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探析

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探析

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探析
【摘要】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地基基础的施工,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这项工程的成败。

在处理地基基础问题时,主要针对的是地基变形及承载能力的问题,在设计时要同时兼顾到地基的变形及承载能力两方面的设计,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外界环境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例如周围的建筑物是否对本建筑物有应力的产生,或者荷重偏心问题的出现等。

所以一项工程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地基基础的施工建设。

【关键词】地基基础;意义;常见问题;处理技术;控制方法1 前言
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以及施工结束后地基承载着整个建筑物的全部负荷,地基就是对建筑物负荷有较大影响的那部分地层,而基础就是担负着向地基传递负荷的那部分下部结构。

最近几年,在建设高层建筑物时,由地基基础问题引起的施工质量问题屡见不鲜。

大部分人认为在高层建筑的全部施工过程中,上层结构的施工难度要比地基基础难的多,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地基基础的建设可以被看作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最难的部分。

地基基础决定了工程基础建设的质量的好坏。

为了提高地基基础的安全系数,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加强对施工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监督、分析,以及创新出更高效的方法和手段。

下面从多方面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析。

2 地基基础在施工时的重要意义及常见问题
2.1 意义
要想控制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就要抓住施工过程这项基础,而地基基础又在整个工程
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整体工程的质量。

所以在工程施工时对地基基础的质量要求更高一些,严密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由此来为地基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以确保地基基础的质量。

目前我国地基基础的形势比较严峻,由于建筑的施工工期要求,一些工程施工队伍在较为恶劣的天气状况下依然进行施工,而且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来确保施工的质量。

加强对地基基础的管理,提高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在整体工程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

2.2 常见问题
2.2.1 塌方问题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塌方问题是经常遇到的难题。

一旦有塌方现象的出现,地基土就会受到扰动,从而使地基承载能力也受到影响,不但危及到工程的建设,而且还会对周围的建筑带来安全隐患,甚至会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危害,尤其是对那些基坑挖的较深并且穿越了不同的土层,如果施工人员不根据不同土层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支护方法以及不同的边坡开挖坡度,边坡顶部将会因为受到外力的振动或者堆载发生变形,继而会引发塌方。

2.2.2 保护不到位
对于高层建筑,地基属于要重点保护的对象。

因为不同地区所遇
到的气候不同,例如北方的干旱、南方的多雨,这些不同的气候环境就会造成地基的形式及问题的多样化。

泥土松散及地下水处理的不得当就会使地基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若地基的基础防护措施例如排水、防水措施做的不到位,可能就会使水浸入地基,这样不但使施工的难度加大,同时还会严重的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尤其在雨季,要确保基坑内不存在积水,对于较为松软的被水浸泡过的土层要清除掉。

2.2.3 不能及时处理事故
一些建筑的地基采用的是桩基,但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譬如土质结构、天气、机械设备等,成孔后的桩出现塌方、松土、阻塞等现象,甚至有些施工方偷工减料,使得地基的质量不达标。

由于成孔后的桩的岩石强度低、对持力层的嵌入深度不够、桩孔垂直度低、沉渣厚,这些数据与设计时的要求相差甚远,并且处理的不及时,同时也没有对其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

部分施工方在基桩动工之前未能给予全面的检查工作,而且对相关的资料和记录没有进行整理,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没有给予充分的分析研究就动工,造成问题的重复出现以及资源、财力、人力的循环浪费。

3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
3.1 灌注桩的处理技术
灌注桩的特点是可以根据地形进行相应的改变,并且桩长没有接头,当前的施工技术可以使桩长达到88m,直径可以达到几毫米那么细。

而且这种桩的特点是承受轴有力压迫时,仅在装置上面添加
少量的钢筋。

当进行龙是配置时则需要由所承受的荷载情况给予配置,由此可以大大减少钢材的用量。

但是单独桩的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对其质量的控制较为困难,并且较易出现露筋、断桩等现象,所以这种处理技术在用作水下桩基。

3.2 预制桩的处理技术
这种桩体的特点是有较高的承载能力,由于其作为挤土桩的一部分,所以打下之后的桩被紧密的土层包围着,因此地基的承载能力也被提高。

桩的自身结构特点使得其有较为可靠的质量保证并且比较容易进行检查,所以这种桩比较适合应用在水下施工。

预制桩本身属于混凝土的材质,而且高密度,在施工效率以及抗腐蚀方面的能力都较高。

3.3 cfg复合桩的处理技术
cfg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是由碎石、砂、粉煤灰、水泥加水混合而成的,其粘度较高,通过桩顶和基础之间的褥垫层使土、桩共同承担荷重,从而保证褥垫层、桩间土和桩共同形成地基。

其具有的特点有使用范围广、地基变形小、承载能力高等。

3.4 工程举例
现在以某工程为例进行桩基使用的分析。

此工程属于六层的建筑物,除了第一层其他的为砖混结构,而第一层使用的是框架结构,底面积大小是13×90m2,这个项目的地基使用的是复合类的桩基。

在地表下45.7m的深度内,地层自上而下被细分为11层,如下表表1所示。

若使用灌注桩,桩架的高度达45m,而桩的长度为40m,因为在施工场地还有高压线通过,所以桩架存在碰触高压线的危险,所以宜用其他类型的桩,例如钻孔灌注桩。

通过比较二者的设计,复合桩基能够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节约了成本,所以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案最可取。

4 地基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4.1 测量放线
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严密、准确的测量工作在技术方面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并且使工程顺利进行下去。

并且测量工作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具体施工时一定要对测量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4.2 控制施工材料
作为施工质量的基础,材料的质量不容忽视,不合规格的材料必然会导致工程的不合格。

因此,检查材料的质量是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在保证材料的前提下使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保证,控制材料的质量要下面两方面:首先要审核供料厂家进行审核,从高信誉的供应商进货;其次,检验购进的原料,通过对外观、质量检验报告单、理化等方面的检验确定原料的质量。

4.3 加强管理健全体系
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及体系的完善度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整体施工质量的重点工作就是控制人为因素
对质量的影响,而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又会影响到管理制度以及工程技术,因此加强管理力度、健全体系制度为施工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5 结束语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整体工程的质量,在控制高层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施工时,要从多方面入手。

通过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监管人员共同控制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

除此以外,通过施工单位的质量监控体系,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从而利用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设计出更好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李贞龙.已有建筑地基基础的加固策略[j].建筑设计管理,2010(1).
[2]杨雪卿.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浅谈[j].科园月刊,2010(13).
[3]陆杰.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浅谈[j].科技风,2010(7).
[4]汪志坚,吕化春.试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2010(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