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输电线路设计——环境保护措施浅析线路管理所——许洪明1 输电线路环境影响分析 (2)1.1 输电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 (2)1.2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2)1.3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2)2 电磁环境影响的环保措施 (3)3 生态保护措施 (3)3.1 合理布置根开节约塔基占地 (3)3.2 噪声防治措施 (4)3.3 水污染防治措施 (4)4 水土保持措施 (4)4.1 塔位永久占地 (5)4.1.1合理选择塔位 (5)4.1.2优化塔基断面测量 (5)4.1.3优化基础设计 (6)4.1.4 基面综合治理 (10)4.2 塔基施工区 (13)4.3 牵场地 (13)4.4 人抬道路 (14)4.5 对花木的保护措施 (14)4.6 施工预防和管理保护措施 (14)4.7 效益分析 (15)4.7.1 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措施 (16)4.7.2 塔位基面环境保护措施 (16)4.7.3 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17)1 输电线路环境影响分析1.1 输电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输电工程的环境影响,一般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线路走廊的土地占用、选线选址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和相容性,电磁环境影响,甚至景观影响等。
但是,当输电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无环境空气污染物产生、无工业废水产生、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电磁现象成为主要的环境影响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输电工程中,使得输电设计建设更符合环保的要求,如采用海拉瓦技术优化线路路径选择,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军事设施等环境敏感区;山区的杆塔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配合高低基础,以减少土方开挖和植被破坏;导线架设采用力放线技术和高塔高跨,可以减少树木砍伐或避免砍伐,且导线表面光洁,减少了运行中的电晕效应;合理布置导线的排列和采用紧凑型线路,降低线路周围的工频电磁场等。
1.2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输电工程中,高压电力线路和高压设备带电运行时,周围存在着交流50Hz的“工频电、磁场”。
电磁场对处在其中的人的作用,就是通常所说的“健康影响”或“生态效应”,工频电场与人体的作用将产生电荷在体的流动(电流),束缚电荷的极化(形成电偶极子)以及已经存在于组织中的电偶极子的转向。
工频磁场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导致感应电场和闭合的回路电流。
感应电动势的幅值和电流密度正比于回路的半径、组织的电导率以及磁通密度的变化率。
1.3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输电线路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是由项目建设过程中塔位基面平整、基础坑开挖、人抬道路修建及施工牵场地的平整扰动地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状植被所造成。
输电线路的施工建设具有跨距长、点分散等特点。
本线路除各塔基长期占用土地外,施工过程中线路和塔基仍需临时占用部分土地(如施工便道、施工堆料场等),使部分农作物、果树、高大乔木等遭到短期损坏。
人员及车辆进出,施工爆破等对当地居民及野生动物将产生不良影响。
各塔基基座浇筑时基面开挖,破坏了原有地貌及植被,使其产生水土流失。
因此需要工程的沿线的地质、水文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基础型式,做到在安全可靠的同时,又要保证基础设计先进,工程量相对较小,便于施工。
同时充分考虑水土保持的措施落实显得十分必要。
2 电磁环境影响的环保措施对邻近通信设施的影响采取较为彻底的防护处理。
对通信线路确有影响的地段,设计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对通信线路进行保护。
在送电线路影响围,如果有通信线路的电磁影响超过了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则可采用加装屏蔽线、安装放电器(保安器)、改变通信线路路由或改用通信光缆等措施予以解决。
对临近居民区段线路采取提高导线对地距离等措施满足电场强度的要求。
输电线路在跨越河流时,尽量不在水中立塔,避免线路对航运和河道泄洪能力的影响,并按相应的最高通航水位及最大空载船舶高度设计考虑足够的安全净空,以利航运安全。
线路与公路、通讯线、电力线、河流交叉跨越时,严格按照不影响其安全距离的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
3 生态保护措施3.1 合理布置根开节约塔基占地塔身坡度及根开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塔身主材和斜材规格、铁塔重量及基础作用力。
在进行铁塔结构布置和力分析的时候,根据电气荷载条件、气象条件和铁塔形式,找出合适的坡度和根开,使塔重指标做到最优,并综合考虑铁塔单基指标、基础工程量、占地面积、植被等情况,力求达到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
3.2 噪声防治措施(1)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减速缓行;靠近村庄施工时,加强管理,减少施工噪声对居民的直接影响;牵场远离居民区布置。
(2)禁止夜间施工。
如因连续作业要求需进行夜间施工,应向当地环保局报请批准,并告示村民。
3.3 水污染防治措施本线路跨越长乐江塔位均未侵占河道,运行过程对其无影响,但在施工过程还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体污染:1)塔位应尽量远离水体;2)在塔基附近远离水体处设置沉淀池(无砼衬砌),生活污水、施工机械设备冲洗、混凝土搅拌和基坑废水经隔油池后排入沉淀池处理后,自然蒸发、渗漏,施工废水不得排入河道;3)塔基施工应选在雨水较少的季节,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一般随挖随浇基础,另外应采取围护措施,防止土石方落入河流,对挖方应及时回填平整,恢复植被,植被恢复时,应尽可能采用本地物种。
