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绘画空间发展的历程

浅析中国绘画空间发展的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中国绘画空间发展的历程
作者:黄保华 雷进进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6期

摘 要: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学科,空间是必谈的。要求画家在一个二维空间内,表现出一
个三维或四维的空间形态。附之一些特殊的艺术处理手法,使画作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和写实
性。

关键词:绘画;空间;审美
中图分类号:J2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176-01
一、魏晋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经济发展迅速,这为绘画
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不仅在绘画形式中出现了花鸟画、鞍马画等新的绘画形式,在绘画
门类方面也有所发展。简单的说,这一时期的绘画成就主要表现在:第一,卷轴画已经发展到
非常成熟的阶段并渐渐从其他艺术形式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新的绘画形式。第二,越来越多
的士族文人的参与,使得绘画形式及绘画理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绘画空间描绘在这一时期
的发展仍不太完善,但是已经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空间特点,这些绘画特点为未来绘画空间理论
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魏时期
汉魏时期,佛教传入,玄学兴起,社会的审美意识发生了深刻转变,以宣教功能为主的绘
画随时代的变化发生了衍变,成为了文人士大夫排遣心中情绪和表达主体意识的重要手段,这
样促使绘画技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把表现人物的内在神韵和精神风貌作为最高要求。谢赫
在品评晋代画家卫协时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
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他认为绘画在以前都是较为粗略的,到后来变的细致而精到,绘
画虽不注重形似,却体现出表现气韵的风采。另外,这时期的绘画空间的表现已经有了意象化
的倾向。逐渐摆脱了以前的那种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描绘,而向表现对象的神韵及画家主观思想
情感的方面发展。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及精神上的满足通过绘画的形式转移的画面
中。通过更多的线条,色彩的应用,来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使绘画空间逐渐向着主观
意象化的方向发展。

三、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的绘画,在空间描绘方面又有所发展,首先,它继承了传统绘画空间的描绘手
法;其次,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了传统绘画空间的描绘技法。以阎立本的《步辇图》与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的比较为例,相对于后者,《步辇图》在设色方面更加注重色彩的绚丽,在线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表现方面,圆润流畅的线条表现的非常明显,在构图方面,错综复杂的构图很好的将当时的场
景描绘出来,因此这一幅画成为唐代绘画的典型代表作品。

四、五代两宋时期
五代两宋时期,朝廷有了专门的画院并奖励技艺高超的画家,这为当时绘画发展提供了非
常好的机会。同时理学兴起,绘画崇尚“格物致知”、探求“理趣”,使得绘画逐渐完善,文人画
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正是文人将画与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才使得绘画范围更广泛,画面
更具有思想感情。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无论在风格上还是样式上,都继承了唐代的。比如孙位的《高逸图》
和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都是以工整的勾描,施以浓艳的色彩,体现出了张箮和周昉的风
格。

孙位的《高逸图》描绘的画面中有四个人物,这四个人形态、身高各异,而画面中通过各
种树木和石头,将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区分开,确又将他们连到同一个领域中。同样是人物
画,《韩熙载夜宴图》对空间的处理就较完美,他应用了连环画的形式将不同空间和时间下的
人物描绘在一张画面中,画面的空间也没有任何的间断,让人很轻松的就能理解画面的全部意
思。

两宋时期的绘画,青绿山水及水墨山水成为主角,青绿山水继承了当时的艺术成就,在技
法上,施以青绿色彩,而在构图方面,则与唐代时期的思想一致。简单的说,宋代时期的绘
画,在空间处理上基本解决了一些精神上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一个新的要求。“三远法”就是这
一时期提出来的,这些理论成就使中国传统绘画在空间表现上变得更加完善。

五、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得到极大发展,并成为主流。 “所谓文人画者,以气韵为主以写意为
辅,以笔情墨趣为高逸,以简单幽淡为神妙”。元代前期的赵孟頫提倡“作画贵有古意”,认为
运笔技巧书画同法,赵孟頫的《鹊华秋色》画面对山和树木的处理,用笔简练,笔墨疏淡,追
求韵味,主观化色彩浓郁,而且在线条的表现有书法的特点。画面空间没有了真实的视觉感,
代之而起的是主客交融后的意象显现,空间表现也体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到明清,画家更注重体会真山水,提倡写“胸中丘壑”。尤其是徐渭、陈
淳的写意风格,抛弃华丽的色彩,以痛快淋漓的笔墨代替了仔细入微的描摹,把文人画引入一
个新境地。徐渭的《牡丹礁石图》,画面笔墨淋漓,巧妙地表现出了雨后的芭蕉树和石块状
态。画面不画雨点,却让人感到全是水。明代董其昌的绘画实践,使笔墨的特性得以发挥,他
重视书与画的融会贯通,这点是将绘画引入内在意义的实现层面。

入清后,四僧、四王在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创新之间有各自的追求,使绘画空间表现更主观
性,并越发自由。石涛重视古法,却在笔墨表现领域有所开拓,形成明显的风貌。石涛《松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临泉图》,画面烟雾缭绕,空气清新,构图别致。画家用淡雅的笔墨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
有着深远意境的理想空间,画面空间因此也被晕染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正如石涛所说:“丘壑
自然之理,笔墨遇境逢缘。以意藏锋转折,收来解趣无边。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