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装修:(1)荷载抗震加固1)基站机房防雷、防震、接地应符合按照《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 5003-2005)要求。
地面匀布荷载应大于 600kg/m2(同机房内有更高荷载要求设备,按高荷载计),不能达到的采取承重加固措施。
2)楼面为预制板楼面时,应加强楼面的整体性,防止产生裂缝。
对于租用房屋经改造作为机房使用的,应采用加固措施,尽量使设备及蓄电池组的荷载直接分散到承重墙上。
(2)基站外环境要求1)站房附近无垃圾、积水,站房围墙内无垃圾、工程遗留物等。
2)独立建站,需有围墙,围墙门完好、围墙无缺口,能正常关锁、隔离。
3)围墙外排水设施齐全,四周排水孔畅通,地基稳固无沉降,围墙无裂痕。
4)散水坡完好,无断裂和塌陷现象。
1.2基站机房环境(1)基站大门1)机房门采用钢质防盗门,门外开,防盗门不应有损坏或腐蚀生锈痕迹, 门锁不锈蚀,打开容易、防盗性能良好;2)基站防盗门外侧应有醒目、统一的警示牌。
(2)基站窗户、地面、墙面1)机房窗户应不受阳光直射,受阳光直射时需用遮光纸做避光处理或用隔热板封闭窗户。
2)机房室内净空高度≥2.8m。
3)地面材料:已建站地面不起尘,新建基站地面采用水磨石、半硬质塑料、地板砖等防火材料铺设,地面应干净整洁,不起尘,不应堆放杂物。
4)墙面、天花板面层材料:乳胶漆,漆面无剥离、脱落现象;墙面应平整、光洁、无裂缝、不掉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线脚,以免积聚尘土,墙面涂刷无光白色油漆;机房墙面和机房顶不应有渗水现象或潜在渗水隐患。
5)机房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耐久、不起灰、阻燃性的材料。
无人值守基站机房内不作装饰性装修。
不得使用木地板、木隔墙、吊顶及塑料壁纸等材料,严禁装饰木墙裙。
(3)机房内部环境要求1)要求机房有良好的密封性,既能防止灰尘、昆虫等从外界进入机房,又便于对机房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2)要求机房安装有空气调节设备,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
机房室内温度保持在10℃~32℃。
3)要求机房湿度H 在15%~80%范围内,并且配有湿度调节设备(如空调、抽湿机)。
4)基站内需配备指针式温湿度计,并挂放在醒目、不正对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下沿距地面1.5m ;5)机房应无灰尘的渗入、存积和飞扬,保持机房整洁干净,没有杂物。
6)合理布置机房内的区域,各类物品分类摆放整洁、紧凑,且距设备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在上方贴标识牌,如清洁用具标识示意如下:7)机房内线缆、设备应干净整洁,无灰尘覆盖。
(4)机房照明1)基站内机房正常照明的光源照度要求:离地0.8m 水平面上100mm 300mm≥ 50lx。
2)正常照明供应与工作供电(设备用电及空调用电)按不同回路供应。
(5)维护记录基站内设统一区域放置基站出入登记簿、基站巡检记录等维护记录。
记录上方墙面贴标识牌。
300mm(7)孔洞1)电缆洞在不影响结构的前提下,沿梁边、柱边开,尽量使走线柜与柱子平齐。
在布放电缆后应将孔洞密封,避免空气的流通,密封材料应采用不燃、阻燃材料。
2)工艺孔洞通过外墙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雨水或积水浸入室内。
3)已有馈线的馈线孔洞施工时密封,预留的馈线孔洞应采用防水密封圈封堵。
2.3基站机房安全管理(1)机房防火1)机房内要求配置2个不小于1公斤符合消防规定的灭火器,灭火器均在有效使用时间之内。
灭火器放置于室内靠近门口,位置明显,易于取放的地方。
灭火器放置处正上方放置标牌,红底白字。
灭火器需定期巡视,并有巡视记录。
2)对于电力线、传输线、接地线、空调管、馈线等进线口,须用防火泥进行密封,要求密封处平整,无缝隙。
3)机房内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2)机房防水要求机房所有的门、窗和馈线进出口要防止雨水渗入,机房的墙壁、顶棚和地板不能有渗水、浸水的现象,机房内不能有水管穿越(若不可避免,应增设防备措施,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所有管道不渗不漏,且不应在机房内进行检修),不能用洒水式消防器材。
所有进出机房的线路在走线孔外均应制作滴水弯,防止雨水倒流入机房;空调冷凝水管安装正确,无存水、漏水现象。
100mm2.4设备安装(1)机房内所有设备应落地安装的必须落地安装,应挂墙安装的必须挂墙安装,严禁将设备随意(无加固措施)放置地面或放置在走线架上。
设备必须用螺栓固定在地面或墙面上,严禁松动可摇;机架垂直误差不超过0.15%;相邻机架紧密靠拢,缝隙不超过3mm;各机架前面平直整齐,在同一平面,每米偏差不超过3mm。
(2)设备标识:详见《中国联通设备标识标准化规范》。
2.5走线架(1)电缆走线架或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要求整体牢固,无晃动;机房内所有落地安装的设备机架顶应与走线架有加固措施。
(2)室内走线架1)走线架要与列架顶部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安装应整齐牢固,平稳。
竖立的走线架必须垂直,平放的走线架必须水平,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垂直走线架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
2)走线架经过梁、柱时,就近与梁、柱加固。
在走线架上相邻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不能大于 2 m。
3)为了不阻碍机架里空气与外界的对流,机架顶与走线架的距离必须大于200mm;同时为了方便在走线架上电缆的布放,要求走线架与机房顶的净空距离大于 300mm。
4)走线架应接地。
(3)走线槽走线槽的安装应端正牢固、美观。
切割走线槽时,切口要垂直整齐。
走线槽的两端须安装封头。
