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学教程
心室扑动 ventricular flutter
心电图特征 1. 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 规则的大振幅波动; 2. 扑动波频率达200-250次/min
心室扑动 ventricular flutter
目前多数人认为心室扑动是心室肌产生环 形激动的结果。其发生一般具有两个条件:一 是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二是异位 激动落在易颤期。
心 率 100 次/min
R-R间距为0.6sec,心率=60÷0.6=100次/min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P-R interval
3. P-R间期(P-R 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正常为0.12~0.20sec
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Ⅰ
aVF
V1
V4
Ⅱ
aVL
V2
V5
Ⅲ
aVR
V3
V6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心电图特征 1. QRS时限增宽; 2. Ⅰ、V5、V6导联Q波减少或消失,S波常消失,V1、 V2导联常呈QS形,或有一极小R波,主波(R或S 波)增宽,其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后支较前支为 迟缓; 3. 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左偏; 4. 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3.0sec
心电图特征 1.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 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 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早搏之P波引起的QRS波有时也可增宽变形, 形成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称房性早搏伴室内差 异传导(aberrant conduction)。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aVF、 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1的T 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心律失常
窦性静止 sinus arrest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30° 0°
右束支传导正常
左束支传导阻 滞,左心室除 极化障碍
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 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有发生,多为器质性病变 所致。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心电图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可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 或窦房结自身的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在 规则的P-P间隔中P波突然消失,而且所失去的P波在 时间上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心电图特征 1.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 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 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 syndrome, Wolff 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PW syndrome
“Δ”(delta)波
J
心电图特征 1. 在QRS波之前出现“Δ”(delta)波; 2. P-R间期缩短(<0.12sec),但P-j间期正常; 3. QRS波增宽; 4. 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心电图特征 1.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 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 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third degree A-V block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房室交 界区组织而抵达心室时,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节 律点就会发放冲动,激动心室,出现逸搏心律。
心房颤动时,如果心室律慢而绝对规律,也应 诊断为心房颤动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orsiv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Ⅱ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室性 心律失常。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只是增 宽变形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 负方向。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 会发生扭转,翻向对侧。一般发作时间不长,常 在十几秒内自行停止,但较易复发。临床上常表 现为反复发作心源性晕厥或阿-斯综合征。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心室除极化障碍
+110°
右束支细而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 血,其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多见。
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心电图特征 1. QRS波群时限增宽; 2. QRS波的前半部接近正常,后半部在多数导联 如Ⅰ、Ⅱ、aVL、aVF、V4、V5、V6等表现为 具有宽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0.04sec; 3. V1导联的综合波呈RSR'型的m形波,其VAT时 限≥0.06sec;aVR导联则常呈QR型,其R波宽 而有切迹; 4. 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臵; 5. 单纯右束支阻滞时,QRS电轴在+110°至 30°范围内。
QRS波群
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RV1<1.0mV。V5、 V6 导 联 可 呈 qR 、 qRs 、 Rs 或 R 型 , R 波 不 超 过 2.5mV。在 V3、 V4导联, 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 似, V1 ~ V6R 波逐渐增高, S 波逐渐变小, V1 的 R/S<1 , V5 的 R/S>1 。 aVR 导联的 QRS 主波向下, 可呈 QS 、 rS 、 rSr’ 或 Qr , RaVR<0.5mV 。 aVL 与 aVF 的 QRS波群可呈 qR 、 Rs或 R 型,也可呈 rS型。 RaVL<1.2mv 、 RaVF<2.0mV 。标准肢体导联的 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均为 向上,RⅠ<1.5mV。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third degree A-V block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交界性逸搏
交界性逸搏 心电图特征 1. P波与QRS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 律;e branch block (BBB) and fasciular block
窦房结 房室结
右束支
左前分支 左束支 左后分支
激动经房室结下传,沿房室束进入心室后, 在室间隔上部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分别支配 右室和左室。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左后分 支以及中隔支。
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左束支传导正常 左心室除极化正常 -30° 0°
心房扑动 atrial flutter
3. QRS波的时限一般不增宽。此图可见每6个F波后 出现一个QRS波;如F波的大小和间距存有差异, 且频率>300次/min,称不纯性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颤动是更为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征 1. 各导联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的f波(纤颤波),尤以V1导联为最明显,心房f 波的频率为350-600次/min; 2.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律快慢不一; 3. QRS波一般不增宽;
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表现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窦房结 SA node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房室结 AV node
希氏束 AV bundle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左束支 left bundle branches Purkinje 纤维网 Purkinje system
2. 心脏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arrhythmias involving abnormal cardiac conduction (1)房室传导阻滞 A-V block (2)束支传导阻滞与分束支传导阻滞 bundle branch block (BBB) and fasciular block (3)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 syndrome, Wolff -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PW syndrome
Ⅰ
V1
V4
Ⅱ
V3
V5
V2
Ⅲ
V6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ILBBB CLBBB
QRS<0.12sec
QRS≥0.12sec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 导阻滞两者QRS波的形态相似,但前者QRS波时 限≥0.12sec,后者<0.12sec。
Ⅰ Ⅱ
发 作 前
V1
V6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VT
发 作 前 发 作 中 发 作 后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VT 心电图特征 1. QRS波呈室性波形,增宽而变形,QRS时限 >0.12S; 2. 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 3. 心室频率为140 -200次/min,基本匀齐; 4. 有时可见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 的不同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