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忆读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冰心及其代表作品。
2、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学习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3、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4、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导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养好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少年时代所读的书及作者读书的方法。
2、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养好习惯。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
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2指导阅读相关的书籍。
3、课件等,查找并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演讲。
检查上一节课作业情况:
同学汇报
1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读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感受读书带给人的美好。
1、深入读文,品味语言。
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认为“读书好”表现在儿?
读书好: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在概括这一好处时,让学生在书中画出能体现作者读书感受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义愤填膺”;
《红楼梦》让作者“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起了广泛的兴趣“。
(2)读书能广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读书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作者“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多读书: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
作者说,要会挑选、比较。
3文中还有一句能表达作者读书情感的句子?(我感到读书时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
结合课文内容活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总结提升: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
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的经验是有限
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只有:(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感受到生齐读)“读好书”。
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其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写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对学生来说让其接触这样的文章教师借此来引导学生养成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是非常有益的。
在教学中我先从冰心老人所读的名著入手,本课教学由教师根据课文结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这一教学设计学生学起来较难。
因此我先分小组交流学习成果,然后小组之间交流学习成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经过,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但因为本课
涉及的名著较多,因此我课前布置了搜集名著的作业,这就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一课学习下来,学习效果不用说,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