程和排气行程。
柴油机工作过程:进气、压缩、混合气形成、着火、燃烧与放热、膨胀做功和排气等。
四冲程柴油机的进、排气阀的启闭都不正好在上下止点,开启持续角均大于180°CA(曲轴转角)。
气阀定时:进、排气阀在上下止点前后启闭的时刻。
进气提前角、进气滞后角、排气提前角、排气滞后角。
气阀重叠角:同一气缸的进、排气阀在上止点前后同时开启的曲轴转角。
(四冲程一定有,增压大于非增压)机械增压:压气泵由柴油机带动。
废气涡轮增压:废气送入涡轮机中,使涡轮机带动离心式压气机工作。
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形式:弯流(下到上,再上到下)、直流(直线下而上)。
弯流可分:横流、回流、半回流。
直流:排气阀、排气口。
横流:进排气口两侧分布。
回流:进排气口同侧,排气口在进气口上面。
半回流:进排气的分布没变,排气管中装有回转控制阀。
排气阀——直流扫气:排气阀的启闭不受活塞运动限制,扫气效果较好。
弯流扫气的气流在缸内的流动路线长(通常大于2S),新废气掺混且存在死角和气流短路现象,因而换气质量较差。
横流扫气中,进排气口两侧受热不同,容易变形。
但弯流扫气结构简单,方便维修。
直流扫气质量好,但是结构复杂,维修较困难。
柴油机类型:低速柴油机n≤300r/min Vm<6m/s中速柴油机300<n≤1000 Vm=6~9m/s高速柴油机n>1000r/min Vm>9m/s按活塞和连杆的连接方式:筒形活塞式(无十字头式)柴油机,十字头式柴油机。
两者间的区别:筒式活塞承受侧推力,活塞导向作用由活塞下部筒式裙部来承担。
活塞与连杆连接:活塞销。
十字头活塞侧推力由导板承担,导向由十字头承担。
活塞与连杆连接:活塞杆(垂直方向做直线运动)。
两者的优缺点:十字头式柴油机的活塞与缸套不易擦伤和卡死,气缸下部设隔板,能避免曲轴箱的滑油污染,利于燃烧劣质燃料。
活塞下方密闭,可作为辅助压气泵。
但重量和高度大,结构复杂。
筒式柴油机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
多缸机气缸排列可以分为直列式、V型(夹角90°、60°、45°)、W型(较高的单机功率与标定功率的比值)从柴油机功率输出端向自由端看,正车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柴油机称为右旋柴油机,反之,左旋。
双机双桨上,由船艉向船艏看,机舱右舷的为右旋柴油机,左舷的为左旋柴油机,右机操纵侧在左侧,排气在右侧,左机相反。
(单台布置的船舶主柴油机为右旋柴油机)。
可由操作机构改变自身转向的柴油机称为可逆转柴油机。
(直接带动螺旋桨)曲轴仅能按同一方向旋转的柴油机为不可逆柴油机。
(带有倒顺车离合器、倒顺车齿轮箱、可变螺距螺旋桨)燃烧室:活塞处于上止点时,由气缸盖底面、气缸套内表面及活塞顶共同组成的燃料与空气混合燃烧的空间。
气缸盖受到螺栓预紧力和缸套支反力的作用,柴油机工作中还要受到燃气的高温、高压作用,其冷却水腔还要受到水的腐蚀。
结构复杂,金属分布不均、各部位温差很大,气缸盖承受着很大的分布很不均匀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各阀孔间的狭窄区域(鼻梁区)工作条件更为恶劣。
要求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气缸盖既不会应力过大而损坏,也不会变形而漏泄;要求气缸盖底板良好的冷却,特别是各种阀孔之间的金属堆积处和高温部位;阀件的拆装、维护方便,水垢容易清除。
气缸上部将受到气缸盖安装预紧力的作用,气缸内壁受到燃气高温、高压和腐蚀作用以及活塞的摩擦、敲击和侧推力作用。
