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媒介融合

什么是媒介融合

一、什么是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媒介融合的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

定义1.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

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3.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类型“新闻业融合”五种类型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早在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新闻业融合”)的类型,前三种是从“媒介组织行为”来划分的,后两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的:1.所有权融合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

2.策略性融合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

3.结构性融合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决定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使报纸新闻能够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报纸的编辑记者可能作为专家到合作方电视台去做节目,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与解释。

4.信息采集融合这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

前文中谈到的“超级记者”的工作便属此类。

5.新闻表达融合这主要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媒介融合的特征1.技术化与全能化媒介融合首先是技术的融合,媒介融合根本的和直接的诱因是数字技术的成熟,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媒介融合的的直接推动力。

因此,媒介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技术特征。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依托于不同媒介的文化形态竞争与融合,表现出多元文化的技术性与全能性。

它不仅体现着大众文化的精神,也兼容并包着精英文化、世俗文化、高雅文化与娱乐文化的精髓,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形态。

2.集约生产与全民写作媒介融合改变了内容的生产模式与传播模式。

融合媒介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媒介从各自独立经营转向多媒介联合经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模式“融合新闻”(Multiple-journalism)产生了。

融合新闻与传统的单一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巨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将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整合进行,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

媒介融合在内容的集约化生产方面,不仅表现在传媒组织的合作,还表现为内容生产的全民写作。

在传统大众媒介垄断新闻传播与文化生产的时代,为新闻媒介提供信息的主要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承担采集与发布新闻信息的主要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及作为“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通讯员。

3.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媒介融合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内容融合和渠道融合。

内容从物理形态上看,可以分为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从媒介载体上看,可以分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上的内容。

三、媒介未来的发展趋势(垄断,全球化,受众细分,娱乐化,多媒体)垄断【集团化、兼并、跨媒体】从世界新闻业历史来看,19世纪末期起,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各国媒介都经历了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发展的过程。

特别是二战后,趋势更加明显,成为媒介发展的主流。

当今西方发达国家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几乎都隶属于一定的产业化的新闻集团。

撇开所有制的因素,这种共同趋向的内在原因就在于市场机制的作用。

一旦新闻媒介作为产业走向市场,就要遵循市场规律,按企业方式运作、经营。

有市场就有竞争,任何一个企业都想扩大市场份额,其中一个最重要手段就是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实力,求得规模效益。

也就是说,市场体制下,新闻媒体和其它企业一样也会存在扩大经营规模的自然倾向。

扩大规模的方式,或是通过内部积累或是通过外部扩张即兼并、联合方式,尤以后者居多。

反映到媒介上,就是新闻集团的产生。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成熟的媒介市场必然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常集团形式包括单一传媒集团(如报团、广播集团、电视集团),横向交叉的综合传媒集团(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多种新闻传媒在内),纵向联合式传媒集团(如报刊公司和广告公司、印刷公司等相关产业的联合),混合交叉式传媒集团(多种传媒业和相关产业以及其它许多非相关产业的联合),组合方式呈现多样化。

而从发展过程看,最初以单一传媒集团居多,中期则以横向交叉和纵向联合式集团为主,近期则以混合交叉式为发展趋向。

媒体的高集中,大规模和多样化集团式经营代表了当今世界媒介发展潮流。

无可否认,并购重组集团化和跨媒体经营是传媒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必然趋势。

就全球范围来看,早在20世纪70年代,传媒产业中就出现了整合及集团化的趋向,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这种趋向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至今尚未有任何停息的迹象。

无数媒体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多种手段,实现经营领域的扩张,分摊经营成本,分散经营风险,拓宽市场份额,最终铸就了包括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斯尼、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等在内的,在当前传媒产业中叱咤风云的巨型传媒集团。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认为:“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传媒业也是如此,经过近百年兼并、收购,传媒业获得了发展,其并购大战也从边缘开始走向了核心。

纵观当今世界五大跨国媒介集团无一不是通过并购成长起来的。

并购是传媒产业自强的必由之路:首先,由于传媒产业都是以出售信息产品来获取利润,因而具有运作方式的一致性。

虽然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分属不同媒体,但在人员、信息源、设备器材、管理、渠道等方面可实现一定程度共享。

其次,传媒产业的成本与收入特征使并购成为了媒介企业发展的最佳捷径。

传媒行业的特点是前期一次性投入大,但利润早期收入低,中后期投入小,但收益逐渐加大并有稳定收入。

这就为并购创造了条件,通过并购可以节省开支,省却前期风险投入。

世界传媒业的发展也显示,从最早产生报业集团到后来的电视网再发展到出现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其并购浪潮均是顺应传媒这一行业特征的。

同一产业的协同效应也催生着媒介间的并购行为。

并购后集团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可以在不增加推广成本的情况下通过互相促进就能增加影响,达到1+1>2的传播效果。

如对同一条信息的处理:广播可抢先发回一条快讯,并作追踪报道;互联网上可表现为一组配有图片的新闻;而报纸会以醒目标题做成一则消息,然后再提供背景资料;电视则以画面展示现场新闻;杂志可做深入细致的深度报道等等。

既实现了信息的多重开发,又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注意力。

此外,传媒产业的稳定和高盈利性也对资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不断推动着媒介间的并购。

据权威投资机构分析,传媒产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8年,而建筑、电力、银行等传统行业则为11年,且传媒业的品牌价值与舆论地位也让资本垂涎。

以至连一向置身传媒业之外的全球老大——通用电气也按捺不住,开始有计划向传媒业迈进。

2003年6月,通用电气与维旺迪全球达成协议,旗下NBC与维旺迪全球化美国娱乐资产合并,缔造一个价值约400亿美元的全球第六大媒体公司。

进入21世纪以来,媒介间再次掀起的并购热潮推动全球传媒行业进入到新一轮的业务整合中。

媒介并购风潮愈演愈烈,并购又一次成为传媒集团急剧扩张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本土化地方性】传媒全球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传媒的活动范围,二是指传媒的影响力。

换句话说,21世纪的传播媒介,无论从其活动的范围,还是就其影响力来讲,都将冲破国界线,以整个世界为其活动舞台。

传媒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体现之一。

当前,世界范围的冷战局面已经结束,各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政治上,世界正走向多极化,国与国之间的对话逐步取代对抗,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在经济上,国际经济正走向一体化,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趋势在增强。

总之,世界面临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这种发展趋势,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将是大量的,全方位的。

各国政界需要不断地、及时地、全面地获取世界各地的各类信息,以便实时地制定和调整本国的各项政策;军事、财政、金融、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也同样是如此。

各国的社会公众也渴望了解他国的新闻、文化、风俗等异域生活。

因此,新闻传播是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领域。

传媒全球化既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又促进这种发展趋势。

科技发展和进步为传媒全球化提供了物质保证和基础。

国际间新闻传播不断扩大的客观需要,促进了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每一新传播技术的出现,又不断增加国际新闻传播的能力,扩大它的影响和范围。

由于国际间空间距离较远,各国国界限制严格,再加新闻传播时效性要求较高,因此传媒全球化对传播技术的要求远比对国内高。

媒介全球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卫星,二是通过互联网即因特网。

由于网络传播不受国界限制,凡进入因特网的信息,都能被因特网使用者自由接触和调阅,而且可以反复传播。

在网上,国家的地域界线已不再是阻止传播的因素,传统的国际传播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无限的传播范围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国界不复存在,连接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互联网为每个国家及其公民打开了自由通向世界的大门。

互联网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大大降低了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及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限制,进一步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