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除法一、教学内容第一学段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分成三次教学,二年级教学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三年级(上册)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年级(下册)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五方面的具体内容。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步除都没有余数)。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商是非整十数的和是整十数的)。
验算:用“商×除数=被除数”或“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除法。
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解决实际问题:单价、数量、总价间的关系,把总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两步计算问题。
收集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
第11页第3题里可以体会“一共用去的线÷单价=买的本数”,第12页第4题可以体会“总价÷数量=单价”。
这些都是常用的数量关系第二单元认数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万以内的数,是在认识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包括计数单位“万”和数位顺序表,四位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等内容。
这些知识在以后认识多位数时,将会起很大的作用。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教学整千数与一万。
要继续理解计数单位“千”,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整理并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要读、写整千的数,理解整千数的意义,进行整千数的加、减计算。
教学非整千的数。
要理解并掌握非整千数的组成,以及读、写数的方法。
要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要初步整理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要进行简单的估计。
全单元的练习。
要整理全单元教学的知识,进行双基训练。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条: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克、千克;2.知道千克与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能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
感受克和千克,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形成初步的观念是教学的重点。
内容分三部分编排:教学千克。
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千克是计量物重的单位。
教学克。
知道克是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与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第四单元加和减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加、减口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在加、减口算这部分内容里,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为主,还有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与相应的一千几百减几百(退位)。
教学的实际问题是较难的两步问题。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教学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各有一道例题。
其他口算在练习里带出。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以一道例题带出一串变化了的实际问题,突出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单元练习。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在学过时、分、秒,能够认读钟面上时间的基础上,教学24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是:1.了解24时记时法的记时原理;2.会使用24时记时法;3.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内容分成三段编排。
教学24时记时法的记时原理和方法。
教学求经过时间,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二年级(上册)知道这两种图形都是四边形,二年级(下册)认识了线段、直角。
本单元继续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目标是: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算法。
从《课程标准》提出的上述三条教学目标里,可以看到教学方式的变化,突出学生的探索、思考、交流、合作,主动建构知识。
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包括长方形的长、宽,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教学图形的周长。
包括周长的含义、测量、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包括周长的算法和实际应用。
单元练习、实践活动。
第七单元乘法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内容分五部分编排。
教学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这是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的一步。
教学一般情况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包括笔算和估算。
教学比较特殊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特殊主要表现在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数位上是0。
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和连乘两步计算的式题。
单元练习和单元复习第八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从不同位置观察比较简单的物体。
教学目标是:1.认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2.通过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知道可能看到几个面;3.学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4.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这些内容和目标都是以前小学数学教材里没有的,教学这些内容,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分二部分编排。
观察常见的物体。
了解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侧、上面,同时可能看到的面。
观察3个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
指出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视图摆物体。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不确定事件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体会“经常”“偶尔”等词语的数学含义,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用统计手段研究可能性,初步教学条形图。
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第十单元认识分数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初步认识分数,教学的起点和要求都不高,以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为内容。
包括分数的读、写与各部分名称,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体会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其中第六单元,第九单元,一个月后可能上不到。
我的计划是:每次上课,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复习上册的知识点,另一部分上下册的书。
根据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考点,我会准备相应的练习。
针对学生特别薄弱的地方,要重点讲,反复让他练习。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植树(5)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秋天到了。
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三、拓展应用1、46÷284÷4630÷996÷366÷3100÷5720÷848÷22、7元12元84元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在里填上“>”“48÷484÷4720÷8720÷924 × 324 × 226÷226 × 2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
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部分节选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部分节选笔算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二)难点:准确、迅速地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法的笔算.今天这个新知识的特点是“被乘数中间有0”.(板书课题: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2.投影盘子图:问:图中有几盘苹果?每个盘子有几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谁来解答?用加法计算:5+5+5=15.用乘法计算:5×3=15.问:5×3=1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5×3=15,表示3个5相加的和是15)3.投影出盘子图:提问:图中共有多少个苹果?1+1+1=31×3=3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0乘以任何数都得0) (1)投影出示盘子图:问:这里的三个盘子,每个盘子一个苹果也没有,要求这3个盘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谁来列加法算式:0+0+0=0.谁来列乘法算式:0×3=0.问:0乘以3为什么等于0呢?分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因为3个0相加结果是0)(2)口算下列各题.(打在投影片上)0×90×70×20×5老师指其中一题(0×5)提问:为什么0乘以5等于0呢?(0×5表示5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提问:0乘以几就表示有几个0相加,乘得的结果是多少?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0乘以几的计算结果?(0乘以几就表示有几个0相加,乘得的结果是0,0乘以任何数都得0)2.教学例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教师板演:0×3=00×9=□0×0=□3×0=□9×0=□老师提出要求:请根据第一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直接说出后面几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学生根据过去学过的知识,很快得出答案.0×3=00×9=00×0=03×0=09×0=0提问:怎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排的计算结果?(0乘以任何数都得0)怎样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排的计算结果?(任何数乘以0都得0)问:怎样把这两句话简练地概括成一句话呢?启发学生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板书)(2)用投影打出一组口算题:0×25×00×70+82×05+07×0 0×8 请同学们认真审题,把答案直接写在书上.订正之后,对全部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一些在口算中看错符号的同学指出不足,并让他们及时改正.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注意运算符号,因为运算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做题之前必须先看清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3.教学例3:(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集体订正)问:这题在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这题在计算中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以及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边指黑板上的计算题边说:在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被乘数中没有0的是一样的,乘的时候要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被乘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要求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应该怎样计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计算结果)教师边指黑板上的计算题边问:6乘被乘数十位上的0得几?(6乘被乘数十位上的0得0)问:6乘被乘数的十位上的0得0,为什么不在积的十位上写0,而写“3”呢?(因为个位上进上来3,所以必须加上进上来的3,因此,要在积的十位上写3)问:6乘被乘数百位上的0得0,为什么能在积的百位上写0?(因为6乘被乘数百位上的0得0,十位上没有进上来的数,所以,要在积的百位上写0)教师强调指出:被乘数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三)巩固反馈1.口算练习:(看卡片直接说结果)0×2=0×0=0×9=2×0=0+8=9×0=6+0=6×0=2.笔算练习:3.改错练习:(板书)先讨论错在哪里,请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改错,全班同学注视黑板,进行判断.4.填空练习:5.判断○里填什么运算符号.(投影片)0○3=30○3=04○0=04○0=41○0=01○0=1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果没有,谁来说一说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按照一位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不管被乘数中间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位,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数)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在复习准备部分,采用了彩色投影片:3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5个苹果和3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一个苹果,复习了加法与乘法的关系以及乘法算式的意义,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得学生理解了0×3为什么等于0的算理.巩固练习中的改错题,基本上包括了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类型.同学们通过判断、讨论、改错,对易错的地方加深了印(请收藏本站)象,引起了注意,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填运算符号的练习,从另外一个角度强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的观察思考,集体讨论,独立试做,使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计划一、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