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1.名词解释:元白 新乐府 讽喻 诗 张王乐府 2.何谓“新乐府运动”? 3.以具体作品为例简述白居易诗歌 的艺术特色。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一节 古文运动 1.古文是在贞元、元和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 产生的原因有社会政治原因,中唐以前古文家鼓 吹文体改革的影响及韩柳的作用。 2.古文运动的成就及影响:打破了骈体文的一 统局面,扩大了古文的应用范围,终于形成散体 文对骈文的优势。 3.韩、柳是的古文运动的领袖。其理论主要是: 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强调作家的 修养;反对因袭,主张独创。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 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 1.韩孟诗派兴起的文学背景。 2.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与艺术独创性。 3.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等为代 表。诗风险怪,追求奇特的意象和尖 新古怪的立意。
第二节 刘禹锡、柳宗元 1.刘禹锡有政治寓言诗、怀古 诗、赠答诗、竹枝词等,其诗雄 直劲健,有“诗豪”之称。 2. 柳宗元有寓言诗、赠答诗、山 水诗等。其诗明净简洁,风格清 峭。
1.陈子昂的生平。 2.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 创作实践。
本章阅读书目: 1.马茂元选,《唐诗选》 2.余冠英等选,《唐诗选》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编,《唐诗选》 4.(清)蒋清翊注,《王子安 集注》 5.苏雪林著,《唐诗概论》
6.闻一多著,《唐诗杂论》 7.骆祥发著,《初唐四杰研究》 8.杜晓勤著,《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 释》 9.尚定著,《走向盛唐》, 10.葛晓音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11.(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 《初唐诗》 12.葛晓音著,《唐诗宋词十五讲》
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1.高步瀛选,《唐宋文举要》,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孙望、郁贤皓主编,《唐文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吴小林选注,《韩愈选集》,人民 文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4.高文、屈光选注,《柳宗元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韩愈的散文创作:有论说文、书信、序 文、碑志、杂著等。论事析理,直言雄 辩;托物比兴;句式安排,错落有致; 活用词类,自铸伟辞。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有政论文、杂著、 寓言和山水游记。政论文及寓言针对现 实、笔锋犀利。山水游记成就最高,情 景交融,物我合一。语言精美。
第二节 俗讲变文
1.俗讲是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
义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俗讲与我国 固有的说唱传统有关,但它更主要的来 源,是六朝以来佛家的一种讲道化俗手 段:“转读”与“唱导”。 2.变文。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 民间说唱伎艺有“转变”, 变文是转变 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变”由变文和变 相组成,变文是以故事化的形式宣扬佛 理。变文是指讲唱故事的底本,变相则 是配合变文所展示的佛教图画。
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1.名词解释: 韩孟诗派 郊寒岛瘦 2.简述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的主要特 点 3.李贺诗歌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4.概述刘禹锡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一节 中唐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1.新乐府运动掀起重写实、尚通俗的 思潮。 2.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 现。 3.元稹的诗歌创作。
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1.名词解释: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2.结合王维、孟浩然具体作品,谈 谈这一诗派的艺术特点。 3.试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创作的 异同。
第三章 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1.李白的生平:一生主要在漫游和流
浪中度过,足迹遍及半个中国。遭遇过 两次大的波折。最终客死他乡。 2.李白的思想:由于李白的家世,所 受教育及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形成了他 十分复杂的思想性格。儒、道、侠兼而 有之。
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1.(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2.詹锳著,《李白诗文系年》,人民 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3.(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 《盛唐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年12月版。
4.(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译,《李白诗
歌抒情艺术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2月版。 5.(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尚永亮、刘 崇德译,《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中 华书局2001年版。 6.葛晓音著,《唐诗宋词十五讲》,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白诗歌的艺 术境界。 2.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体 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章 杜甫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1.杜甫的生平: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
盛转衰的时期,适逢安史之乱,生活坎 坷,最终客死他乡。 2.杜甫的思想:“奉儒守官”的家庭 影响,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致君尧 舜上”与“穷年忧黎元”是他一贯的思 想。
第五章 大历诗风
第一节 刘长卿、韦应物
长于五言,善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高 雅闲淡。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和李益 “大历十才子”多写唱和应制之作,艺 术技巧较高。 李益的边塞诗抒写战士思乡的痛苦,情 调感伤悲凉。
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1.蒋寅著,《大历诗风》,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2年版。 2.蒋寅著,《大历诗人研究》,中 华书局1995年版。 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1.名词解释:大历十才子 2.大历诗歌有哪些特点?
