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分)1.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推恩令”2.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
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①御史大夫②太尉③司隶校尉④刺史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2017 年 5 月 14 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从长安出发向西到达西亚、欧洲D.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4.“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使上海“海禁大开”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下列关于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6.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
张謇能够当选的主要原因是A.创办近代军用企业B.提出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C.创办近代新闻报纸D.创办近代民族企业7.“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8.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独目将军”刘伯承,率领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
这一军事行动A.发生在1946年6月B.粉碎敌人重点进攻C.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D.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9.以下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D.图一所示各项成就为图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完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于2018年2月25日公布。
实际上,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至今,中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
下列法律性文件中最早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1.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①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②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A.深圳B.珠海C.海南D.浦东13.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953年中国和缅甸政府谈判时,中方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4.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15.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发展令人瞩目。
下列关于美国历史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独立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B.南北战争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D.三次科技革命都是从美国开始的,都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16.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明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表述正确的有①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的导火线②战争爆发后,原同盟国的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集团③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有“绞肉机”之称的凡尔登战役④大战最终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⑤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暂时的和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17.英国学者皮尔森指出:“(他)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取得了成功。
”他的主要贡献是A.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B.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C.创立了生物进化论D.创立了相对论18.二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建立标志是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19.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有:②中国战场与世界其他战场相比,持续时间最长③战争波及地域广、卷入国家多、持续时间长,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都在昭示民粹主义回归的强势抬头。
全球化遭到了民粹主义的严重挑战。
但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等“中国方案”、各种自由贸易区、2017年欧洲几场大选对民粹主义的胜利等等使我们不能盲目断言全球化退潮。
这段材料说明A.经济全球化已经遭遇重大失败B.经济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C.民粹主义可能取代全球化D.“一超多强”会长期存在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2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皇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措施。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1分)材料二: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
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
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著名学者周有光(2)从材料中可以知道不能单纯以武力来治理国家。
请你说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该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材料三:“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
(2分)材料四: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
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4)根据材料四回答,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指什么?(1分)材料五: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5)材料五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什么政策?(1分)22.创新是长远发展的动力。
先进理论的诞生是思想创新,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制度创新,科技发明创造是科技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
社会上先后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易中天《百家讲坛》(1)材料一中的“黄金时代”是指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的哪一局面? 后来秦始皇采取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创立了我国两年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的政治体制是什么?(2分)材料二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2)材料二中,作者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指什么制度?它是通过什么法律文献开始确立起来的?(2分)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棉纺厂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线生产(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棉纺厂的机器和福特公司的汽车分别使用的动力机械。
(2分)材料四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
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的“方式”有何特点?(1分)(5)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你认为:思想解放、政体变革和发明创造有何内在联系?(1分)2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