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学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也实在是难为他们。
他们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情感态度等因素限制了对这首诗艺术品位的挖掘。
所以,老师必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对话。
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引导学生自己读诗,自己质疑,自己解惑,自己品诗,自己悟诗,自己背诵,不强求学生能够多么深刻,只要对这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
特别注意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
一、三维目标:
5、再次对照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质疑、释疑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几句诗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疑问,现在请你们提出来。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1、为什么要像老师那样读,能不能按我们自己的想法来读?
2、提有关《诗经》的问题。
(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
沿用至今
3、题目是《诗经·采薇》(节选),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提到采薇呢?
4、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那么“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呢?
5、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来”又是什么意思?
6、从这一“来”一“往”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再次自由诵读,释疑。
(四)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你能用比喻、拟人或者夸张的手法来写一写吗?
(五)拓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
短短的几句诗,十六个字,可是有着丰富的的意蕴。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