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课堂偶发事件,是指与课堂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无关而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直接影响和干扰课堂教学过程的无关刺激事件。
课堂偶发事件具有如下特点:①突发性,即它往往是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②偶然性,即它是偶然发生的,不是经常的和固定的;③新异性,即它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无关的新异刺激,干扰或破坏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④不定性,即它表现不一,有时明显,有时较为隐蔽;⑤两极性,即对它处理是否得当,将会带来积极或消极两种不同的结果。
所以,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既要体现科学性,更要体现艺术性。
为此,就要运用以下教学艺术。
(1)敏锐观察,正确决策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
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首先要敏锐观察,洞察事件的状态、程度、影响,观察学生对此的反应、态度、言行,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预测事件的结果或发展的趋势,从而把握事件的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再迅速地、正确地决策。
该淡化的淡化,该化解的化解;该疏导的疏导,该堵截的堵截;该当堂处理的当堂处理,该课后解决的课后解决,如此等等,运用教学艺术,使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有效性。
(2)沉着冷静。
以静制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冷静沉着,不急不躁,这才制怒戒躁,在平静中思索,这是运用教学艺术的前提;沉着自制,善于支配情感,这是优秀教师坚强的心理品质的一个共同特点。
所以,教师不要一遇到突发事件就赌气发火,大动干戈,批评训斥,甚至停下课来就事论事地处理,这种针锋相对或直接改变偶发事件结果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利于教学机智的发挥和教学艺术运用的。
因此,遇到偶发事件时,尤其是遇到“爆炸式”“动乱型”偶发事件时,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心平气和,泰然处之,以静制动,冷静地掌握全班,迅速使课堂安静下来。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耐心细致的教育,态度严肃而亲和,心胸平静而理智,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缓解学生的对立情绪。
这样,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放弃原则来姑息迁就学生的问题行为,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运用。
(3)正确教育,因势利导‘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正面启发,善于诱导,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
要说服而不要压服;要疏导而不要惩治报复;要诱导攻心而不要简单粗暴;要真 心接受而不要强迫服从。
为此,就要求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 要耐心、动之以情、规之以矩、导之以行,循循善诱,因势 利导,启发自觉,帮助学生认识错误,从而有效地处理课堂 偶发事件。
(4) 时效统一,及时高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要讲求时间和效益,既抓紧时间,事件的前提和原则。
为此,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应力求做 要尽力缩短处理的时间, 把偶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 不使其蔓延;二要尽力限制、减少、消除偶发事件的消极影 响,尽可能不影响全班, 不影响教学, 并迅速搞好教学组织, 保证继续上课;三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只要阻止、平息 偶发事件即可,不要陷入无意的纠缠, 没完没了, 随意发挥。
如果在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或者不能完全解决,最好放在 课后解决,以免引起连锁反应或诱发新的偶发事件;四是尽 力运用教学机智,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把处理偶 发事件作为教育学生的一个时机,既处理好偶发事件,又教 育学生,以取得最佳效果。
(5) 化弊为利,长善救失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变不利为有利,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有些偶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 又不偏离课堂教学目的, 中断教学进程,这是处理课堂偶发到: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并加以利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趣、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
特别是对因“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偶发事件,教师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在坏事中寻找积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
这样做,就可以既处理好了偶发事件,又教育转化了学生。
(6)幽默诙谐。
化解矛盾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可运用幽默、诙谐,也能表现教师的教学机智。
虽然教师为人师表,处理应严肃认真,但这不等于呆板生硬。
一个教师如果成天板着面孑I,昂首阔步,挤不出一丝笑容,单纯地限制学生,学生稍有不顺眼,动辄批评训斥、挖苦讽刺,这样的教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亲近的。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偶发事件让教师处于窘境,丧失教师威信、分散学生注意力。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幽默、诙谐风趣,既显示了教师的宽怀大度,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也可自然轻松地缓解因偶发事件引起的课堂紧张气氛,消除师生的对立情绪和矛盾,'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情境。
要进行查处会延误上课时间、中断教学进程,不予理睬又会(7)采用暗示,旁敲侧击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可采用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
有些课堂偶发事件,特别是不显著的、影响不大的、涉及面不广的,教师不要中断教学进程,停下课来处理,最好是采用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灵活处理。
如语调的变化、目光的注视、少量的手势、适当的姿势、示意的动作等等。
