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清北组).doc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清北组).doc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清北组)必修一全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1.物体在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 点后改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在C 点.已知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为32m ,所用的总时间为10s ,报据上述条件( )A .可求出A 、B 间的距离B .可求出B 、C 间的距离 C .可求出物体在B 点的瞬时速度D .可求出物体加速和减速时的加速度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模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 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A .()M m g +B .()M m g F +-C .()sin M m g F θ++D .()sin M m g F θ+-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球的质量为m ,放在竖直挡板和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间.若缓慢转动挡板至与斜面垂直,此过程中.A .A 、B 两球间的弹力逐渐增大B .B 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C .B 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D .A 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4.一辆空车和一辆满载货物的同型号汽车,在同一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行驶。

两辆汽车同时紧急刹车后(即车轮不滚动只滑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满载货物的汽车由于受的摩擦力较大,滑行距离较小B .两辆汽车滑行的距离相同C .满载货物的汽车由于惯性大,滑行距离较大D .空车比满载货物的汽车先停下来5.如图,物块A 、B 、C 质量均为m ,水平地面光滑,B 与C 之间动摩擦因素0.6μ=,A 与B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30θ=︒。

外力F 水平向右作用在C 上,使三者一起向右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物块A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mgB .物块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最大为0.6mgC .物块B 的加速度最大为0.3gD .物块B 的加速度可能大于0.3g6.如图所示,在小车中悬挂一小球,若偏角未知,而已知摆球的质量为,小球随小车水平向左运动的加速度为,取=10m/s 2,则绳的张力为( )A .B .C .D . 7.如图所示,小圆环A 吊着一个质量为m 2的物块并套在另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圆环上,有一细线,一端拴在小圆环A 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B 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质量为m 1的物块。

如果小圆环、滑轮、细线的大小和质量以及相互之间的摩擦都可以忽略不计,细线又不可伸长,若平衡时弦AB 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则两物块的质量之比12m m 应为( )A .cos 2αB .sin 2α C .2sin 2α D .2sin α 8.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 间长度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 到B 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 .粮袋到达B 点的速度与v 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B .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 (sin θ-μcos θ),若L 足够大,则以后将一定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C .若μ≥tan θ,则粮袋从A 到B 一定是一直做加速运动D .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 到B 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a >g sin θ9.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的猴子,从绳子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不计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取) ( )A .B .C .D .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置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而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C .木板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一定等于FD .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二、多选题(每题4分)11.如图所示,小车M 在恒力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A .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B .若地面粗糙,小车也可以不受摩擦力作用C .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D .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12.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

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B .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C .在2t s =时刻a 、b 两物体相距2mD .在3t s =时刻a 、b 恰好相遇13.作用于O点的三个力平衡,设其中一个力大小为1F,沿一y方向,大小未知的力2F与x 方向夹角为θ,如图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力3F可能在第二象限的任意位置B.力3F只能在第二象限C.力3F与2F夹角越小,则2F和3F越小D.3F的最小值为1cosF14.如图所示,铁球A和铁块B之间由轻质弹簧相连,并用细线OA挂在天花板上,A、B的质量分别m和2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整个系统静止,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线OA对铁球A的拉力大小为3mgB.弹簧的长度为mg kC.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mgD.某时刻烧断细绳OA,该时刻铁球A的加速度大小为3g三、实验题15.(8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中:(1)(2分)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_________平衡摩擦力,_________测量小车的质量。

(均选填“需要”或“不需要”)(2)(6分)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第3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6.(5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1). 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2). 一组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得出加速度a 与质量M的关系,应作出a与___图象.(3). 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一F图线,如图所示.则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乙、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一F图线,如图所示.则是两同学做实验时_______取值不同造成的.(5). 随着F的增大,a一F图线最后会略微向____弯曲(填上或下).四、解答题17..(12分)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斜面上的物块A和悬挂的物块B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AO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轻质弹簧的右端及轻绳BO的上端连接于O点,轻质弹簧中轴线沿水平方向,轻绳的OC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斜面倾角α=37°,物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0.5 kg、m B=0.3 kg,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 N/m,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弹簧的伸长量x;(2)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

18.(12分)如图所示,一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以v=10m/s的速率匀速转动,其输送距离AB=29m,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37°.将一小物体轻放到A点,物体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物体由A到B所需的时间。

19.(15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m=1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6 m/s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一起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滑块加速度大小;(3)若长木板足够长,滑块与长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4)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时,小滑块相对长木板上滑行的距离L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如果求A、B间的距离和B、C间的距离,必须知道物体在AB段和BC段上运动的时间或加速度,本题没有给出这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所以无法求得A、B间和B、C间的距离.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计算式:22B C A B v v v v v ++== 由题意可知: 0A C v v ==则物体在B 点的瞬时速度:2B v v =12AB BC B s vt vt v t =+= 代入数据得 6.4m/s B v =.因为不知道物体加速和减速运动的时间,故无法求出加速度.A .描述与分析不符,故A 错误.B .描述与分析不符,故B 错误.C .描述与分析相符,故C 正确.D .描述与分析不符,故D 错误.2.D【解析】【详解】以物块m 和楔形物块M 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由平衡条件得地面对楔形物块支持力大小为:()sin M m g N F θ+-=。

A.与分析结果不符,故A 错误;B.与分析结果不符,故B 错误;C.与分析结果不符,故C 错误;D.与分析结果一致,故D 正确;3.B【解析】【详解】AD.以A 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1,重力mg 没有变化,斜面和B 球对A 球的支持力N A 和N 1方向没有变化,根据平衡条件得到B 对A 的支持力N 1不变,斜面对A 球支持力N A 不变。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A 球对斜面的压力也不变。

故A 错误,D 错误;BC.以A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所示,由图看出,挡板对B 球的弹力F 逐渐减小,斜面对A 、B 两球总的支持力N 减小,则牛顿第三定律得:B 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N =N A +N B ,斜面对A 球支持力N A 不变,所以N B 减小,B 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