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

2.1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


一、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概述
(一)文艺复兴
1.历史背景: 经济发展;地理大发现;自然科学的进步;宗教改革。
2. 起源意大利原委: 资本主义萌芽;世俗统治者支持人文主义运动;古文
化运动;社会心理的变化。
• 新兴资产阶级打着“回到希腊罗马去”的旗号,声称要 把久已湮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故有“文艺复兴” 之称。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的单纯复兴,它包含了萌 芽中的资产阶级文化因素,它是在封建制度内部形成的 新的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与资本主义在各国的发生、 发展息息相关。因而,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
《坎特伯雷故事集》
作品由一个总序和23个短篇 故事组成,绝大部分是诗体。 故事讲一群香客从伦敦到坎 特伯雷朝圣,路上讲述故事。 主要内容是描写爱情,反对 禁欲主义,广泛地反映了资 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英国社会 生活,揭露了教会的腐败、 教士的贪婪和伪善,谴责了 扼杀人性的禁欲主义,肯定 了世俗的爱情生活。
的框型结构。书名10日,人物10人,每天故事10个,所讲 时间10天,4个10,显示了数的和谐与排列的完整。形成 边长为10的正方形,即10X10的框型结构。追求形式美的 体现。
艺术风格:幽默讽刺;描述轻快明朗、生动活泼;与时
代精神相一致。
影响与地位: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发展
了中古短篇故事,为意大利的艺术散文奠定了基础。开创 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薄伽丘是近代短篇小说的开 创者。
3. 埃德曼· 斯宾塞(1552-1599)
2. 托马斯· 莫尔(1478-1535)
英国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 历丰富的政治家、作家。欧洲早期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
代表作《乌托邦》(Utopia, 156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空 想社会主义小说,描写一个旅行家 的奇遇。他在海上发现一个海岛乌 托邦,那里的居民过着共产主义式 的和平生活,享有完全的平等。这 是西方文学关于“理想国”的描写。 “乌托邦” 一词,取古希腊文“乌 有之乡”之意。作品语言优美,想 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改革的 理想。
3. 文艺复兴涵义
十四至十七世纪,欧洲出现了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 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 兴运动。人文主义是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是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起源于意大利。
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复兴时谈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 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 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 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主要戏剧特点是情节生动,悲剧因 素与喜剧因素融合在一起。
(五)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
伊丽莎白女王时代
15世纪末,英国毛纺织工业兴起,英国新贵族进行“圈地 运动”,把农民土地变为牧羊场,失去土地的农民在法律 的强制下成为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史 称“羊吃人”。 1588年英国舰队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夺得了海上霸权。 英国历史进入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黄金时代。 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顶峰。它从14 世纪开始产生,到17世纪初期达到高峰,出现了诗歌、散 文、戏剧等多种文艺体裁的全面繁荣。
5. 人文主义文学发展阶段
14世纪初—15世纪中叶:产生与发展时期,主要成就在意 大利和英国。肯定人的情感与欲望、追求个性解放、赞美 人的自然本性为主要特征。 15世纪下半叶—16世纪上半叶:发展中期,主要成就在法 国。表现人自身的力量、赞美人的理性和智慧为特征,塑 造了一系列“巨人”式形象。 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发展晚期,主要成就在西班牙 和英国。表现人自身的矛盾及各种社会矛盾。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文学
西班牙文艺复兴在法国之后得到发展,16世纪后半期 达到繁荣。16世纪初期,西班牙在地理发现中扩张世界市 场,成为称霸欧美的海上强国,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得 英国打败,经济衰退。
西班牙文学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剧。
1.流浪汉小说:新体裁流浪汉小说出现。这种小说的产生 与中世纪的市民文学有关,它以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 为主,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 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 流畅的语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 思想和艺术价值。代表作《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汉译 《小癞子》。
代表作是抒情诗集《歌集》, 共300多首,主要歌咏诗人对女 友劳拉的爱情。
彼特拉克对诗歌艺术的贡献是 创造了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 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尊 称他为“诗圣”。
2. 薄伽丘(1313-1375)
诗人、小说家,是意大利民族文 学的奠基者。出生商人家庭,生 活于佛罗伦萨。与彼特拉克是挚 友。因强烈的反宗教倾向受到教 会仇视,死后坟墓被教会挖掉,写 作《但丁传》。 代表作是短篇故事集《十日谈》
