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起源与演变
主要来源:
1、古姓
炎帝的姜姓,黄帝的姬姓,夏禹的姒姓,商汤的子姓,秦的嬴姓
2、以国名为姓氏
秦,周,吴,郑,卫,齐,燕,蔡,管,楚
3、以封地为姓氏
阳,商,百里,赵,魏,韩,范
4、以住地为姓氏
西门、东门、东郭、北郭、南郭、南宫
5、以谥号为姓氏
桓,庄,文,武
6、以官职为姓氏
司马、司寇、司徒、司空、中行,另外,籍、谏、库、仓、军、厨
7、以称谓为姓氏
公子、公孙
-------------------------------------------------------------------------
如果大家还想更好的了解姓氏,不如去看看这些书:
《百家姓》:收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
明代陈士元《姓镌》:收单姓、复姓3625个。
《中国姓氏汇编》:收单姓、复姓5730。
顾
炎
武
《
日
知
录
》
:
言
姓
者
本
于
五
帝
,
见
于
《
春
秋
》
者
,
得
二
十
有
二。
黄帝二十五子之十二姓:
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xuān)、衣。
我中华民族是个源远流长的民族。
因此,我们民族的姓氏源流就显得非
常繁富。
现在姓与氏已经通称。
而在文义上,氏且含有尊称的意思。
但在古
代,姓与氏的意义不同。
三代以前“姓”代表女系的血统,“氏”则表示男
系的功勋。
所以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顾亭林说:“古时男子的氏可传可变,
女子的姓则永远不可变。
”王国维亦证实这种说法,并且指出:春秋以后,
男子才开始一律称姓。
我国最古的社会是母系社会,故一个姓,代表一个母族。
所以,姓字由
“女”和“生”两字合成。
换句话说:“女”人“生”了孩子,要表明这个
孩子属于那一族的,就给他一个“姓”。
而“姓”的意义,以现代眼光看来,
它最大的科学意义是做为选择婚配的识别,这种知识在古代中国早就具备
了。
故《国语》有“同姓不婚,惧不殖也”。
《左传》也说“男女同姓,其生
不蕃”。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优生学,古人为了优生,发明了每个女人都
要有姓的办法,实在聪明绝顶。
至于“氏”的起源较为迟。
最初只是贵族的专利,据宋朝的郑樵说:“氏
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例如:周朝初年平定天下后,封
其同姓(姬)于鲁、晋、蔡、郑、曹、吴、魏等国。
这些国名,便成为受封各
同族的“氏”,但仍与周共同姓姬。
而封国赐氏的结果。
造成了只有诸侯才
有氏的尊荣。
于是,氏便成为贵族的特征。
以氏“别贵贱”,历经战国而至
秦汉。
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贵族不再存在而起了变化。
秦汉以后,氏既不
再象征特权,平民不但有名有氏,且所用的氏大都因袭自周代,并开始和姓
许慎《说文解字》:
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
生亦声。
《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
8、以爵位为姓氏
公、侯、伯
9、以排行为姓氏
伯、仲、叔、季、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10、以祖先的字为姓氏
胥,印,公冶,孔
11、避讳改姓氏
席,严,帅,周
《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古今各民族
姓氏11969个。
其中单姓5327个,
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
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
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
九字姓1个。
此外,还有异译字、
异体字姓31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