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机作业word大作业

大机作业word大作业

《大学计算机基础》综合作业一
题目:主席的故事
学号:201106040408
姓名:鲜星宇
教师:肖阳春
日期:2011-12-1
成都理工大学
1毛泽东的故事
摘要 毛主席是一代伟人,创造了一个传奇,他也有一些小故事
1.1毛泽东与唐家圫
(棠佳阁)
唐家圫(也叫棠佳阁)是毛泽东的外婆家,从韶山冲往西翻过
一座大山,在山坳上放眼望去,是一片风光旖旎、林木[键入
文档的引述或关注点的摘要。

您可将文本框放置在文档中的任何位置。

请使用“绘图工具”选项卡更改引言文本框的格式。

]
密的浅山岗。

唐家圫就在那边的山肚里。

只是唐家圫的居民不姓唐, 全姓文。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文家最小的女儿。

毛泽东出生的时候,外祖父已经去世,外祖母健在。

他还[键入文档的引述或关注点的摘要。

您可将文本框放置在文档中的任何位置。

请使用“绘图工具”选项卡更改引言文本框的格式。

] 有两位舅舅,大舅文玉瑞,二舅文玉钦。

按照文家的排行,毛泽东分别叫他们七舅、八舅。

七舅还是毛泽东的干爹。

当年,毛泽东去外婆家,不用说外婆,两位舅舅也很爱他。

外婆家还有五位表兄:泮香、涧泉、运昌、梅青、南松。

毛泽东去了,表兄们和他同桌开餐,同床共被,同放牛,还一同上山掏掏鸟窝。

这里是他童年时代的乐园,藏着他一个个金色的梦。

毛泽东外出后,母亲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外婆家。

母亲生病,由舅舅、舅母们细心照料。

唐家圫的墙壁缝里,藏着有好几封毛泽东写给舅舅的信。

其中有一封是1919年4月28日,毛泽东从北京回到长沙接母亲去治病,写信向舅父母报告母亲病情的:“家母久居尊府,备蒙照拂,至深感激。

病状现已有转机,喉蛾十愈七八;疡子尚未见效。

来源本甚深远,固非多月不能奏效也。

甥在京中北京大学担任职员一席,闻家母病势危重,不得不赶回服侍,于阳历三月十二号动身,十四号到上海,因事勾留二十天。

四月六日由沪到省,亲侍汤药,未尝废离,足纾廑念。


还有一封是1922年11月,毛泽东在长沙主持中共湘区委员会和中国劳动组合部长沙分部工作时写的。

当时有朋友回乡,他修书致候:
舅父母大人尊前:
久不通信,疏忽得很。

二位大人谅都人好,合室谅都安吉。

甥在省身体尚好,惟学问无进,甚是抱愧。

刘先生回乡之便,托带片纸,藉当问候。

有便望二位大人,临赐教诲为祷! 敬颂
德安!
甥 毛泽东
十一月十一日
后来毛泽东远离家乡,在神州大地纵横捭阖,但也时常惦记着唐家圫的亲人。

从这些书信可以看出,毛泽东是非常孝顺母亲,也非常挂念外婆家的亲人,
他对唐家坨的感图 1.1 棠佳阁
情非常深。

2.1抢板凳的故事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人,绝不是什么天命,也不是什么机遇,而是他每天刻苦求学,发愤向上,六岁能撰联,八岁能吟诗,人人称奇。

毛泽东长到两岁时,他的母亲怀上了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

文七妹把他送到外婆家棠佳阁长住。

毛泽东的儿童时代是在外婆家棠佳阁渡过的。

他在这里的故事很多。

毛泽东的舅舅文玉钦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文才不俗,附近农户家的婚丧喜庆、撰联写对,少不了他。

他还在家里开了个启蒙馆,附近有10多个学生在这里启蒙。

在这启蒙馆还发生过毛泽东抢板凳的故事。

毛泽东3岁时,就喜欢认字,一字连认三遍,他就记住了。

一天,舅舅开的启蒙馆开学了。

他听到蒙馆里读书声,甩掉手里的小木锤直往教室里跑,他大舅母追都没有追上,他跑进教室,就去抢与一个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学生的板凳。

