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春之歌人物形象分析

青春之歌人物形象分析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青春之歌
——林道静的感情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
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
革命的热血沸腾,从反对封建统治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在共
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其中女主人公林道
静的传奇成长故事也是小说的主要线索。
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群爱国青年所走的
道路,谱写了一曲中国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是建国后出现的一部描
写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作品,塑造了林道静这个从个人反抗
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艺术典型,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日益尖锐激烈的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分化,表现了中国的一
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的成长,歌颂了革命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
是一个逐渐觉醒成长的人物,这一艺术形象是在自身艰苦的革命活动
和曲折的锻炼改造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刚开始,她是一个逃出封建家
庭,寻找个人出路的失业青年。她生长在官僚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
遭迫害致死,自己也受到地主异母的百般凌辱和虐待,从小就养成了
孤僻执拗、倔强的反抗性格。为了反抗不幸的命运,她毅然离开了罪
恶的家庭,走向社会寻找“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出路。然而“刚刚逃
出了那个要扼杀她的黑暗腐朽的家庭牢笼,想不到接着又走进了一个
更黑暗、更腐朽、张大血口要吞噬她的社会”。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
她既不甘屈服,又无力抗争,想以自杀作为反抗。这种不幸的遭遇,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反映了当时广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黑暗的旧社会生活没有出路
和个人反抗的软弱无力。小说一开始就将人物的个人命运和广阔的社
会现实联系起来了。《青春之歌》塑造了一个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艺术典型,真实的描写她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感
情。作品在描写她的不幸遭遇,揭露黑暗现世的同时,细致的描绘了
她在黑暗现实中特有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她同余永泽从爱恋到同居的
过程,是小说的重要情节,比较充分的暴露出她的幼稚、狂热和不切
实际的幻想,但是她与余的爱恋我们认为并不能全部否定。。本文所写
林道静的探索和追求,只有遇到了党,投入时代的洪流,才算找到真
正的出路,因而她艰苦曲折的成长过程,始终是放在革命斗争活动中
来展现的,处处突出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小说通过她两次巧遇卢嘉
川而被引导加入爱国学生运动的偶然事件,反映了时代召唤青年的历
史必然性。思想上的初步觉醒,使她看清了余永泽的真面目以及和他
一起生活的庸俗、空虚,决心与之决裂;但真的要分手时,却又感到
缠绵惆怅,若有所失。在党的引导和时代的推动下,她还是迈出了第
一步。小说一方面满怀热情描写林道静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深入
农村开展工作,坚持狱中斗争和领导北大学生运动走向新的高潮,表
现她献身革命的勇气、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政治上的日益成熟;另一方
面又通过一些典型情节和细节(如第一次入狱想到牺牲时的急躁情
绪,在农村看到佃农郑德富充满阶级仇恨的“白眼仁”时的心理活动,
从定县回到北京路过旧居时的思念之情,地下工作处于艰难情况下想
上战场当红军的要求,在任玉柱父子面前轻率的暴露了地下工作者的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身份等),有层次的细致描写了她在锻炼成长过程中的曲折和反复,
使人物身上因袭负担的沉重和自觉改造的坚决和盘托出,新旧思想的
消长过程清晰可辨,反复揭示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改掉阶级的
劣根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非经长期的斗争锻炼和痛苦磨炼不
可,就是入了党也不能停止这个磨炼的过程。正因为小说以现实主义
的细腻笔触写出了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性,才使林道静这个三十年
代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栩栩如生,真实可信,部否定。人们从林道静
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中,既看到党的教育和革命理论的指引作用,又看
她本人的主观努力和自觉改造;正是这二者的结合,才使她成长为真
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作者善于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来展示林道静
的内心世界和她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善于把人物外貌描写和人物
内心世界的揭示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些方面都使林道静的形象的性格
鲜明感人。
她的感情经历也如她的革命经历一样坎坷余永泽,卢嘉川,赵毓
青,江华。一一出现在她的感情世界中,也造成了她的迷惘与痛苦的
抉择。
从男女关系上来看《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之路可以
归纳为“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即林道静与余永泽、
卢嘉川和江华之间的情爱纠葛。当然有一些插叙比如赵毓青,胡梦安。
在他们的眼睛里,林道静的身份除了是寻求解放热衷于革命的女性,
还是一个漂亮的女人,这样的身份定位展现出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压
制、占有和情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