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整理-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素材22《气压带和
风带》
相关素材
龙卷风
龙卷风,因为与古代神话里从波涛中窜出、腾云驾雾的东海跤龙很相象而得名,它还有不少的别名,如“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
现在我们知道,龙卷风是一个猛烈旋转着的圆形空气柱,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
发生在海上,犹如“龙吸水”的现象,称为“水龙卷”;出现在陆上,卷扬尘土,卷走房屋、树木等的龙卷,称为“陆龙卷”。
远远看去,它不仅很象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条巨蟒,而且很象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
这个大“象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大自然里的龙卷风诞生在雷雨云里。
在雷雨云里,空气扰动十分厉害,上下温差悬殊。
在地面,气温是摄氏二十几度,越往高空,温
度越低。
在积雨云顶部八千多米的高空,温度低到摄氏零下三十几度。
这样,上面冷的气流急速下降,下面热的空气猛烈上升。
上升气流到达高空时,如果遇到很大的水平方向的风,就会迫使上升气流“倒挂”(向下旋转运动)。
由于上层空气交替扰动,产生旋转作用,形成许多小涡旋。
这些小涡旋逐渐扩大。
上下激荡越发强烈,终于形成大涡旋。
大涡旋先是绕水平轴旋转,形成了一个呈水平方向的空气旋转柱。
然后,这个空气旋转柱的两端渐渐弯曲,并且从云底慢慢垂了下来。
对积雨云前进的方向来说,从左边伸出云体的叫“左龙卷”,从右边伸出云体的叫“右龙卷”;前者顺时针旋转,后者反时针旋转。
伸到地面的一般是右龙卷,左龙卷伸下来的机会不多。
另外,龙卷风也容易在两条飑线的交点上发生。
飑线经常出现在炎热季节强冷空气的最“前哨”。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不只一个。
有时从同一块积雨云中可以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象鼻”--漏斗云柱。
只是有的“象鼻”刚刚开始下伸,有的“象鼻”下端却已经接地或在接地后正在缩回云中,也有的在云底伸伸缩缩、始终不垂到地面。
龙卷风的范围小,直径平均为200-300米;直径最小的不过几十米,只有极少数直径大的才达到1000米以上。
它的寿命也很短促,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