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橡胶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丁苯橡胶的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丁苯橡胶(SBR)是由1,3-丁二烯和苯乙烯单体合成的共聚高分子弹性体。
7.1.1 丁二烯供应现状与市场概况
丁二烯通常指1, 3-丁二烯,又称乙烯基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
丁二烯分子式为C4H6,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共扼二烯,可以发生取代、加成、环化和聚合等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合成聚丁二烯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S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树脂等多种产品,此外还可用于生产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1,4-丁二醇等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用作粘接剂、汽油添加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世界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得到,这种方法价格低廉,经济上占优势,是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来源。
另一种是从炼油厂C4馏分脱氢得到,该方法只在一些丁烷、丁烯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采用。
世界上从裂解C4馏分抽提丁二烯以萃取精馏法为主,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生产方法主要有乙睛法(ACN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3种。
近年来,随着乙烯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丁二烯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丁二烯的生产主要是从乙烯副产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也有采用丁烯氧化脱氢法的装置在运行。
我国从乙烯副产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主要有乙腈法、DMF法和NMP法,乙腈法由我国兰化公司研究开发,DMF和NMP法均为引进技术。
1995年以前引进的丁二烯抽提技术均为日本瑞翁公司的DMF法,
1995年后又引进了德国BASF的NMP技术。
2010年国内丁二烯的市场状况为:产能243.9万吨/年,产量203万吨,进口21.57万吨,出口10.23万吨,市场表观消费量214.34万吨。
表7.1 目前我国丁二烯主要生产厂家与生产能力情况表
单位:万吨/年
序号生产厂家生产能力生产工艺
1 中石油吉林石化23.0 ACN法
2 中石化扬子石化21.0 DMF法
3 中石化天津石化20.0 ACN法
4 中石化齐鲁石化16.4 1套ACN法,2套DMF法
5 中石化镇海炼化16.0 ACN法
6 中海油壳牌惠州石化15.5 NMP法
7 中石化茂名石化15.0 DMF法
20 中石油锦州石化 3.0 ACN法
21 中石油辽阳石化辽阳金兴化工厂 3.0 ACN法
22 中石油抚顺石化 2.0 DMF法
合计243.9
多年来,我国丁二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合成橡胶等工业的迅速发展,丁二烯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
2006~2010年我国丁二烯产量、进出口量及表观消费量统计见表7.2。
表7.2 2006~2010年我国丁二烯产、供、需平衡表
图7.1 2006~2010年我国丁二烯产、供、需走势图
单位:万吨/年
306090120150180210240270
20062007200820092010
产能
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
…
7.1.2 苯乙烯供应现状与市场概况
苯乙烯是用苯取代乙烯的一个氢原子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乙烯基的电子与苯环共轭,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中,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发生聚合及氧化。
工业上是合成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单体。
工业上苯乙烯是由乙苯制得,而乙苯主要是以苯和乙烯经烷基化制得,因此生产装置大多是由乙苯/苯乙烯组合成一体化。
近年,我国苯乙烯生产加快发展,近期有不少装置投产。
我国主要苯乙烯装置产能见表7.3。
国内自建装置生产工艺全部采用齐鲁石化公司和北京石油科学院等7家单位共同开发的绝热负压脱氢技术。
截至2008年我国生产苯乙烯的主要企业有22家,总产能为317.4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能约9.6%。
2009年又有6家苯乙烯新/扩建装置投产,分别为新疆独山子32万吨/年装置、荷泽玉皇20万吨/年装置、山东的大王华星8万吨/年装置、中石化体系的安庆石化10万吨/年装置、宁波科元8万吨/年装置、上海赛科扩容至65万吨/
年。
表7.3 2009年我国苯乙烯主要生产厂家产能与技术情况表
单位:万吨/年序号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建成时间技术
1 壳牌/中海油石化公司56
2006
壳牌SM-PO/鲁姆斯乙
苯技术
2 上海赛科石化公司65 2005/200
9
UOP/鲁姆斯乙苯技术
3 扬子/巴斯夫苯乙烯公司14.5 1997 UOP/鲁姆斯乙苯技术
4 上海高桥石化公司
5 鲁姆斯乙苯技术
5 齐鲁石化公司20 2004扩能孟山都/鲁姆斯
6 北京燕山石化公司8.4 1996 孟山都/鲁姆斯+Smart
26 新疆独山子32 2009
27 浙江宁波科元8 2009
合计419.9
近几年我国苯乙烯处于产不足需的状态,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苯乙烯的表观消费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1995年我国苯乙烯的表观消费量只有54.8万吨。
2000年达到191.42万吨。
2003年达到360.2万吨,2004年为386.61万吨,2005年达到404.95万吨。
2006年达到426.11万吨,2007年为520.93万吨,2008年稍下降至489.77万吨。
2009年增至618.8万吨。
下表列出我国近年来苯乙烯产量、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
表7.4 2005~2009我国苯乙烯产、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年
年份产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自给率消费增长率
图7.2 2005~2009我国苯乙烯产、供、需走势图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052006200720082009
产能
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
世界苯乙烯的生产能力已经出现了过剩的态势,而我国产不足需。
长久来看,随着我国不断建成苯乙烯装置,将来我国苯乙烯将向供应过剩转变。
7.2 丁苯橡胶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丁苯橡胶上下游产业链见下图。
图7.3 丁苯橡胶产业链结构图
从世界范围来看,丁苯橡胶的生产商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一体化程度随所在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美国丁苯橡胶生产厂没有丁二烯的生产能力;朗盛公司控制加拿大的丁二烯生产,同时也向美国丁苯橡胶的生产商提供丁二烯原料;西欧7 家丁苯橡胶厂商至少有6家拥有丁二烯产能;日本厂家采取持有原料供应商股份的形式来保证丁二烯的稳定供应。
多年来,我国丁二烯、苯乙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国内对丁苯橡胶需求不断增加,国内丁苯橡胶及丁二烯、苯乙烯生产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要部分进口,
同时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天然橡胶产量起伏较大,对我国橡胶市场影响较大。
在原料方面随着我国石化行业飞速发展,天津、大连、抚顺、武汉、盘锦等地百万吨乙烯装置相继开工投产,丁二烯、苯乙烯原料逐渐充足,为我国扩大丁苯橡胶生产规模提供了原料保障。
丁苯橡胶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
丁苯橡胶主要用于轮胎的胎面胶及胎侧胶,也广泛用于鞋底、胶带、胶管、胶辊、胶布、医疗用品及其他工业制品上,并少量用于电线、电缆等非橡胶工业中。
溶聚丁苯橡胶(SSBR)由于滚动阻力优于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天然胶,抗湿滑性优于顺丁橡胶(BR),耐磨性好,可满足轮胎的高速、安全、舒适要求,此种轮胎可比用ESBR制的轮胎节油3~5%。
内容摘自六鉴化工咨询()发布《丁苯橡胶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