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知识习题
一、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数据共享最好的是(C)。
A)人工管理阶段B)文件系统阶段C)数据库系统阶段D)三个阶段相同
(2)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B)。
A)存储问题B)共享问题C)安全问题D)保护问题
(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B)。
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
(4)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之间的关系是(C)。
A)DB 包含DBS 和DBMS B)DBMS 包含DB 和DBS
C)DBS 包含DB 和DBMS D)没有任何关系
(5)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C)。
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
(6)数据库设计中反映用户对数据要求的模式是(C)。
A)内模式B)概念模式C)外模式D)设计模式
(7)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D) 。
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
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二、数据模型及关系数据库系统
(1)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D)。
A)记录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
(2)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C)。
A)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分析B)数据分析、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C)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D)数据结构、数据分析、数据完整性约束
(3)下面哪种数据模型与计算机无关(A)。
A)概念数据模型B)逻辑数据模型C)物理数据模拟D)层次数据模型
(4)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B)。
A)属性B)二维表C)网状结构D)树状结构
(5)在学生管理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是(D)。
A)文件B)数据库C)字段D)记录
(6)下列关于关系数据库中数据表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数据表相互之间存在联系,但用独立的文件名保存
B)数据表相互之间存在联系,是用表名表示相互间的联系
C)数据表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系,完全独立
D)数据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7)学校规定学生住宿标准是:本科生4 人一间,硕士生2 人一间,博士生1 人一间,学生与宿舍之间形成了住宿关系,这种住宿关系是(C)。
A)一对一联系B)一对四联系C)一对多联系D)多对多联系
(8)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C)。
A)一个关系中必须有多个候选关键字B)一个关系中只能有一个候选关键字
C)一个关系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候选关键字D)一个关系中可以没有候选关键字
(9)假设学生表已有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性别和生日6 个属性,其中可以作为主关键字的是(B)。
A)姓名B)学号C)专业D)年龄
(10)在E-R 图中,用来表示实体联系的图形是(C)。
A)椭圆形B)矩形C)菱形D)三角形
(11)下列关于数据库设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设计时应将有联系的实体设计成一张表B)设计时应该避免在表之间出现重复的字段C)使用外部关键字来保证关联表之间的联系D)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和基本数据元素
三、关系代数与数据库设计基础
(1)有三个关系R,S 和T 如下,则由关系R 和S 得到关系T 的操作是(A)。
A)差B)自然连接C)交D)并
(2)有三个关系R、S 和T 如下,则由关系R 和S 得到的关系T 的操作是(C)。
4
A)自然连接B)交C)除D)并
(3)有两个关系R 和T 如下图所示,则由关系R 得到关系T 的操作是(A)。
A)选择B)投影C)交D)并
(4)有两个关系R 和T 如下图所示,则由关系R 得到关系S的操作是(B)。
A)选择B)投影C)交D)并
(5)有三个关系R、S 和T 如下所示,则由关系R 和S 得到关系T 的操作是(A)。
4
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
(6)在ACCESS 中要显示“教师表”中姓名和职称的信息,应采用的关系运算是(B)。
A)选择B)投影C)连接D)关联
(7)在学生表中要查找年龄大于18 岁的男学生,所进行的操作属于关系运算中的(B)。
A)投影B)选择C)连接D)自然连接
(8)用E-R 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这属于数据库设计的(C)。
A)需求分析阶段B)逻辑设计阶段C)概念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9)下列关于数据库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数据字典B)在概念设计阶段建立数据字典
C)在逻辑设计阶段建立数据字典D)在物理设计阶段建立数据字典
四、综合习题
(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B)
A)操作系统的一部分B)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
C)一种编译系统D)一种操作系统
(2)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A)。
A)数据库设计B)数据库系统设计C)数据库维护D)数据库管理员培训(3)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负责数据模式定义的语言是(A)。
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
(4)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B)。
A)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
C)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数据库系统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5)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A)。
A)数据共享问题B)数据安全问题C)大量数据存储问题D)简化数据维护
(6)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
A)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
C)数据库设计是指在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数据
库
D)数据库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7)下面描述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C)。
A)数据共享B)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度高D)数据独立性高
(8)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B)。
A)外模式B)内模式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
(9)数据库设计中反映用户对数据要求的模式是(C)。
A)内模式B)概念模式C)外模式D)设计模式
(3)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B)。
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物理模式
(11)一个工作人员可使用多台计算机,而一台计算机被多个人使用,则实体工作人员与实体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是(C)。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多对一
(12)若实体A 和B 是一对多的联系,实体B 和C 是一对一的联系,则实体A 和C 的联系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
(13)“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一般是(D)。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
(14)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C)。
A)关系模型B)网状模型C)层次模型D)以上三个都是
(15)设有表示学生选课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 的关键字(键或码)为(C)。
A)课号,成绩B)学号,成绩C)学号,课号D)学号,姓名,成绩(16)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B)。
A)并B)交C)投影D)笛卡儿乘积
(17)有三个关系R、S 和T 如下,由关系R 和S 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D)。
A)并B)自然连接C)笛卡尔积D)交
(18)有三个关系R、S 和T 如下,其中关系T 由关系R 和S 通过某种操作得到,该操作为(D)。
A)选择B)投影C)交D)并
(19)有三个关系R、S 和T 如下,由关系R 和S 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D)。
A)笛卡尔积B)交C)并D)自然连接
(20)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 和S 进行自然连接时,要求R 和S 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共有的(C)。
A)记录B)行C)属性D)元组
(21)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 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C)。
A)需求分析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C)逻辑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22)将E-R 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C)。
A)属性B)键C)关系D)域
(23)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D)。
A)编码设计B)测试阶段C)运行阶段D)物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