这学生只得向先生告状:“先生的外甥坐了我的板凳。

”他舅母追到这里,双手去抱外甥,见外甥毛泽东双手抱着凳子不肯,大舅父去抢,差点把舅父的眼镜打掉。

文玉钦见毛泽东小小年纪就想要读书,只得另找一条板凳放了一个简易桌子,让其旁听。

从此,毛泽东成了启蒙馆里的旁听生,并养成了好学、好问、勤写、勤练的习惯。

3.1毛泽东借书的故事
正月一过,棠佳阁启蒙馆又开学了。

有几个大一点的学生散学后没有回家,找了毛泽东说:“你帮我们到你舅父那里借几本书看一看,学一学。

”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任务,“这有何难!来,我带你们借书去。

”毛泽东找了他舅父帮同学借书,他舅父不大高兴地说“读书人借书等于老虎借猪,难得收回!”毛泽东把胸脯一拍:“我负责收齐归还。

”“石三,舅舅的书借来借去,没有几本可借了。

”毛泽东深思片刻,“舅舅我送幅对联:‘只要世上人学才,何惧室内书借空。

’”舅舅被外甥才思敏捷出口又成一联,并乐意帮助的行动感动了。

“你喊了同学来,选几本书去看看也好。

”毛泽东自己也借了一本《三国演义》。

4.1求知不求钱
一天,毛泽东和表哥文运昌在书房里读书,毛泽东却在看《三国演义》,看了几页睡着了。

表哥文运昌看《水浒传》,看了一阵,也懒得看了,从袋子里拿出一串铜钱去玩。

表哥玩铜钱弄出响声,惊醒了进入梦乡的表弟毛泽东。

两个人正玩得热火的时候,二舅舅文玉钦进来了,看见他们在玩铜钱,一边制止他们,一边说:“两兄弟书又不看,到这里玩钱。

钱可买到书籍,可买不到头脑。

”停了一会说:“来,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毛泽东听说舅舅要讲故事,把玩了的铜钱丢给表哥,端端正正坐下来听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僧人要徒走西行去取经,神仙被他虔诚所感动,就赐了一件万袋衣给他。

并告诉他,万袋衣上有六个袋子,一个是“希望袋”,一打开它,菩萨就会帮助它实现心中的81个美好的愿望。

一个是“智慧袋”,一打开它,菩萨就会帮助他化解遭遇的81个劫难。

一个是“力量袋”,在你精疲力竭的时候,你一打开它,菩萨会重新赐予他跋山涉水攻破难关的力量。

一个是“信心袋”,在他失去前进勇气的时候,一打开它,菩萨就会激励他继续前进的信心。

一个是“千书袋”,你一打开它,菩萨就会教他读书识字。

如此九九八十一天长途跋涉后,他就可谒见西方佛祖,登堂入殿,修成正果。

最后,神仙再次严肃的告诫僧人,路上千万不能打开另一个“金钱袋”,否则,膨胀的欲
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令他寸步难行,最终让他前功尽弃,一无所获。

僧人穿上“万袋衣”,踏上了西去取经的路。

一路上,僧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虽然遭受了山高路险,风天雪地,豺狼虎豹,蛇缠狮吼等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但在“万袋衣”的帮助下,都一一化险为夷。

他每遇一个困难险阻,就针对性打开“万袋衣”的口袋,忘记了疲劳,增添了力量,闯过了难关。

“万袋衣”上的大部分口袋都打开过一次。

他牢记神仙忠告,从不去碰“万袋衣”上的“金钱袋”。

这样,他坚持走到了八八六十四天,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多的路程。

一天晚上,僧人席地坐卧时,他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就把“万袋衣”上的“金钱袋”拉开一个小口子,想看看袋子里装有多少钱,不料“金钱袋”见光就迅速膨胀起来,拉开的小口子马上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闪光的金银珠宝,一下子涌进了袋子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他想把“金钱袋”的袋口锁起来,他吃奶的力全部都使出来了,可什么也锁不住。

就这样,“金钱袋”在路上越来越大,越变越重,他背也背不动,脱也脱不掉,最后,把这个僧人给压死了。

毛泽东的二舅舅文玉钦语重心长地说:“古人说,邪起于不禁,欲生于无度,这个取经的僧人与‘万袋衣’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欲望,没有欲望,世界就不会前进,问题的关键是,人生欲望该如何把握,使之不涸不渴、不盈不溢、不泛不滥、不垮不倒!你们还是小孩,要养成求知的欲望,求知时不去求知而去求钱,你们将和这个僧人一样,会半途而废”。

每天晚上,舅母挂灯切猪菜,做针线活时,他也搬条凳子到油灯下看书写字,他小小年纪在五年时间里,《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全部学完,会背出课文,还会默毛泽东听了二舅舅这个故事后,求知求学的欲望更浓了,听完课后,还要看书、写字。

写课文,还看了《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深得外婆家舅父母、表兄称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