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_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_郑方辉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_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_郑方辉


一、 问题的提出
2015 年 12 月,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 2015 ~ 2020 年) 》 把法治 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 事实上, 自 2002 年党的十六 2004 年, 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之后, 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 , 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 提出用 10 年 左 右 的 时 间 基 本 实 现 建 设 法 治 政 府 目 标 。 2012 年, 党的十八 大进一步明确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 面 落 实,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的 时 间 表 。 2014 年, 十八 作为会议主题 。 同 时, 党和政府的这些重大决定( 文件) , 都强调要充 届四中会议将“依法治国 ” 分发挥考评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推动作用, 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 “以评促建 ” 有组织就有管理与评价, 符合管理的激励原理, 也是我国党政组织管理的法宝 。 因为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 不管评估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管理活动的结果都必须能够进行恰当评 估 。 同时, 考评是手段不是目的, 一切考评活动都服务于特定的目的 。 强化“法 治 政 府 建 设 考 核 评价, 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 的顶层要求涉及到法治政府 、 考核评价 、 政府绩效 、 指标体系等几
③ 。 法治 评 价 是 对 法 治 运 行 状 况 的 测 量 与 判 断, 运行状态及具体表现形式 ” 或 者 说, 运用相关指 ④ 20 世纪 70 年代后, 标对评价过程和结果的检验 。 有关法治评价理念开始将价值分析与规范分
强化主观指标的 功 能, 某种程度上导入政府绩效评价的理念方法。但在西方的语境 析相结合, , 现代政府是法治的产物, 法治 政 府 为“常 态 ” 法 治 评 价 虽 然 涉 及 到 政 府 依 法 行 政, 但大多数 中, 情形下评价对象及范围指向整个国家或特定地区 。 因此, 法治政府建设评价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更是全新的概念范畴 。 按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是基于结果导向及公 众 满 意 度 导 向, 依 据 既 定 的 指 标 体 系, 对 照我们的理解, 政府法治建设的投入 、 产出及效果进行综合性测量的活 动, 体 现政 府 履行 法 治 职能 的 经 济性、 效 率性 、 有效性与公平性 。 在这里, 政府法治与法治政府存在差异, 前者为政府的主动职能, 后者包 含立法 、 司法与行政的关系, 体现外部环境对政府的要求 。 不过, 从技术层面,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 即以政府绩效评价的理 念 方 法 对 政 府 法 定 职 能 及 实 现 职 能 可视为法治政府评价的延伸和拓展, 法治化进行评价 。 我们以为,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整体 、 政府部门 、 政府支出 、 政府政策绩效 评价构成矩阵结构, 评价体系所包含的组织体系 ( 如评价主体 、 评价对象等 ) 、 技术体系 ( 如评价 周期 、 指标体系等) 、 制度机制等要素, 与政府绩效评价相一致 。
⑤ 但总体上看, 制度的信任程度 。 境外的评价主体多为独立第三方, 评价更多是为社会提供国别
或地区法治化指数, 作为治理或营商环境的重要参 数, 并 非 组 织 内 部 的 考 核 激 励 。 同 时, 一般不 以政府为直接评价对象( 体系中 涵 盖 政 府 作 为 ) , 因 为 在 西 方 的 语 境 中, 现代政府本身是法治的 产物, 无所谓法治政府, 因此, 逻辑上无须对法治政府进行评价 。 评价的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是评价的核心问 题 。 过 去 十 几 年 来, 我国学界围绕法治政府建 设及法治政府评价的背景 、 动因 、 技术方法等展开了较深 入 的 讨 论, 对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考评实 践有着较全面的总结, 重点关注法治政府评价的执行力 、 科 学 性 和 结 果 应 用, 尚未涉及法治政府 绩效评价的概念范畴 、 评价的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 以及目标定位和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 。 但已 有的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 首先, 关于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 。 学界对此有 着 比 较 一 致 的 看 法, 如 马 怀 德 指 出, 法治政府 是一个有限有为 、 透明廉洁 、 诚信负责 、 便民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⑥ ; 袁曙宏 ⑦ 、 叶必丰 ⑧ 、 王利民 ⑨ 等 其他学者的观点亦基本相似, 将法治政府与 有 限 、 服 务、 阳 光、 责 任、 廉 洁、 诚 信、 效 能、 守 法、 透明
①, “最适合人的本性的政府 ” 人治政府是一种无限政府, 法治政府凸现规则对权力的规范及有限
政府属性 。 在法治的框架下, 政府该干什么 、 不该干什么的边界由制度和法律来界定 。 法律具有 “法定 职 责 必 须 为, 。 与 法 治 国 家、 至高无上性, 对于政府来说, 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治社会比较
③ ④
① ②