气缸冷却水空间受到冷却水的腐蚀和穴蚀。
要求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磨性、抗腐蚀性、并要润滑和冷却,结合面要有可靠的气封和水封。
活塞受到燃气高温、高压、烧蚀和腐蚀的作用。
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很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在高温下降低,活塞在工作中容易发生裂纹和变形。
活塞与气缸之间,不可能建立液体动力润滑,摩擦损失功大,磨损严重。
要求强度高、刚度大、密封可靠、散热性好、冷却效果好、摩擦损失小、耐磨损。
活塞质量轻(中、高速柴油机)。
机械应力:气缸盖的水冷面为拉应力,触火面为压应力,数值均大于安装应力。
气缸套触火面拉应力和压应力最大,水冷面,拉应力最小,压应力为0。
活塞顶板上表面为压应力,下表面为压应力。
以上部件由气体压力而产生的机械应力和最高爆发压力成正比,与部件壁厚成反比。
在船舶上,轮机管理人员通常根据柴油机的排气温度来判断热负荷的高低。
热负荷过高的危害:机械性能降低,承载能力下降,受热部件膨胀、变形,改变正常的工作间隙,滑油迅速变质、结焦、蒸发乃至烧掉,有些部件烧蚀,受热部件承受的热应力过大,产生疲劳破坏。
船用柴油机活塞多为冷却式,活塞顶板受到高温燃气的加热,下表面受到低温冷却液的冷却。
同时存在轴向传热(热量沿轴向传给活塞冷却液),也有径向传热(热量沿径向经活塞环、汽缸壁传给气缸冷却水),但主要是轴向传热。
热疲劳:在交变热应力作用下出现的破坏现象。
燃烧室部件的破坏是从出现裂纹开始,逐步发展遭到疲劳破裂。
低频应力在柴油机启动——全负荷运转——停车的过程中变化很大,在触火面上产生裂纹,同时还存在着高频应力。
采用薄壁强背的结构是兼顾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有效方法。
钻孔冷却是最理想的形式。
燃烧室的裂纹以触火面占多数,特别是应力集中及金属堆积的地方,如气缸盖底面的各种阀孔处,气缸套缸口圆角处,气口边缘,注油孔边缘等,触火面裂纹主要是低频热应力引起;气缸盖水冷面产生的裂纹主要是由高频机械应力引起的。
活塞顶烧损多见于直流扫气及油冷柴油机活塞上,活塞冷却腔太脏,使冷却不良、导热不好、局部过热,会加快烧损。
活塞采用滑油冷却,使热损失减少。
十字头活塞的活塞裙不受侧推力,较短。
筒形活塞的活塞裙有较大的侧推力作用,所以要造得十分坚韧。
筒形活塞中,活塞和连杆小端靠活塞销相连。
活塞销要传递周期变化的气体力和惯性力,还要受到连杆小端和销座的摩擦和磨损。
结构形式有:浮动式(连杆小端和销座内都可自由转动,磨损小且均匀)、固定式(固定在销座上)、半浮动式(固定在连杆小端上)。
为了减轻重量,活塞销都做成中空的,径向孔用来输送润滑油冷却活塞头,润滑销座和连杆小端。
活塞的冷却:非冷却式活塞(径向散热型,传给气缸套,冷却水带走,适用小柴油机)冷却式活塞(轴向散热型,冷却介质在活塞内腔强制冷却,适用大中柴油机)自由喷射冷却(连杆杆身有输油通道,滑油压力作用自下而上,小柴油机)循环冷却(专设冷却机构把压力滑油送入活塞顶内腔循环冷却,应用较广)振荡冷却(内腔中设置大容积冷却空间,进出口位置不同,保证冷却液只有40%-60%,并循环流过,大中型强载柴油机上普遍采用)。
根据冷却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套管式(密封好,但是存在液击现象)和铰链式(密封不好,结构简单仅用油冷)。
活塞环的作用不同分为压缩环(气环)和刮油环两种。