莎士比亚《终成眷属》:“要是把人的血液倾注在一 起,那颜色、重量和热度都难以区分。”“善恶的差别, 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二幕三场)
(4)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时代口号。
拉伯雷《巨人传》是一部歌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的 书。最早提出人能上月球的预言。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复兴内涵及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 义的文学、启蒙文学的特征。
2. 了解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阶段,掌握《哈姆 莱特》人物形象特征与艺术成就。
3. 掌握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特征。 4. 了解歌德主要创作概况,掌握《浮士德》思
想与艺术方面的成就。
1. 乔叟(1340—1400)
英国最早出现的人文主义作家。 伦敦酒商的儿子,十几岁起进入 宫廷当差。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 的部队远征法国,被法军俘虏, 不久赎回。当过关税督察、的治 安法官、郡下议院议员。他曾因 外交事务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 到过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国, 有机会遇见薄伽丘与彼特拉克, 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其代表作。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产生了一大批艺术家,美术 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文艺复兴前期出现了“文坛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 伽丘。
1. 彼特拉克(1304-1374)
是意大利人文主义的鼻祖,抒 情诗人,被誉为“人文主义之 父”。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 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 反对“神学”。
十日谈
故事写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瘟 疫,3男7女躲避瘟疫到郊外避 难。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 天10人讲了100个故事,故名 “十日谈”。
主要是描写人性,提倡个性解 放,反对禁欲主义。体现了反 封建、反教会的精神。
作品从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 阶级性和个性四个层次表现人 性。
艺术成就
结构:作者发明了用数和数的和谐构成《十日谈》10X10
拉伯雷(1494-1553)
出身律师家庭,早年在修道院 接受教育,热心学习希腊文, 后来以行医为业,16世纪30年 代开始转向文学创作。学识广 博,对医学、法律、数学、地 理、植物、几何、考古、音乐、 神学、哲学均有研究,通晓希 腊文、拉丁文、希伯莱文等多 种文字,堪称“人文主义巨 人”。
《巨人传》
小说看似荒诞离奇,却蕴含了严肃深邃的主题。首先, 小说以夸张的手法对教会进行了批判,赞美了知识巨人 的力量;其次无情地批判了封建国家的黑暗与罪恶,描 绘了希望中的世界,即“德廉美修道院”。 小说继承了法国中世纪列那狐故事诗等民间文学的夸张、 幽默、讽刺的传统,具有寓崇高与粗俗之中的审美品格。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在小说中拉伯雷融入了天 文、地理、气象、航海、生物、人体生理、医药、法律、 哲学、语言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其语言也 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从而拥有“最奇特的语言交响 乐”之美誉。
《巨人传》
• 拉伯雷认为“笑是人的本 质”。因此,本书中笑料俯 给皆是。拉伯雷把对封建神 权的严厉批判和对人文主义 理想的追求,用大量“笑话” 和“笑料”包装起来,巧妙 地寓讽刺于幽默之中,将自 己深刻的思想用幽默的语言 表现出来,令读者在捧腹大 笑之余,回味冷嘲热讽中饱 含的斗争意义。
《巨人传》
4. 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以人为本,以别于中世纪神学 以神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 的世界观;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 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屏弃作为神学和 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 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人文主义 文化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的要求,它体现了 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风格是幽默讽刺,富有喜剧 性,艺术结构模仿《十日 谈》。
《坎特伯雷故事集》
是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第 一部典范。作品将幽默和讽刺 结合,喜剧色彩浓厚,其中大 多数故事用双韵诗体写成,对 后来的英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 乔叟用富有生命力的伦敦方言 进行创作,也为英国文学语言 奠定了基础。他首创的英雄双 韵体为以后的英国诗人所广泛 采用,因而乔叟被誉为“英国 诗歌之父”。
人文主义文学特征
“人”的觉醒、“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最本 质的特征。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最强烈的人本意识,表现了 自我觉醒后人的精神个体的无限多样性;遵循写实主义创 作方法;体裁的多样性;一般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 表现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有以下几点: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 “什么是爱情?它不在明天;/欢笑嘻游莫放过了眼前。/将来的 事谁能猜得到?/不要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来吻着我吧,你双十娇娃, /转眼青春早化成衰老。”
(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卜迦丘《十日谈》:“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
物质造成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 使生时同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