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的氧疗培训课件

危重患者的氧疗培训课件


❖ 4.病理特征:贫血性缺氧时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均正常,而动脉血管 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均降低,静脉血液的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 和度及血氧分压均降低。
危重患者的氧疗
8
❖ 1.具有缺氧的病因:三上.述缺的氧各种的病因评和估因素。
❖ 2.具有呼吸急促或困难的临床表现:呼吸频率异常增快 (>28~30次/分),气喘、气促、端坐呼吸、伴或不伴呼吸 困难,如张口呼吸、潮式呼吸、甚至呼吸停止。
危重患者的氧疗
4
二.缺氧概述
❖ 由于组织氧的供应减少或对氧的利用障碍, 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 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hypoxia)。
❖ 分类:①乏氧性缺氧 ②循环性缺氧 ③血液性缺氧 ④组织性缺氧危重患者的氧疗5 Nhomakorabea 乏氧性缺氧
❖ 1.概念: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导致 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
危重患者的氧疗
❖ 氧是维持人体生命一的.必氧须物疗质,的是概维持述脏器功能的
基本条件,氧气疗法是危重病人救治中不可缺少的 手段和措施
❖ 合理应用氧疗,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氧疗在危重病救治中的作 用,减少不合理氧疗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 氧气由呼吸道吸入,进入肺内,与肺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气 体交换后,再由血液运输至机体的各个脏器和组织、细胞水 平,以维持机体各脏器的正常功能。
❖ 1924年,霍尔丹给受伤士兵吸氧,战伤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使人们对氧疗更加重视。之后,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制氧技术的不断发展补给氧气慢慢成为医院的重要常规治疗 手段。
危重患者的氧疗
3
氧疗的历程
❖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医学家开始系统观察 氧疗对慢性低氧血症的疗效。
❖ 从70年代开始,氧疗渐渐进入家庭。
❖ 4.病理特征: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的变化为,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 和度,氧容量和动脉学氧含量正常由于血流速度缓慢,一方面血在毛细 血管床通过时间延长,氧向组织弥散的量增多,氧被细胞利用,而静脉 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降低,导致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另一方面单位 时间内毛细血管血流的总量少,氧向组织弥散的总量少,导致组织缺氧。 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皮肤.黏膜发绀。全身性血液循环障 碍导致肺水肿.休克等严重病变,甚至导致死亡 。
❖ 缺氧时,氧疗则是解除组织缺氧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危重患者的氧疗
2
氧疗的历程
❖ 18世纪80年代,人类发现氧气的存在,之后便慢慢的认识到 氧在生命运动中的机理,氧气逐渐被利用到各种疾病的治疗 中。
❖ 1798年,著名医生Beddoes在英格兰创办了肺病研究所,并 开始了氧疗。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霍尔丹用氧气成功的治疗了氯气中毒, 引起医疗界的轰动,氧疗被确立为一种疗法。
危重患者的氧疗
7
血液性缺氧
❖ 1.概念: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和红细胞数减少,使动脉血氧含量降低或氧 合血红蛋白释放氧不足,引起的供氧障碍性缺氧。
❖ 2.发生原因:由于贫血、血红蛋白性质改变引起的。
❖ 3.发生机制:①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减少,使其携带氧的 数量减少,毛细血管处氧分压降低,导致氧向组织弥散速度减慢,供给 组织的氧减少。 ② 血红蛋白性质改变:a.高铁血红蛋白症, b.一氧化碳 中毒。
危重患者的氧疗
10
缺氧或低氧血症的程度判断
临床上的缺氧与低氧血症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定义,病人 可能有缺氧,但并不一定有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程度判 断主要依据PaO2或SpO2(也可以用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轻度低氧血症:SaO2>80%,PaO2 50~60mmHg,无发绀 中度低氧血症:SaO2 60~80%,PaO2 40~50mmHg,有发绀 重度低氧血症:SaO2<60%,PaO2<40mmHg,严重发绀
危重患者的氧疗
11
氧疗纠正缺氧的机制
❖ 氧疗是纠正缺氧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氧疗纠正缺 氧的主要机制并不在于去除缺氧的原因,而是通过增加吸入 气血的液氧中浓的度物(理i溶ns解pi度red,f间rac接tio提n高of血oPxyOg2e纠n,正FiO缺2氧)。以提高氧在
❖ 因此,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缺氧应用氧疗均 有效,如解剖性动-静分流和贫血、中毒所 致的血红蛋白减少或变性等引起的缺氧, 氧疗的作用就十分有限。
❖ 2.发生原因:①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如高原、高空等 ; ②喉头水肿等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疾病;
❖ 3.发生机制: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或外呼吸功能障碍造成肺 通气。
❖ 4.病理特征:动脉血分压、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 氧容量一般正常,因组织利用氧的功能正常,动-静脉血氧 含量差降低或变化不明显。乏氧性缺氧(严重通气障碍)时, 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加, 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并反射地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代偿性呼吸增加。
❖ 3.发绀: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大部分缺 氧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绀,一般出现在口唇、甲床等末梢循 环较丰富的体表部位,严重时也可出现在周身任何部位的皮 肤和黏膜。
❖ 4氧.动最脉可血靠气的分依析据与,脉也氧是饱判和断度组(织S缺p氧O2程)度监的测主是要目方前法诊。断一缺般 P氧a愈O重2<8。0mmHg或SpO2<90%就提示缺氧,指标越低提示缺
危重患者的氧疗
6
循环性缺氧
❖ 1.概念:由组织器官血液量减少或流速减慢而引起的细胞供氧不足,称 为循环性缺氧。包括缺血性缺氧和淤血性缺氧。
❖ 2.发生原因: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见于心衰竭,休克等。局部性血液循 环障碍见于栓塞,血栓形成,动脉狭窄,局部淤血等血管病变。
❖ 3.发生机制;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时,心脏输出血量减少,局部性血液 循环障碍时,单位时间内从毛细血管流过的血量减少或变慢,弥散到组 织细胞内的氧减少。
❖ 8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制氧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分子筛制 氧机的研制成功以及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家庭氧疗开始成 为许多疾病出院康复期病人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和预防病情 急性发作的生命保障手段。
❖ 1987年2月,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家庭氧疗学术会议, 会议指出:坚持家庭氧疗使一些疾病的死亡率成倍下降,生 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综合医疗费用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