: 《法治政府特征及建设途径 》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 , 2008 年第 2 期 。 马怀德 : 《社会指标运动中法治评价的演进 》 , 《环球法律评论 》 , 2013 年第 3 期 。 屈茂辉 、与指标体系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理论融合了法治政府理论 与 政 府 绩 效 评 价 理 论 。 前 者 认 为, 法治政府是
① 这是由中国的权力维度和秩序所决定的 。 结合,
从技术的角度看,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面对为什么要评价 、 谁来评价 、 评价谁 、 评价什么以及如 一定程度上, 评价 主 体 决 定 评 价 的 公 信 力, 指标体系决定评 何评价等基本问题 。 学界普遍认为, 但两者都服务于评价的目标定位 。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 法治政府建设考评 价的科学性, 作为组织管理手段意味着考评主体 具 有 内 置 性 ( 一 般 为 上 级 党 委 政 府, 社会人士参与评议但非 考评主体) , 因此, 评价的目标定位及指标体系是问题的核心 。 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 落实《法 , 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2015 ~ 2020 年) 》 客观上要求面对现状, 针对体制内部考评存在的各自为 相互牵制 、 模糊目标 、 指标繁杂 、 流于形式等问 题, 围 绕 建 设 目 标, 基 于 政 府 绩 效 理 念, 构建目 政、 标导向明确 、 具有科学依据与广泛适应性的评价体系 。
*
· 67·
政治学研究
2016 年第 2 期
个重要概念, 以及作为组织管理手段的考评( 工具理性) 和作为民主理性的政府绩效评价的统一 “以 评 促 建 ” 性, 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 。 从我 国 组 织 考 评 的 历 史 经 验 来 看, 的传统做法强调 考评的工具属性及激励作用, 它隐含着两个假设: 一是激 励 目 标 本 身 的 正 确 性 和 合 法 性; 二 是 体 这两项假设只是一种理想情形, 与政府内部的组 制内部各项考评目标与功能的一致性 。 事实上, “法 治 ” 织结构及现实环境存在距离, 更何 况 在 中 国 语 境 中, 必须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
④ ” 法治化特征, 政府在公众眼里才是合法的 。
( 二 ) 文献综述 境外法治评价研究可追溯至美国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法律与发展运动 ” 和“社会指标运 , 动” 开始侧重于政策评估 ( 主要是公共政策绩效评估 ) , 包括专门法律性政策评估, 后来发展为 法治评价 。1968 年, 美国学者伊万建 立 了 包 括 70 项 具 体 指 标 的 法 律 指 标 体 系 。 由 于 评 价 的 理 论方法研究直接服务于实证, 这类研究催生了实证性成 果, 如 世 界 银 行 全 球 治 理 指 标、 世界正义 、 工程指数, 亦如我国香港地区的“法 治 指 数 ” 台 湾 地 区 的“公 共 治 理 指 标 体 系 ” 等 等 。 2005 年, , , 国内首次引入“法治指数 ” 被视为“可量化 的 正 义 ” 指向评判公众守法意识的意愿以及对法律
: 《保守主义 》 , 1998 年版 。 刘军宁 第 103 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论法治国家 、 》 , 《法学杂志 》 , 2013 年第 6 期 。 姜明安 法治政府 、 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 《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 , 《改革 》 , 2003 年第 6 期 。 朱火弟 、 蒲勇键 :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 , 2005 年版 。 彭国甫等 第 184 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思想维度 》 , 《法律科学 》 , 2013 年第 5 期 。 侯学宾 、 姚建宗 : 《法治政府特征及建设途径 》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 , 2008 年第 2 期 。 马怀德 : 《依法行政干部读本 》 , 2004 年版 。 袁曙宏 、 宋功德 第 264 ~ 268 页, 人民出版社, : 《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 》 , 《理论参考 》 , 2005 年第 6 期 。 叶必丰 :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 , 《中国司法 》 , 2014 年第 11 期 。 王利明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二、 理念 、 文献与实证探索
( 一 ) 概念内涵及理念 狭义的法治与法治政府具有相同的内涵 ② , 核心在于规范和约束政府权力, 以尊重和保障人 权 。 简单而言, 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 以确 保 行 政 主 体 、 行政内容和行政程序的合法 权责法定是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 “透明廉洁 、 诚信负责和便民高效 是 法 治 政 府 的 性; 权从法出 、
③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首先 指 向 政 府 法 治 水 平 及 执 行 力, 任机制等 。 进而强化法治的结果导向与
公众满意度导向, 追求公信力。“政府公共权力的运行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支配性 、 强制性和惩罚 性, 在某种意义上还取决于作为相对人社会公众的同意 。 只 有 当 公 众 认 为 政 府 行 政 行 为 具 有 了
②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的基 而言, 法治政府强调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和依法办事 、 依法行政 。
本内容指向是政府依法律运行 。 政府绩效评价源自西方 的 公 共 管 理 运 动, 并成为政府管理创新 的手段 。 但由于政府组织 、 行为及目标的特殊性与复 杂 性, 过 去 半 个 多 世 纪 以 来, 学术界对此存 在着争论 。 菲利普 · J · 库 珀 将 其 定 位 于 一 种 市 场 责 任 机 制, 包 括 经 济 学 的 效 率 假 设、 采取成 — — 收益的分析方式 、 本— 按投入和产出的模式来确定绩效标准 、 以顾客满意为基础来定义市场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