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英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启发教学的手段之一。
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把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气和乐趣。
课堂提问英语教学教学模式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英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启发教学的手段之一。
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把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气和乐趣,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得体、精巧,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目前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班额大(一般为50~60人),学生的层次差别悬殊大,这无疑加大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
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
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也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回
答问题失去兴趣。
新授课的提问率明显高于复习课、语法课、练习讲评课,同时高年级英语课堂提问的频率明显低于低年级,高中教师听低年级的课都会感叹:课堂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可高中的课堂死气沉沉,尤其是高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主动配合参加课堂提问讨论的欲望日减。
教师受其影响也改变了提问策略,讲课时基本沿用了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力求对语言点讲深讲透,惟恐有所遗漏。
这不违背了素质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能力吗?
二、课堂提问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教学书中的读书比重虽然有了明显的增加,但仍然重视口语对话的训练,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提问在高中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中占到30%左右,所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话题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确良,而将学生引入话题的有效手段就是提问。
例如在讲授“sefc (i)lesson 58“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提问组织课前活动,逐步进入主题。
“there is one thing that all of us have to do every day. what is it?”
这是一个开发性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
当有学生回答“eating”时,教师可接着提问,“what do you eat every day?”“and what do you like to eat?”“which of these food do you think are healthy?”
三、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学中的模式
1.检测提问模式(checking mode)
在教新课之前,教师总喜欢复习一下上一课的内容,因而会提出一些检测性问题。
这不仅检测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掌握情况,而且也为教新的课打下铺垫。
教师经常有规律地进行这种提问可逼迫学生养成课前复习的良好习惯,提问有利于牢固掌握旧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毕竟频繁使用“sorry”他自己也会不好意思。
同时,检测性问题也可用于检查学生当堂课所学新适应掌握的情况,可促使学生提高听课效益,尽量掌握和消化当堂教学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学生回答情况跟平时成绩挂钩,那么这种提问效果会更佳。
2.应用型提问模式(application mode)
教新课的同时,教师会精心设计题目,帮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情景,整体理解课文大意,出几套关于课文大意(general idea)之类的问题或用“wh-”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如“who”“whom”“whose”“what”“which”“when”“where”“why”及“how”引导的问题)。
应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了解,并通过反复操练熟悉所学的语言材料。
3.组织教学提问模式(organizing mode)
课堂提问的组织教学提问是以提问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明白现在是上课时间要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
(1)课初
当学生仍处于课间休息的情绪波动(如讲话、兴奋)之中时,教师可向学生提一两个难度适中的检测性问题,来促使学生注意力的转移,进入学习状态。
(2)教学过程中
当发现学生开小差或违纪时,教师可灵活结合刚讲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使学生脱离注意力涣散状态。
四、结论
教师在提问时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学生在通过一定的努力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教师的评价。
而学习的结果又返回传到学习者的意识中,成为调节学习过程的新信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精神上得到某种满足,进而产生自认感、兴奋感和愉快感,对学习表现出积极性。
所以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这种评价又应以积极性的鼓励为主。
反馈应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从学生的发展、进步方面出发,对知识技能给予必要的纠正,情感上给予鼓励,如此“心灵相通”之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进而,学生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教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能乐于接受,真可谓“互惠互利”。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对启发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努力探讨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晓杰.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10).
[2]郑佩云.课堂提问与焦虚控制.外语界,2003.
[3]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英语.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杨颖,黄娟.英语课堂提问的语言设计与提问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