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第二学期体育理论口试题

一年级第二学期体育理论口试题

一年级第二学期体育理论口试题、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概念题
1.向心肌肉收缩
答:是肌肉长度发生缩短的收缩形式,是力量练习中最常见的工作形式。

分为普通向心收缩和等动向心收缩。

2.等长肌肉收缩
答: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或是肌肉紧张用力维持肢体保持某一姿势时,此时肌纤维虽然积极收缩,但肌肉的总长度并没有改变,称等长肌肉收缩。

3.超等长肌肉收缩
答:是肌肉先进行离心收缩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形式。

譬如跳起落地紧接着再向上跳,此时股四头肌先在落地时离心收缩(被拉长),紧接着又立刻做猛烈向心收缩实现向上跳起。

4.肌肉延迟性疼痛
答: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以后,或是隔了较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

但肌肉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以后,故称为肌肉延迟性疼痛。

5.磷酸原供能系统
答:这个系统是当ATP分解放能后,磷酸肌酸立刻分解放能以补充ATP的再合成,这一过程十分迅速,不需要氧气也不会产生乳酸,因此也称非乳酸能系统。

但这个系统持续供能时间很短。

6.乳酸能供能系统
答:当人体肌肉快速运动时间持续较长后(超过8-10秒),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已不能及时供ATP补充,于是动用肌糖原进行无氧酵解供能。

这一系统供能不需氧,但产生乳酸堆积,故称乳酸能供能系统。

7.氧运输系统
答:氧运输系统由呼吸系统、血液与心血管系统组成。

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把氧气从体外吸入体内并运送到各器官组织,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的能力受氧运输系统各个环节功能能力的制约。

8.每搏输出量
答:心脏每搏动一次向血管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

健康成年人每分钟心跳约75次左右,心脏每搏动一次大约向血管射血70ml,即每搏输出量为70ml/次。

9.血压
答:心脏射出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即为血压。

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10.最大吸氧量
答:是指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达到最大能力时人体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氧量。

直接反映个人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标志一个人氧运输系统功能的强弱。

11.肺活量
答:指尽最大可能深吸气后作尽最大可能的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健康成年男性肺活量值大约3500-4000ml,女性约为2500-3500ml。

12.运动性疲劳
答: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能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

运动后出现的正常疲劳对身体并无损害,而且正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性信号或称保险阈。

13.活动性休息
答:当局部肢体疲劳之后,可通过另一部分肢体肌肉的适当活动来加速已疲劳的肌肉的体力恢复,故称为活动性休息。

14.自我概念
答: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

15.焦虑
答:是指体育学习情景中,所体验到的紧张、不安、恐惧、忧虑以及其他一些综合性情绪。

16.特质焦虑
答:指一个人具有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

17.状态焦虑
答:指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并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有:认知焦虑、身体焦虑和自信心三种表现形式。

18.表象演练
答:是指个体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所有感觉在脑中对过去经验进行重现或再创造的过程。

又称想象训练、念动训练、心理演练等。

19.交互抑制
答:当个体产生焦虑性反应时,要求他产生一种与之相对立的肌肉松弛反应,这样可使焦虑反应的强度随之减轻,这种现象称之为交互抑制。

20.动作技能
答:是指通过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方式。

21.动作技能的迁移
答:是指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的影响,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或者已经学会的新技能对原有的技能的保持起积极作用。

22.动作技能的干扰
答:是指业已掌握的动作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会阻碍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或者学会了的新技能影响了原已掌握了的技能。

23.模糊目标
答:是指一些不具体的目标。

如“尽最大努力”、“再好一点”。

24.行为目标
答:是指一个人要完成技术动作的标准。

如某人的目标是将400米跑的成绩提高1.5秒。

25.明确目标
答:是可测量的、数量化的目标。

如“我这周五,投篮效果要达到每分钟命中10个”。

二、简述题
26.怎样预防和缓解肌肉延迟性疼痛?
答:缓解:⑴热敷(15分);⑵伸展练习(15分);⑶按摩(15分);⑷口服维生素C(15分);⑸针灸、电疗(15分)。