这样,既可使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纠正,又不影响整个课堂,不影响其他学生,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保证了课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对全班学生也会起到“隐蔽性”的强化作用。
长此以往,教师就会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并为解决其他偶发事件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8)言语生动。
语调多变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可以采用言语手段。
遇到偶发事件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和停顿来组织、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例如,当某些学生有违纪行为时,教师可突然停顿讲课,或者降低声音,给违纪的学生以暗示性的提醒;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教师可加重语气和声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此等等。
(9)表情暗示,动作示意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可运用非言语手段。
当课堂安静不下来时,教师可走上讲台,先用目光环顾四周,行注目礼,然后向声音响亮的地方用手势打招呼,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有时教师在教室里巡视一下,尽管一句话没说,仍然会收到维持纪律的效果。
对容易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经常注视,给予提醒;对破坏纪律的学生教师可流露出不满意、殷切希望其改正的神色,或者做一个自然巧妙的手势,示意其立即停止违纪活动,如此等等。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教学艺术,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时常有偶发性事件,需要教师能随机应变,急中生智,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采取最合理的解决方法,妥善处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预见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做到沉着冷静,判断要正确、感情要克制、行动要果断、处理要谨慎,宽严相宜,掌握分寸。
只有这样,才能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巧妙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1趁热打铁法趁热打铁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应抓住时机,马上给予处理,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此法往往能使偶发事件及时得到解决,并给学生以强烈的思想震动和深刻影响,对日后偶发事件的产生起震慑作用。
2冷却处理法冷却处理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一些偶发事件给予暂时冷结,仍按照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等到课后的其他时间再作处理的方法。
此法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考虑,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案,能够冷静地处理偶发事件。
3巧妙暗示法在课堂教学中,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并不中断教学活动,而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悄悄地提醒当事人,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采用此法,既不影响教学程序,又不损害学生自尊心。
比如教师可通过目光注视、突发提问、身体移近等方法暗示学生集中注意。
4大度宽容法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往往会使教师感觉到自己的尊严受到挑战,感情和威信受到损害。
这时,采用大度宽容法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默认、纵容与包庇,而是要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反省。
宽容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5不耻下问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发生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勇于承认错误,虚心向学生请教,师生共同探讨,纠正错误。
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6随机调整法课堂上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上课时打乱了原计划的教学结构。
例如,忘记了板书课题、讲授后忘记小结等。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从头再来,时间不允许,如果立即补入某一环节,与教学进程不吻合。
这时,教师可以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不动声色地巧妙进行补充、强调。
既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又能使课堂教学环节完整无缺。
这样,其教学效果并不比原计划差。
7“巧留空白”法课时,某教师抽问一学生后,让其坐下,没想到该生子坐在地上。
很显然,是他旁边那位同学悄悄移走了凳子。
面对这一偶发事件,怎么办? 这位教师马上走上前,扶”一边掏出手起摔倒的那位同学,一边关心地问:“摔着了吗?绢给他擦身上的灰尘。
然后看一眼旁边的那位同学,继续上课。
下课后,他把那位移凳子的同学叫到了办公室,说:“你想对我说什么吗?”那位同学不语。
过了好一会儿,老师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如此这般,那位终于开口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说要像老师一样关心同学。
这个案例中,移凳子的那位同学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只是不敢承认。
任课老师没有兴师动众在课堂上处理,也没有搞喋喋不休地说教,或苦口婆心地劝慰,而是稍加点拨,留许多空白,让这位学生去想,促其自我反省,最终促使这位同学鼓起勇气承认了错误,并表示要像老师那样关心同学。
可见,高明的老师善于抓住机遇,巧设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感悟,从而起到较好的“内化”作用。
8“借机导航”法中学教师在讲授《口技》时,因课文情节描绘所引,竟有一男生忘乎所以地学狗叫,顿时全班哄笑,那男生吓得屏息等待老师的惩罚,这位教师却灿然一笑:“王刚同学情不自禁地模拟了狗的叫声,这是为文中口技高超的技术所感染啊面我们还是继续欣赏文中高超的口技表演这个案例中,这位教师表现了一种宽宏大度的胸怀和良好的职业修养,微笑之余,不忘“借机导航”,仅仅两句话,既转变了课堂气氛,又很快将学生注意力引回到教学课题之中,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对该同学还起到了委婉含蓄批评的效果,真可谓一石数鸟,不能不令学生折服。
9因势利导法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