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天生一对》看英美文化差异

从《天生一对》看英美文化差异

[摘要] 外语电影是了解外语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资源。

《天生一对》以温情浪漫的喜剧方式,使观众得以鲜明直观地对比两个最重要的英语国家——美国和英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对比影片中两国语言上的差异、国民性格的差异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异,来揭示背后的国家文化差异,以期使读者及观众对美语和英语有正确的认识。

对两国的文化有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有效帮助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

[关键词] 英国文化;美国文化;差异一、故事梗概该片于1998年7月上映,中译名《天生一对》,以现代手法重拍了20世纪60年代经典同名作品,故事内容改编自德国小说Das Doppelte Lottchen。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花荷莉和安妮。

她们的父母尼克和伊丽莎白在一次航海旅行中在“伊丽莎白二世”号上相遇并在旅途中结为夫妇,可后来婚姻破裂。

尼克独自在自己的纳帕山谷葡萄园里抚养荷莉,而安妮则与当婚纱设计师的妈妈伊丽莎白一起生活在伦敦;直到她们在夏令营相遇以前,两人彼此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孪生姐妹。

不过11年之后,命运却巧妙地让她们在缅因州一个夏令营的活动中相遇。

尽管她们的外貌惊人的相似,但是两人性格、气质、行为习惯等却大相径庭,从而引得两人冲突不断。

很快她们发现原来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为了更多地了懈她们的父母,她们两人决定交换身份,来到她们各自从未谋面的父亲或母亲身边。

她们本打算一直这样装下去,直到尼克宣布他要再婚,两姐妹决定帮助她们的父母破镜重圆。

虽然尼克那富有魅力但却让人讨厌的未婚妻给她们的计划带来很大麻烦,但姐妹俩合力设计痛整并气走了她。

最终在两个女儿的安排下,二人重拾旧爱,一家人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影片充满情趣,两个小姐妹交换身份闹出不少笑话,搞笑情节层出不穷,而片中也穿插着温情情绪,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感到温暖而又愉悦。

二、影片中的美英文化差异由于本片两个小主人公分别生长于美国和英国,两个社会文化明显差异的家庭背景,因而片中从多个视角呈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为片中的喜剧元素增色不少。

(一)两国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一个民族的语言折射出这个民族纷繁多彩的文化形态。

英语通过其漫长的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两种主流形式。

两者在语音和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势必会给非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带来难,给中外交流造成障碍。

而这些差异在影片台词中可见一斑。

1.语音差异首先,英式英语讲究抑扬顿挫,语调变化大,且发音短促,重读音较多,给人以严肃刻板之感;而美式英语讲究发音圆润饱满,连音略音较多,则更显自然随意。

以夏令营场景之一为例:当荷莉堵在安妮的宿舍门口以阻止训导员发现她对安妮等的整蛊行为时说,“I、can't let,-.,yougo,.-,in there.She一's、highly contagious.”句中只两处重读,语调平稳没有起伏,倒是有三处连读和cani(t)词尾省音。

而随后安妮为了揭发荷莉说道,“、Actually,We Kre、^all、quite、fine in、here unless、荷莉Parker knows、something We、don't、know.”很明显,她的伦敦口音在一句话中多处重读,而只有一处连读且无省音,整句呈现出很强的节奏感。

其次,美英两种英语在很多单词的发音习惯上有很大差异。

在英国英语中,字母⋯r只在元音之前才发音,其余位置不发音。

但在美国英语中,不管“r”在词中任何位置都要发音,听起来读音大不相同,这也就是美语中有名的卷舌音(r化音)。

片中的一个重要道具——扑克牌“poker”。

伦敦管家马丁拿出牌时的读音为,’pouko。

而当荷莉在询问同伴是否会玩时的读音为,’p;ukzr/。

片中此类词语不胜枚举。

另外,还有一些个别情况,如荷莉在问伙伴会否打牌时说“Either of you,byany chance,know how to play poker?”和安妮在表示她同样难以理解别人对饼干蘸酱这一吃法的感受时说“Me either.”两个人对either分别读作,’eie渤。

2.表达习惯差异英国人大体被认为是有贵族情结、讲求秩序和含蓄有礼的,因此反映在语言上,我们能明显感到英式英语谈吐礼貌规范和用词考究。

安妮刚到夏令营时的赞美句,“It's rather picturesque!”句中的picturesque是用来描述某个地方、建筑和景色等的秀丽或别致,相当于121语中常用的“pretty”一词。

小主人公为什么舍简求繁呢?该词源于18世纪的法语词汇pittoresque,由于历史上诺曼征服以后几百年间,英国都是由法国人统治,因此该词曾属贵族词语,这与她高贵优雅的形象吻合。

影片中有多处场景通过英国人对法语的青睐以示高贵和风雅。

如:开场时管家马丁和安妮道别时两人用了“Toodle”而不是“Bye”。

有关该词的来历的说法大致有二,其一为:法语中有一句“A tout a l'heure”,字面意思是一小段时间,在口语中表示再见,英国人模仿其发音,就成toodle—oo。