2.唐传奇的思想和艺术都取得了很高
的成就。思想内容上:广泛而深刻地反 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思想意 义和认识价值,主要有爱情题材、政治 历史题材、侠义刺客题材等。艺术上: 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塑造了许多性格 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精练,诗文并用, 表现了文人高度的文化素养。 3.唐传奇的地位与影响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式样,标志着中国 古典小说的成熟。
第二节.白居易 1.白居易诗论的主要观点。 2.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3.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性。
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1.王汝弼选注,《白居易选集》,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0 年版。 2.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 1979年。 3.陈寅恪著,《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 出版社1978年版。 4.钟优民著,《新乐府诗派研究》,辽宁大 学出版社1997年版。 5.孟二冬著,《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思考题: 1.解释名词:初唐四杰 上官 体 文章四友 沈宋 2.隋代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3.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及对唐 诗发展的贡献。 4.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创 作实践。
第二章 盛唐诗歌 第一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1.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盛行的 原因。 2.孟浩然 山水 田园诗歌的创 作及艺术特点。 3.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创作及 艺术特点。 4.其他山水田园诗人的创作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表达渴求建功立业的政治理
想。 2.揭露讽刺统治阶级的昏庸腐 朽,蔑视权贵,同情人民的苦难, 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 3.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表现 了开阔的胸怀和浪漫的个性。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1.李白的诗歌创作,继承了屈原以来
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丰富发展了浪漫 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非常鲜明突出的 特色。 2.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感情强烈, 高度夸张。表达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 抒发渴望个性解放的激越情绪。 3.李白诗歌的语言清新、豪放、明净, 音律和谐又不拘一格,形成一种雄奇的 力量
7.陈贻焮著,《唐诗论丛》,湖南人民出版
社1980年版。 8.杜晓勤著,《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9.尚定著,《走向盛唐》,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4年版。 10.葛晓音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盛唐 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12月版。 12.葛晓音著,《唐诗宋词十五讲》,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13.葛晓音著,《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 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学
第一节 隋代文学 第二节 初唐的宫廷诗人
第三节 初唐四杰
浮艳文风,但收效甚微。炀帝时浮靡之风复
第二节 1.太宗朝的宫廷诗人 2.高宗及武后朝的宫廷诗人。
第三节 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 唐诗带来了新鲜的边塞诗歌盛行的原因。 2.高适边塞诗歌的创作成就 及艺术特点。 3.岑参边塞诗歌的创作成就 及艺术特点。 4.其他边塞诗人的创作。
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1.陈贻焮选注,《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 版社 1959 年版。 2.孙钦善、武青山、陈铁民、何双全选注, 《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 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4.高步瀛选,《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 版社1959年版。 5.苏雪林著,《唐诗概论》,上海书店 1992年版。 6.林庚著,《唐诗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陈贻焮著,《杜甫评传》,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7年版。 4.程千帆、莫砺锋、张宏生著,《被 开拓的诗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版 5.葛晓音著,《唐诗宋词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1.名词解释: 诗史 沉郁顿挫 2.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杜甫诗歌的艺 术特色。
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1.高步瀛选,《唐宋诗举要》,上海 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 2.马茂元选,《唐诗选》,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余冠英等选,《唐诗选》,人民文 学出版社1978年版。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年版。 5.肖占鹏著,《韩孟诗派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毕宝魁著,《韩孟诗派研究》,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孟二冬著,《中唐诗歌之开拓与 新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