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一课时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新课标“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

《标准》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是: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点按指定的方向和格数平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棋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他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切入正题。

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例如上学交通方式等等,既贴近生活,又能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平移
1.出示例1图
(1)依次出示3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和国旗的运动)。

提问:你感觉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沿着直线的运动。

指出:像图中火车车厢电梯国旗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

(板书:平移)
举例: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认识旋转。

1.出示例2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表示的是哪些物体的运动吗?
引导: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做的是怎样的运动呢?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并且表示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交流并表示运动方式。

X k B 1 . c o m
提问:你知道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吗?这几个物体运动时,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没有移动到另一处呢,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一点转动。

指出:像图中电风扇叶片、螺旋桨、钟面指针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

(课题位置板书:旋转)旋转的特点是绕着一点转动。

(板书: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追问:电风扇叶片绕着哪一点转动?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呢?
举例:小朋友还在哪里见到过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平移和旋转的物体,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加动态展示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认识平移、旋转的教学做好铺垫。

2、学生“试一试”。

(1)做转盘
出示“试一试”中的转盘,让学生用事先先准备的转盘面和指针,照样子做一个转盘。

提问:你是怎样做成这个转盘的?圆面中心为什么用一个掀钮固定?
(2)动手旋转
引导:请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做一做:把指针从指向A点旋转到指向B点,再把指针旋转到指向C点或者指向D点。

提问:刚才指针是什么运动?是绕着哪一点转动的?请小朋友再把指针从指着A点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周回到A点。

还可以怎样旋转一周回到A点?请大家做一做。

(学生逆时针旋转)
追问:怎样的运动是旋转?
(三)比较
引导:请大家用手势表示平移,再用手势表示旋转。

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小结:我们刚才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认识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这就是平移和旋转。

沿着直线移动的运动,是平移,绕着一点转动的运动是旋转。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关键就是使学生认识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通过观察、实践、思考、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把通过平移能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图上颜色。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平面图上的方向,让学生说说两枚棋子各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

4、完成“动手做”
指出:不管向哪个方向旋转,只要是绕着一点的转动,就是旋转运动。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深化认识。

四、课堂小结
谈话: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能说说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吗?你还有哪些收获?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课时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本课时编写: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房新亮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初步教学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比较实物图片体会物体的对称特征,再通过“对折”平面图形这一研究方法,初步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这里要注意对称
特点和轴对称图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物体的对称特点,后者是指平面图形。

通过课件的演示,要让学生观察体悟到今天学的已经不再是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而是平面图形的对称。

再通过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操作、观察并获得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识别、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用对折、观察的方法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感受获得图形特征的基本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识别、欣赏、制作等活动中,体会轴对称在显示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轴对称蕴含的美,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识别简单图案或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用合适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谈话:(边介绍边投影相应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这些建筑、工艺品之所以有独特的美,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的内容。

【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的欣赏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引发思考:它们究竟有哪些共同特征,从而引入新课教学。

二、操作感悟、认识新知
1、认识物体对称
出示:上面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我们经常看到。

现在请大家看这里几个物体,(出示例3主题图)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找找这些物体的特点,再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交流: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能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指出:我们观察这些物体的两边,经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样的物体是对称的。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引导:我们把蝴蝶、天坛、和飞机沿着轮廓画下来,可以得到这样的3个图形。

(出示)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的这几个图形对折一下,比一比,看一看,像像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提问:图中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是以什么为界线的?
揭示:像这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操作深化
出示例4,明确要求。

(1)让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再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

(2)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先想好准备剪什么,再剪一剪。

4、判断轴对称。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来让学生定义出轴对称图形,这种建构新知识的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他们深化知识的层次。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讨论、确认,再交流,并且要求说明理由。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上面一行图案都是怎样剪出来的?那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呢,能用线练一练吗?
4、猜汉字游戏
5、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讨论确定,再派代表交流、说明。

四、课堂小结
观察生活里轴对称物体和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