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言一、背景介绍本图书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的图书馆日常操作业务而开发的管理软件。
根据图书管理员、读者借阅的需求,实现图书、读者之间的有序化,信息化管理。
本系统主要由这几个模块组成:日常借阅操作、读者管理、图书管理、系统设置等。
图书管理系统通过录入图书的详细资料,建立读者档案、系统用户资料,设置各类参数(如:超期期限、读者类别、图书类别等等),找出图书与读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日常的借阅操作。
基于得到的这些基础数据,系统自行生成相应的统计数据以供管理员查询、分析;另外,管理员还可以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定期的数据更新和数据库维护;为读者借阅时提供图书是否在馆,以及自己借书、还书等情况的查询功能,图书管理系统力求给图书管理员提供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途径去管理这些庞大,繁琐的信息和图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这前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初步了解到现在各种图书管理软件的优点及不足。
比如说有些传统图书管理软件是为替代手工录入,从传统数据记录中产生的,这些软件面对Internet及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显得如此脆弱而只能望洋兴叹。
(一)体系封闭,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传统软件由于产生的技术背景落后,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或只支持局部网络应用,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不能适应网络时代企业的需求。
(二)信息单一、落后且缺乏前瞻性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传统软件无法做到库存信息的实时动态处理、事前的预测并提供前瞻性信息。
(三)对管理考虑甚少软件依旧没有摆脱传统束缚,以对外报告为其存在目的。
三、课题目的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自动化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从而使我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目前学校图书馆的借阅工作部分还是手工管理,工作效率很低,并且不能及时了解图书的种类和读者们比较需求的图书等,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读者的借阅要求。
手工管理还存在这许多弊端,由于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造成数据的遗漏、误报。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储存量大,速度快等许多优点,提供给我们的处理信息及时快捷,因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对读者们的借阅过程形成一整套动态的管理。
因此我们准备开发出具有以下特点的图书管理系统:界面清晰、功能少而实用、操作简单实用于某学校的图书借阅;开发周期短、维护费用低、软件更新速度快;风格友好化,轻松管理,容易上手,达到一看就懂、一学即会;目标系统必须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系统的通用性:此系统里面的数据都是从数据库中提出(包括图书名称、借阅者名称等),不受固定数据限制。
增强系统的通用性。
四、课题内容本课题的内容是开发一个具有基本流程,包括借书、还书流程的图书借阅系统;并提供方便的查阅功能,能实现对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归还信息等的查询。
第二章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分析一、应用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必要性采用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可以用集中的数据库将与图书借阅管理相关的信息全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效地减少了信息更新和查找中的重复劳动,保证了信息的相容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有着易访问、易查询的信息库。
在没有采用和实施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之前,当管理人员要统计数字时,往往依赖于某个人或某些人来获取。
这种依赖于人的过程往往会因为花费的时间较长或某个人不在办公室而不能及时完成。
在采用和实施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之后,就会将依赖于人的过程改为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过程。
管理人员只要获取了相应的权限,就可以随时进入系统,直接查阅相应的信息。
实施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之后,不仅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详细的、未经过过滤的第一手图书借阅信息,还可以从这些信息中得到某些有用的决策信息及灵感和启发,从而改进图书馆的管理及经营效率,避免或减少经营风险。
采用和实施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应该看到,在实施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之后,可提高单位的形象。
二、现行业务描述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图通过调研了解到,该图书馆各个部门负责的主要业务如下:读者日常管理。
图书馆经常改变读者,读者分为临时读者(如:学生,三年一个阶段)和长期读者(如教师)。
有些是免费读者,有些是付费读者。
对读者管理需要专门的人员负责,包括申报、注销(个人或团体)、收费、挂失、补办等工作。
借书。
工作人员根据借书证的权限和其已借书的情况,决定该读者是否能借书,或能借则做好借书登记。
对于续借者可以改变其借阅日期为续借日期。
还书。
读者将书还至管理员,管理员要注意注销其登记手续,对于超期者要先按规定收取罚款,后进行注销,对于丢失者要根据规定赔偿,并填写丢失书目的各种资料,由专业注销该书的财产帐。
下面绘制出图书馆流通业务中借书的流程图。
首先是人工操作的5个步骤:读者在目录厅查阅索引卡;读者写出所借图书的分类号、种次号、交给图书管理员,并出示本人的借书证;图书管理员根据图书的分类号、种次号到书库找书;将图书交给读者,并由读者填写所借图书的借书卡。
图书管理员把借书卡保存到写有该读者借书证号的口袋里。