(4)走线管走线管安装整齐、美观,其转角及分支处要使用弯头或三通接头连接。
2.6线缆布放(1)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信号线须分开敷设绑扎,避免在同一线束内。
(2)所有的信号线都要整齐布放在走线架上,走线应保持平直顺畅,不能有交叉和空中飞越的现象。
对于有多余长度的连线,也要在走线架上盘放整齐并绑扎固定,不能盘放在机架内或机架顶上。
(3)在墙面、天花板走线的各类信号线必须用走线管或走线盒,排放顺直整齐,不得与强电缆线共用同一线管。
(4)室外直埋电缆敷设深度应根据设计而定。
无规定时,一般不小于60cm~80cm。
遇有障碍物时穿越公路时应敷设穿线钢管或塑料管。
(5)电源线弯曲时,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铠装电力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外径的12倍,塑包线和胶皮电缆不得小于其外径的6倍。
(6)线缆标识:详见《中国联通设备标识标准化规范》。
( 7)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设备保护地线应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的电源线或在接线端子处缠绕不同颜色的胶带以便区分,其颜色规定如下:(8)电源线与设备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截面在10mm2以下单芯或多芯电源线可与设备直接连接,即在电线端头作接头圈,线头弯曲方向应与紧固螺栓、螺母的方向一致,并在导线与螺母间加装垫片,拧紧螺母。
2) 截面在10mm2以上的多股电源线应加装接线端子,一般截面超过70mm2电源线宜采用大一号接线端子,其尺寸与导线线径相吻合,用压焊接工具压焊接牢固,接线端子与设备接触部分应平整、牢固。
2.7基站机房用电(1)交流配电设备应能满足远期基站交流负荷的需要。
应从稳定可靠的电源引入市电,引入基站的交流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电压为380V,电压允许变化范围:+10%~-15%,频率为50Hz,频率允许变化范围:±4%。
若电压波动范围超过+10%~-15%,应采用稳压器,或配置单独变压器。
(2)交流引入电源布线如需通过露天场所,未铠装电缆且线径较细的必须加装PVC管。
使用PVC管必须考虑电缆的散热。
若地埋,需用铠装电缆或对电缆采取保护措施。
(3)交流引入线穿墙进屋时,墙体内一定要穿管保护,保护管长度略大于墙体厚度。
安装时注意保护管室内端高于室外端,以防雨水顺管或墙体流入配电箱。
(4)交流引入室内后,必须配备室内总配电箱(5)所有用线必须采用整线连接方式,严禁断头复接形式。
(6)所有电源线接头应采用铜鼻子压接方式,禁止绕接。
电源线与空气开关或电表必须紧固连接,严禁为方便连接而剪掉部分线芯。
(7)电灯、插座、排风扇用电应分别有单独的开关控制。
(8)所有线路的敷设(含配电箱内)应做到横平竖直。
(9)交流引入箱内的空开设置必须满足基站设备用电要求。
(10)基站交流配电箱、直流配电箱(单元)的输出端子下方应清晰标示其供电设备的名称或代号。
2.8防雷与接地系统(1)防雷与接地总要求新建基站应采用联合接地装置,即:通信设备的工作地、保护接地、建筑物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联合接地方式。
1)接地汇集装置安装端正、牢固并有明显的标志。
2)对于已经运行了20年以上的接地装置,即使接地电阻值满足要求,也应增设新的接地装置,新增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满足要求,并与原有的接地装置在接地总汇集线多点连接。
(3)出、入电缆接地与防雷电源室、出入(局)电缆防雷、接地,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 5003-2005)的规定要求。
(4)局内设备的接地与防雷1)电力变压器的高、低压侧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件,其接地端与变压器机壳以及低压侧中性点汇集就近接地。
2)在交流配电箱输入端的三根相线及零线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
3)直流电源工作地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
4)所有交、直流配电设备的机壳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保护接地线。
交流配电屏中的中性线汇集排应与机架绝缘。
严禁采用中性线作交流保护地线。
5)配线架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保护接地。
同时配线架与机房通信机架间不应通过走线架形成电气连通。
6)通信设备除作工作接地外,其机壳应作保护接地。
7)机房内空调等金属设施应引接保护地线。
8)通信机房内接地线的布置方式,可采取辐射式或平面型。
要求机房内所有通信设备除从接地汇集线上就近引接地线外,不得通过安装加固螺栓与建筑钢筋相碰而自然形成的电气接通。
9)通信基站内各类需要接地的设备与接地汇集线之间的连线,其截面应根据通过的最大负荷电流确定。
一般采用35mm2~95mm2的多股绝缘铜线,不准使用裸导线布放。
(5)接地电阻值基站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5Ω,对于年雷暴日小于20天地区的基站,接地电阻可小于10Ω。
2.9空调(1)室外机安装1)安装室外机位置要求具备良好的通风换热环境,为避免形成气流短路而影响换热效率,要求周围采用护栏以利通风。
2)室外机之间保持一定的安装间距,避免太近而影响散热。
3)室外机应尽量避免受阳光直射。
(2)室内机安装1)为保证送风效果,空调出风口高于机架设备20cm~30cm。
2)室内机冷凝水管安装要保持一定坡度,避免回水。
3)空调供电由专用插座供电,室内机位置距插座距离合理,空调电源线不飞线、吊线。
2.10环境监控系统(1)具备烟感、门禁、水浸和红外探测功能。
(2)应在电源设备上方单独安装烟感探测器。
(3)应在机房低洼处、空调设备下方以及易出现外部进水情况的地方多处安放水浸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