筒形滑油飞溅,要刮油环,十字头注油润滑,只有气环,活塞裙较长的装承磨环。
异常磨损(磨损后极不均匀,磨损速度过快)的原因:磨合不良、运行中超负荷、润滑不好、滑油品质不好、滑油品质不合要求、燃烧不良、冷却不佳、摩擦表面有硬质颗粒等。
活塞环因活塞或气缸过热(滑油变油漆)、燃烧不良(炭粒)、滑油过多不净将活塞环粘着在环槽里。
活塞环折断的原因:搭口间隙过小、环槽积碳、活塞环压入(与汽缸壁不能很好贴合,主要因素)。
活塞环长时间使用产生不均匀磨损或由于过热、粘着和疲劳等使其弹力部分或全部丧失。
气环可分为矩形环(简单,容易卡死)、梯形环(间隙可变促磨合,防烧结,但配合精度高)、倒角环(容易磨合,有利于形成油楔,但不适合做一二道环)、内切槽扭曲环((第一道,密封性好),外切槽环(第二、三道)。
气环的搭口可分为直搭口、斜搭口(简单,加工方便)与重叠搭口(气密性好,但容易折断)。
搭口不要摆在上下一条线上,应该避开,彼此相反。
油环可分为单刃油环、双刃油环。
特点:接触面积小,刮油效果好;天地间隙小,泵油作用小。
如果裙较长不安装承磨环,活塞和气缸磨合中会拉缸。
气缸套外表面与冷却水直接接触称为湿式气缸套,散热好,缸套刚性好,制造与更换方便,但外表面易受冷却水的腐蚀与穴蚀。
干式气缸套,外表面不与冷却水接触,冷却水腔设于气缸体内,特点与湿式相反,仅适用于小柴油机。
气缸套磨损:熔着磨损(局部高温,熔融粘着、脱落)、磨料磨损(硬质颗粒进入摩擦面,形成磨料,挤压滚撞)、腐蚀磨损(含硫燃油燃烧,生成硫酸等,还有生成氧化物)。
气缸套的过度磨损(远远超过正常值)的原因: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加工装配质量、管理(气缸活塞过热、活塞环密封不好、刮油环不对或性能下降、油或气中硬质颗粒过多,磨合不良、气缸油量过多或者过少)。
由硫酸引起的腐蚀称为低温硫酸腐蚀或“冷”腐蚀。
含有海水或盐的燃油、空气、润滑油会对气缸套盐酸腐蚀。
防止腐蚀的措施:避免低负荷运行,适当提高冷却水温度,采用适当的气缸润滑油,滑油孔设在较高的位置,滑油注入能均匀分布。
气缸套穴蚀:气缸套外表面冷却壁上出现光亮无沉淀的蜂窝状小孔群损伤的现象。
由空泡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因素共同形成的。
闭式循环淡水冷却柴油机,缸套穴蚀主要由空泡腐蚀引起;开式海水冷却的柴油机中,缸套穴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
穴蚀直接影响柴油机寿命和可靠性。
缸套振动是缸套穴蚀的重要原因。
防止穴蚀的措施:降低缸套振动(增加壁厚、提高支撑刚度和数量、减少缸套轴向间距、减少活塞和缸套的装配间隙),提高缸套抗穴蚀能力(抗穴蚀材料、外表面处理、冷却水腔结构合理,水流平顺、水处理提高消振性能),冷却水水温不能过高、水压足够、防止冷却水含有大量空气、保护水腔清洁、控制拆哟及负荷转速。
气缸盖分类:单体式气缸盖(密封性好,但中心距增大,长度和质量都增加)、整体式气缸盖(中心距小,结构紧凑,质量变轻,易变形,密封性差,结构复杂)、分组式气缸盖(介于两者之间)十字头和导板的作用是将活塞组件和连杆组件连接起来,把活塞的气体力和惯性力传给连杆,承受侧推力并给活塞在气缸中的运动导向。
(导板5左侧导板为正车导板,正车膨胀或者倒车压缩受侧推力,导板6相反)连杆的功用是将作用在活塞上的气体压力和惯性力传给曲轴,并把活塞或十字头与曲轴连接起来,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成曲轴的回转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