还有当扮成安妮的荷莉在母亲门口徘徊着怎么样告诉母亲真相时,我们可以明显的听到,高贵的母亲正在用法语讲电话。

其实在英国的上层家庭都会从小进行法语训练,因为至今在英国人心里法语还是能显示身份的贵族语言。

除此之外,片中安妮所使用的thank you,sorry,please等敬辞明显高于美国长大的荷莉。

而美国人语言多很随意,且惯用习语。

当姐妹两人在表达难以置信时,荷莉用mind—boggling,该词稍显随意,因其源于古代苏格兰的一种方言;而安妮则用incredible,想必是经过考究的。

该词源于中世纪的拉丁词汇incredibi.而中世纪时期整个欧洲均由罗马天主教统治,从而拉丁语也算得是贵族和权威语言。

此外,当帮助荷莉拿出背包的女孩打探有关好莱坞明星八卦时,Haliie反诘到,“Whal,re you two,Lucy and Ethel.'?”理解该句话的关键是要知道习语“Lucy和Ethel”原指狗仔队的鼻祖,在这里指代这一类人。

(二)文化在国民性格上的差异英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的传统国家。

所以,英国人喜欢怀旧,保守,具有绅士风度或淑女风范,等等。

美国人没有多少传统的东西去给他们怀念和继承,所以要去开拓。

从另一方面讲。

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束缚,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创新。

影片中分别成长于伦敦和加州北部的两个主人公通过性格的差异从多个侧面向观众呈现出两国文化的差异。

1.气质对比表现出的性格差异影片中,这对异地长大的双胞胎姐妹花,长相神似,而性格气质却大相径庭。

全片两人的着装、造型以及行为方式的对比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英国淑女的精致高雅和美国酷妹的随性前卫。

先出场的荷莉,棕红色微微带卷的头发自然随性的扎起,小小年纪却已打了耳洞,耳饰分外夺目,绿色的指甲油甚是前卫,而一副大墨镜顶到头上更平添了几分明星范,美国人时尚、开放的形象即可飞入观众的脑际。

随后出场的安妮坐着豪华轿车由私人管家送至,引来众人的惊叹声。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英国人贵族情怀的一个写照。

即I'd like to be served。

安妮的头发虽然也是迷人的棕红色,但一袭长发却梳理得整齐精致,优雅白净的五官并没有多余的装饰,倒是在随后为了配合和荷莉调换身份扎耳洞时表现出极度的内心痛苦。

从而让观众看到了英国人的优雅高贵同时又传统保守。

此外,仅两人在夏令营的多个场景就已直观地呈现出两人迥异的着装风格。

在美国长大的荷莉出场一袭牛仔配热裤的酷辣装扮,随后要么穿着随意,体闲的无领大T恤或运动帽衫,要么身着个性的嘻哈行头,清晰鲜明地刻画出了美国人的开放和自由。

而在英国长大的安妮衣着考究,相对保守和传统。

从出场的浅色格子套装开始,她的衣着要么套装或制服,要么带有秀气的底花,让英国人高贵优雅,同时义正式得有些刻板的传统形象跃然于银幕之上。

2.行为方式体现的性格差异影片中两人各自泾渭分明的行为方式使其性格差异立现。

荷莉人小鬼大,作风大胆。

因为美国最初还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大陆,首批移民被称为拓荒者,如果没有冒险精神,他们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此种耩神在代表美国的荷莉身上清晰可见。

片中姐妹两人赌牌时,荷莉提出输者要全身赤裸地跳入夜晚冰冷的湖里;半夜潜入对方宿舍整蛊;得知彼此身份后提议调换身份去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努力撮合已经离婚1 1年的父母破镜重圆;设计整蛊和逼走破坏者梅里黛丝,如此种种。

可见她才是整个剧情的推动者和调味剂。

英国人推崇的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的这种传统,使全社会形成了一种严谨之风。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安妮表现得相对保守而严谨。

片中当荷莉提出互换身份时,安妮听后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和迟疑;对于要配和计划而扎耳洞,她起初也是相当抵触;当后来计划中出现了破坏者梅里黛丝,她没有独立的设法解决困难而是给远在伦敦的荷莉发出9ll的求救信息,向她寻求解决方案。

比起荷莉,安妮优雅有之,而在主动进取方面却又稍显逊色。

(三)人文环境的差异英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以及优秀历史的国家,有着太多要去传承。

这也许是英国人之所以会那么在乎传统,那么怀旧甚至于守旧。

比如随处可见的那些城市中被保留下来的历史古迹,甚至于毁坏了的遗迹也会被现代技术重新复原,足见英国人对他们历史的怀念。

影片中当假扮的安妮回到伦敦在出租车上尽情浏览了建于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的伦敦塔桥、特抟法加广场等保存完好的知名古迹。

而美国则是由多国家多民族的人民不断奋斗从蛮荒状态开拓出来的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移民国家。

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可以吸收一切文化因子。

这种文化下生长的美国人自然就积极进取、自由独立以及乐观开放。

三、结语电影是展示一个国家社会与文化最生动、最魅力、最富创造力的媒介之一。

了解文化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The Parent Trap的欣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对比美英两个主要英语国家,这对英语学习者来说,特别是英语的初级学习者是很有利也很有效的资源,而且从一开始就对英语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即现代英语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已然衍生出了不同分支,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以发展变化的态度去不断进步探索。

[参考文献][1]刘澎.从电影《倒霉爱神》透视美国文化[J].电影文学,20]0(03).[2]刘泽瑶.英国绅士风度的形成及其社会影响[J].内蒙古电大学翻,2008(08).[3][英]摩根(Mo卿Kenneth O).牛津英国通史(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Britain)[M].王觉非,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4]朱永涛.Essentials ofB m触and Am erican Cultur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