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生态德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校始建于2014年9月,是一所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硬件建设优良的新建学校。
目前有教师69人,学生1512人。
自建校起,便以“办生态教育,创品位学校”为目标,积极建构以“生态德育”为根本,“生态课堂”为中心,“生态课程”和“生态环境”为双翼的“生态教育”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学校致力探索“生态德育”的操作体系,并将其作为我校贯彻“立德树人”和推进生态教育的首要工程,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大德育圈的和谐建构,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环境、德育课程、学科课堂和主题活动之中,收到良好效果。
一、学校环境建设散发爱的力量
“生态德育”的根本是“育爱”。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我们追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为让校园的每一个地方会说话,在桥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成彰显校园生命气息的“立德植物园”,园中的草坪、樱花、女贞、白皮松等在师生的呵护下生机盎然,优雅地解读着“人与自然”的共融;进入教学楼大厅,便是主题鲜明、内容多元的“爱的教育”长廊:祖国篇、家乡篇、学校篇、“童梦篇”……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向孩子们诉说着中华的历史,邢台的文化
和师生对于美的追求。
教室内班级文化各具特色,除统一设置的“中小学生守则”“班级名片”“成长树”“绿书屋”等规定板块外,学生的多元化展示和评价成为教室内一大特色。
如,“花儿朵朵开”激励学生自主进步;“精彩生活瞬间”引发学生关注美的细节,感受生活的快乐;“榜样在我身边”引导学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热潮……,每一个板块经师生用心装点后,都成为班级一个个窗口,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个缩影。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课程,走进课堂。
1、学科融合,润物无声。
每一门学科都具有课程的独特性,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性植入,我校以教导处、政教处为龙头,以课题《生态德育与学科融合的研究》为载体,让全员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之中。
老师们以课例研究为抓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交流反思——再实践研究,理解了生态德育的自然性、融合性和开放性,从而建立起了立足学科特点,以渗透、融合为基本策略的课程观,对科学实施生态德育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研发课程,深度推进。
建立具有立德特色的生态课程体系一直是我校的致力追求。
为此,我校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为背景,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实际,研发并实施了德育校本课程《缤纷节日》《我是牛城娃》和《立德三操》,并以设课时、定人员、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措
施给予课程实施的保障,从而确保了德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德育充满活力。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维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学生在多姿多彩地体验中健康成长。
1、自主管理,守纪明礼。
“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教育作用,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师生共同值周制度。
每天,学校的大门口、操场、楼道、楼梯处到处可见值周学生的身影,“同学早”“老师好”“请在蓝线内行走”“楼道内不要追逐打闹”……这种以文明引领文明,以关爱传播关爱,以责任强化责任的活动推进了学校生态德育的进程。
同时,我们以班级量化评比为抓手,以政教处、大队部为龙头,以习惯养成为重点,通过每日一检、每周一评、每月一总、每期一奖的评价模式,关注班级动态,引导班级健康成长。
2、实践活动,主题鲜明。
以“一月一重点,一年一创新”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关注生命的“爱牙日”“爱眼日”体验活动;热爱自然的学校小树苗认养活动;走出校园的“参观科技馆”“参观交警指挥中心”活动;热爱读书的“我和绘本交朋友”活动;红色教
育的“长征精神伴我成长”讲故事活动;文明教育的“唱响新童谣,文明进校园”歌谣诵读活动等。
创意节日活动是我校一大特色,每年一次的“入学季”“风筝节”“童话节”“绘本节”“树叶节”“跳绳节”和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孩子们盼望的日子。
如,每年的9月1日,学校均要为新生举行隆重的入学仪式,“走红毯”“朱砂启蒙”“开启心愿瓶”“做最棒的自己”,各主题环节生动感人,终身难忘。
每年的“绘本节”,学校就变成了绘本的世界,师生打扮成绘本故事中的人物,用演、唱、秀、展等方式推荐优秀或自创绘本,并通过涂鸦墙、体恤衫、中国扇、主题栏等展示班级阅读的风采。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品诗歌、包粽子、佩香囊、系丝带、画龙舟、赛龙船等。
中秋节我们则通过月光神话、话说中秋、品诗赏月、制作月饼等环节感受中秋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有感染力的,“以文化人”让学生如沐春风,快乐成长。
3、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面向全体学生,周周有活动、人人有项目”是我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指导思想,为使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竖笛、创意美术、花样跳绳、机器人等12个社团,于每周五下午统一活动,学生参与率100%。
为使各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学校实施了“三固定”“三关注”策略,“三固定”
即固定社团活动时间,固定社团活动地点,固定社团组织者;“三关注”即关注社团活动内容,关注教师组织能力,关注学生活动收获。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通过举办“跳绳
节”“绘画节”“乐考嘉年华”及活动交流等为学生提供
展示才能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
四、家校合力为学生撑起碧蓝天空。
家庭作为强大的教育资源,与学校的生态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协同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组织家长进行专题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教育共识;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零距离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六一徒步”“大手拉小手绘本创作”“趣味运动会”;评选“最美妈妈”“书香家庭”“优秀家长”;并通过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多措并举的实施策略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更新了家长的育儿观念,提升了教育的合力。
在生态教育的浸润下学校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特别是全校师生文明的举止,灿烂的笑容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邢台市标准化学校、邢台市5A级学校、桥东区示范性家长学校、桥东区实绩突出单位等。
两年来,接待来自兄弟区县参观访问近
500人次,学校的多项特色活动被新华社、人民网、河北电视台、邢台日报等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