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四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首》,要求背诵、默写,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词”这种文学形式,是学生在教材中第一次接触,教师可以讲讲词与古诗的不同。

教材中选的《忆江南》是白居易同题词的其中一首,另外的两首可以让学生搜集,也可由老师告诉学生,但不作为学习要求。

选做题可在第一课时进行布置,第二课时课文上完后再进行交流。

《山水》,作者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为一体的方法来描写山水。

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要结合第二、三自然段的容和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去体会;还要学习“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发现排比句式的主要特点。

这是本组课文的一个训练点,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明确提了出来。

这里不必教给学生专门的术语,只要求学生了解和体会这些用法,比如,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的水真静啊,静得……的水真清啊,清得……”。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对身边一两处景物的描述中。

阅读中的短文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能从中感受到漓江江水的特点即可。

《记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

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在阅读中还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

《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

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峰、飞溅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处的野花来展现天山的美,这些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课文中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子,可以让学生抄下来。

(虽然略读课文强调粗知大意,在词句训练方面一般不作过高要求,但有些略读课文,适合摘抄、仿写或拓展的练习,在教学中仍可灵活处理,如三上的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口语交际是“走,我们去春游”。

这个交际的侧重点是对春游活动的策划,要求学生在策划中进行语言的交流。

学生的策划,有的也许是目前能够实行的,有的也许是以后才能实行的,教师对此不必特别强调计划在目前的可行性,目的是打开思路,让学生有的想,有的说。

习作要求写校园景物。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记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是学生容易模仿的写作方法。

还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其他课文的记叙方法,有意识地进行迁移训练。

与此同时,还要强调抓住校园中一两处重点景物来写。

宽带网安排的容,是围绕本组专题进行的相应延伸拓展学习。

学生可以借助画面,了解与五岳相关的知识,有条件的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力图对祖名山大川有更为广泛的了解。

在教学当中要注
意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
1 古诗词三首
备课人:毕美娥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
2 山水 4、七月的天山
备课人:毕美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山水的感情。

(二)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的山。

2.先总的介绍“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

《七月的天山》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表现顺序的语句。

五、出示前置性作业(二)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的山水“甲天下”?课文写了山、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说话训练:说一说你游览过的一处景观。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甲天下”的山水畅游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一)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山水的特点的?
(二)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1.品读第二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语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5)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 3 记的双龙洞
备课人:毕美娥
4.找读
(1)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2)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3)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
(4)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
5感觉——
(1)齐读
(2)感觉到什么?挤压方向不同(学生示)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稍微、一点儿
(3)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

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的情绪。

练读指名读
(4)看幻灯片填空。

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

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大段。

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洞。

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
(四)默读第五大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

再分小组讨论。

思考:在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感情地读出来。

1.黑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2.宽广
3.洞顶的双龙
4.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

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5.展示图片,加深体会。

6.出示资料:洞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洞这部分。

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三、总结: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

2、游记的学习方法: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
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
第一单元作文:写校园的景色
备课人:毕美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