得出该图书馆业务流程图如下所示:图2-2图书馆借阅业务流程图三、系统详细调查(一)功能需求基于以上的开发目标,系统开发的范围确定如下:本系统只涉及图书借阅资料部分,不包括图书采购、出库等功能;本系统提供强大的查询功能,可进行不同类型查询,提供多种索引;本系统提供记录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本系统可单条或多条输出个人资料。
根据图书借阅管理的需要,开发一个“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如下:1、能够修改进入系统密码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并能增加管理员帐户。
2、能够对图书信息进行维护、查询。
3、能够提供读者信息进行维护、查询。
4、能够对借阅信息进行维护、查询。
(二)数据需求通过调查和研究,本系统仅提供一个数据库,但该数据库包含各项所需信息,表名为book(Access表结构)。
(三)运行环境大多数单位,对计算机的要求并不高,一般只需能实现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功能即可,所以计算机的配置约为普通配置,DDR256M内存,17英寸纯平显示器,80G硬盘,标准键盘和鼠标,打印机,Windows 98/xp/me/2000操作系统等。
而本系统开发工具选取VB 6.0,所以编制的程序在以上环境的机器中均可顺利运行,并且本系统占用空间较小,主要依靠鼠标和键盘进行录入。
详细调查的重点是对管理业务的流程进行描述,通过采用系统流程图中部分图形工具来描述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化说明。
第三章新系统逻辑方案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
本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是以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描述工具。
即在图书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排除现有组织机构和业务分工所造成的信息障碍。
完全从业务管理功能和管理对象出发,按照信息系统中应有的数据流和数据结构来勾画系统的概貌。
一、数据流图(简称为DFD)首先,分析管理系统的总体情况,划分系统边界,识别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确定外部实体,得出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然后划分出几个主要的信息管理功能,并明确各功能之间的联系,绘制出数据流程图。
3-1所示。
外部实体处理数据流数据存储图3-1 数据流程图的符号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如图3-2所示。
图3-2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3-3所示图3-3二、数据字典(简称为DD)下面列出本系统中的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处理和数据结构的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可采用图表格式或较紧凑的记录格式描述,本文采用的是图表格式。
1、数据项的DD表列举如下(限于篇幅,仅列举部分):数据项系统名:图书借阅系统编号:I001 名称:书籍编号别名:图书编号数据项值:类型:字符型长度:10个字节取值范围:简述:每部书籍都具有唯一的编号,它是某本书籍的唯一标识符,如“Tp-0460000”通常用前两位字符表示分类号,中间破折号,最后四位表示该书在该类书中的序号。
修改记录: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数据项系统名:图书借阅系统编号:I002 名称:类别编号别名:数据项值:类型:字符型长度:10个字节取值范围:简述:图书类别有社会、人文、数理等每个类别都有一个编号修改记录: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数据项表3-64、数据处理加工的DD表列举如下:3-7表三、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一)根据前面的分析与评价结果提出新系统逻辑模型如图3-4所示图3-4 新系统逻辑模型(二)系统边界1.输入边界—读者类别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和书籍信息、图书类别信息、系统管理信息。
2.输出边界—读者类别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和书籍信息、图书类别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等。
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一、软件模块结构设计(一)系统方案确定通过对系统调研与分析,系统主要应完成的功能如下:书库信息管理、读者档案管理、借阅管理、还书管理、图书检索、系统维护。
(二)软件结构设计图书馆管理系统包含图书采编、读者管理、流通、查询等功能。
该系统执行时,先输入数据,然后根据输入的数据选择执行路径;购入图书进行登记、编目调用图书采编功能,借书、还书调用功能,查询调用查询功能。
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属于事务型系统,其系统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4-1图书馆管理系统示意图图4-2图书馆管理系统结构图系统功能图如下:图4-3系统功能模块图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用于查询的大量数据的存储区域。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
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
论文发表/lwjx/qtlw/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功能强大,环境适应广泛,数据处理能力极强。
数据库的设计是指对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满足各种用户需求。
作为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从小型的单项事务处理系统到大型的信息系统大都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来保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共享性。
对一个实际的系统来说,数据库表的设计在遵循数据库理论的同时,必须能用开发工具来实现用户在各方面提出的功能要求。
(一)概念结构设计在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中,先要对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字典中的数据存储进行分析,分析各数据存储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得出系统的关系模式。
可以采用E -R图的方法来进行数据结构分析,E-R设计方法是一种通过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信息结构的DB设计方法。
E-R图由实体、属性、联系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