4 水土保持措施送电线路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是由项目建设过程中塔位基面平整、基础坑开挖、弃土堆放、人抬道路修建及施工牵场地的平整扰动地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状植被所造成。
水土流失防治从塔位永久占地、塔基施工场地、牵场、人抬道路、施工管理等方面,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达到全面防止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
4.1 塔位永久占地4.1.1合理选择塔位合理选定路径及塔位,不仅是线路工程建设降低工程造价的需要,对环境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110kV输电线路铁塔根开一般都在10m以下,塔位地形条件对水土保持有一定影响,应充分利用航片选线的优势,优化路径、优选塔位。
在外业定位中采用线位结合的方式,避免塔位选在陡峭山坡上,尽量避开陡坡和有塌方、滑坡、冲沟的不良地质地段,尽可能选择较平缓的山坡通过,减少基础施工大量挖方,如丘陵地区塔位尽可能在丘陵顶部、宽厚的山梁部位,尽量避免靠近河沟岸边立塔,沟谷地带尽量避开坡角、沟口,无法避让时,对该类地质地段尽量采用直线转角塔或在塔头间隙和荷载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直线塔带小转角等措施,尽量避开恶劣的地形以选择合适的塔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1.2优化塔基断面测量塔基断面的测量直接关系到塔腿高度及基础露头的选择,从而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塔基断面的测量,对一般地形以塔位桩为中心测量12个方向的断面,复杂地形测量塔位平面地形图。
测量围根据铁塔的根开和所配的基础型式确定,测量平面示意图如4.1-1所示:4.1.3优化基础设计4.1.3.1基础选型优先选用原状土基础选用原状土基础可减小基坑开挖对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和力学边界条件的破坏。
在土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掏挖式基础、人工挖孔扩底桩或岩石基础,避免基坑采用“开挖—回填”方式,充分利用原状岩土力学性能,改善基础受力的同时,减少了土石方开挖量。
更为重要的是塔位原状岩土未遭破坏,有利于塔基稳定,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1.3.2铁塔全方位长短腿配合不等高基础主柱设计以往传统的山区输电线路基础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柱板式基础,铁塔采用等高腿,基础施工中需大幅削减边坡形成基础平台(如图4.1-2),由此而引发下列问题:1) 土石方开挖量大,不仅费用高,而且后遗症多,施工时若对弃土处理不好,会形成弃土滑坡,影响塔基安全稳定。
2) 塔位处易形成高边坡,若处理不好,极易崩塌,影响塔腿的长期安全运行,而线路上一般对高边坡处理办法不多,且费用高。
3) 塔基土石方的大量开挖,不仅改变了塔位处的自然地形、地貌,破坏了原有的植被,极易形成水土流失,对塔位环境造成损害而影响塔基稳定。
图4.1-2 传统的等长腿设计基础施工示意图图4.1-3 传统的等长腿设计工程实例现今随着设计技术的进步、设计理念的更新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特别是在近年来设计的山区线路就很重视环境保护,铁塔采用了全方位长短腿,减少了基降。
在基础方面也设计符合环境保护的基础型式,如掏挖基础、岩石基础。
图4.1-4 全方位长短腿设计基础施工示意图为了减少开方量、节省投资、少破坏山区植被,铁塔全方位长短腿设计是山区线路工程首选方案。
但如果铁塔高低腿高差大,则造成基面不易成型和高低基础面安全距离无法保证的情况。
在工程实践中,铁塔长短腿方案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
如图4.1-4所示,铁塔设计采用全方位长短腿设计后,塔位处基面土石方量有较大的减小,但塔位处的仍会形成2个小“簸箕”,对塔位的原始地貌和植被仍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施工弃土处理不当,亦易引起基础滑移或滑坡,危及基础的安全稳定。
山区线路每个塔位的微地形是不同的,一基塔的四个塔腿处在不同高程是常常遇到的事情。
铁塔长短腿的使用,由于不能做到无级调整,往往只能达到基本上同原自然地形、地貌吻合,会留下一定围的高差需要用基础主柱高度去调整。
为贯彻“环境友好型输电线路”的设计理念,结合以往工程设计的成功经验,山区、丘陵等地区线路设计均采用不等高基础配合铁塔长短腿的设计模式。
铁塔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的配合使用(如图 4.1-5、4.1-6),有效地解决了前期工程中出现的小“簸箕”问题,做到少开或不开基面,达到近乎完美的最佳效果。
本工程塔型的规划均设计成全方位高低腿塔型,即四条塔腿均可根据实际地形进行调节组合,以适应塔位处的地形条件。
最高腿与最低腿相差6m,设计级差从常规的1.5m缩短为1.0m,再配合高低基础(基础露头一般从0.2m~2.2m)调节基础露头,作为塔腿长度的调节补充,一般塔位均能做到“零基面”,对特别陡的塔位也能通过接腿加长或设计塔脚架、增加立柱露头等形式基本做到不降基面,使输电线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图4.1-5 铁塔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应用(a)图4.1-6 铁塔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应用(b)图4.1-7 铁塔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应用工程实例4.1.4 基面综合治理4.1.4.1 弃土堆放无论采用何种基础型式,基坑开挖时尽可能采取以“坑壁”代替基础模板方式,减少土石方开挖量,以避免大开挖。
采用大开挖基础的塔位,以往线路由于基础加高程度和基础保护围值的限制,即使采用全方位长短腿与高低基础配合,很多塔位仍然形成塔腿小基面,如图4.1-8所示,设计时可以将通常基础露头保留值0.2m以及基础保护帽的高度充分利用起来,要求施工单位对塔腿小平台必须按原自然坡度夯实回填(但不掩埋塔腿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