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意义
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真实、丰富的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
的思想和情感,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地合作交流成为可能。
二、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各
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组建好后,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在
一个阶段内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并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三、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把合作技能当作重要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合作、学
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不同的见解等,以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四、把握合适的合作契机
1.抓住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
探索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合作需求,点燃学生的合作热情。
2.捕捉交流中的生成性资源。
五、重视合作后的交流评价
合作后的交流评价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智慧碰撞、思维互动的过程,有助
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
在交流评价时,教师要
注意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不同思路,并及时引导Array学生对别人的思路、方法作出相应的评价,如:“对
于他的观点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不同意见
吗”、“亮出你的观点吧”、“请你评价一下她的方
法”,由此,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理解中借鉴其
他同学的想法,并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优
化和调整自己的解题策略,实现集体智慧的共享。
总之,作为新课标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合作交流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充分认识
合作交流的意义,做好准备工作、把握好合作交
流的时机,适时地进行调控与引导,并组织学生
进行反思与调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织学生合作前要“静中有动”;合作中要“动中
有静”,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动静相宜”的迷人魅
力。
2、自主学习的特征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
和途径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
在这种
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
能力,完善人格。
1.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2.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学习的开
放性。
4.学习的合作性。
5.学习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