27.哪些因素可提高最大吸氧量?
答:有氧锻炼是增进最大吸氧量的最有效措施,在锻炼时应掌握⑴运动强度应适宜,可用心率来掌握和控制运动强度(25分);⑵一次锻炼时至少持续运动5分钟以上,也可根据健康状况及锻炼基础延长到15
-20分钟甚至30分钟以上(25分);⑶锻炼频度为每星期锻炼至少3次(隔天一次)(25分)。

28.引起运动性疲劳有哪些因素?
答:⑴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变化(25分);⑵精神意志因素(25分);⑶体内能源贮备减少和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25分)。

29.加速疲劳的消除有哪些对策?
答:⑴良好的睡眠与安静休息(15分);⑵活动性休息(15分);⑶采用一些物理性恢复手段(15分);
⑷营养合理补充(15分);⑸心理调节(15分)。

30.影响运动能力发挥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⑴喊叫声(25分);⑵竞争(25分);⑶暗示和激励(25分)。

31.比较磷酸原供能系统与乳酸能供能系统的特点及异同。

答:磷酸原供能系统是⑴当ATP分解放能后,磷酸肌酸立刻分解放能以补充ATP的再合成(25分);⑵这一过程十分迅速,不需要氧气也不会产生乳酸(20分);⑶系统持续供能时间很短,全身肌肉中此系统供能能力仅能持续8秒左右(20分);⑷供能能力的强弱,主要和绝对速度有关(10分)。

32.锻炼对心脏有什么良好的影响?
答:生理学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脏的重量、直径、容积均比一般人大(60分),心脏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15分)。

33.简述锻炼对呼吸器官的益处。

答:经常锻炼能使呼吸肌力量增大(15分),胸廓活动性加强(15分),肺泡具有更好的弹性,肺通气量增加(15分),使呼吸器官得到锻炼与增强(15分),有助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15分)。

三、多项选择题
34.人体运动系统是由下列哪些组成?( BCD )
A.心脏;B.206块骨;C.关节;D.400多块肌肉
35.人体运动时ATP的消耗最终由下列哪些能量物质补充?( ABC )
A.糖;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
36.下列哪两项生理因素和肌肉力量大小无关?( BC )
A.肌肉生理横断面; B.肌肉内脂肪成分;
C.肌膜和结缔组织; D.肌肉收缩前初长度
37.对肥胖而想消耗体内多余脂肪的人来说,应选择哪些运动合适?( ABD )
A.健身慢跑;B.较长时间散步;C.短距离快跑;D.健美操
38.锻炼时,脂肪作为运动能耗比例逐渐增加的运动,应符合下列哪两项条件?( BC )
A.强度大;B.强度较小;C.持续时间长;D.短时间
39.下列哪些能力和乳酸能供能系统能力并无直接关系?( ABC )
A.绝对速度;B.耐久力;C.肌肉力量;D.速度耐力
40.下列哪些因素与发展有氧供能系统能力并无密切关系?( BCD )
A.人体心肺功能;B.肌肉力量;C.泌尿系统功能;D.消化功能
41.最大吸氧量除受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影响外,还受下列哪些因素影响?( ACD )
A.训练水平;B.肌肉力量;C.疾病;D.遗传
42.氧运输系统由下列哪些器官系统组成?( BCD )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血液;D.心血管系统
43.下面哪几项不符合健康成年男性肺活量值?( ABC )
A.1500~2000毫升;B.2000~2500毫升;
C.3000~3200毫升;D.3500~4000毫升
四、是非判断题
44.整理活动中,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有助于预防肌肉酸痛的发生。

(√ )
45.肌肉的弹性成分是肌纤维。

(× )
46.增进最大吸氧量主要宜进行无氧运动。

(× )
47.肌肉力量与发展有氧供能系统能力关系密切。

(× )
48.速度耐力与乳酸能供能系统能力有直接关系。

(√ )
49.两人肌肉粗细程度相似,则两人肌肉力量大小一定相同。

(× )
50.肌肉酸痛(延迟性疼痛)是由乳酸堆积引起的。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