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病人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病人中的应用

急性左心衰是指各种诱发因素引起左心泵血功能急速下降或左心负荷突然加重,使肺循环压力急剧升高而出现以急性肺水肿为特征的 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症。有研究表明,老年急性左心衰对治疗反应差,病死率高,且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 [1] 。我们对64 例老年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病人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12-28T16:29:21.96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1年第11期供稿 作者: 刘文秀 王培真
[导读] 扩张陷闭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组织顺应性。
刘文秀 王培真 栖霞市中医医院 (山东栖霞 265300)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 5734(2011)11-43-01
1一般资料 老年左心衰病人64例,其中男37人,女27人,年龄60-90岁,平均76岁。其 中冠心病26例,血压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肺源性心脏病6例。入选标准: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 级(NYHA)标准心功能为Ⅳ级;血气分析提示Ⅰ型或Ⅱ型呼衰。排除标准:肿瘤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吸入性肺炎。 2治疗方法 2.1急性左心衰确诊后,经控制液体入量,并与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后症状仍不能缓解,且动脉血气分析达到呼吸衰竭的标 准,即动脉血氧分压(PaO 2)《60mmHg或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 2)》50mmHg,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模式选择ST模式,呼吸频率在6-20次/分,呼气末压(EPAP)4-10cmH 2O,吸气末压(IPAP)10-20cmH 2O,吸呼比1:1.5-2.5。对于烦躁患者给 予咪唑安定以轻度镇静。 2.2观察治疗前和机械通气6小时以下指标变化: 2.2.1呼吸困难,紫绀,肺内罗音,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 2),每小时尿量 2.2.2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3病情好转判断标准: 2.3.1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尿量》50ml/h。 2.3.2双肺湿罗音消失。 2.3.3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恢复正常。 2.4治疗结果:16例患者症状虽有改善,机械通气治疗24小时后死亡,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12例,心源性休克4例,死亡率为 25%,病情好转率75%。 3讨论 3.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其中大部分患者经过吸氧、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可迅速缓 解。但老年患者由于基础心功能差,在发生急性左心衰时,常伴发呼吸衰竭,且药物治疗往往疗效差。传统观点认为,机械通气减少回心 血量,抑制心功能。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机械通气能够减少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增加心搏出量,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二尖瓣 反流,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症状。 3.2机械通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改善气体交换: 3.2.1改善肺泡及肺间质水肿:增加肺泡内压及肺间质静水压,有利于肺泡及间质液回流入血管腔。 3.2.2促进水分由肺泡区向间质区分布:MV压力使肺泡毛细血管壁周围压力升高,而对肺泡外毛细血管影响较少,故水分向间质区移 动。 3.2.3扩张陷闭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组织顺应性。 3.2.4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氧耗量。 3.2.5提供高浓度氧。 3.2.6总体上减少肺血流量 [2] 。 总之,机械通气不仅是缓解呼吸衰竭的最有效办法,也可用于心功能不全伴呼吸衰竭的治疗,及时有效地缓解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呼吸功能障碍,明显提高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Oldberg RJ,Samad NA,Yarzebski J,et al。Temporal trends in cardiogenicshock comp licatin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N Engl J Med,1999,340:1162-1168 [2]朱蕾,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治疗[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4):2 19-2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