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辣椒、黄瓜、蚕豆)》
一课的预设与生成
一、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动手制作为主的造型来表现内容的,预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辣椒、黄瓜和蚕豆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在设计活动中,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成品,并能作为小礼物送给家人或朋友,体验一种成功的喜悦。
(1)、学生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使其感受、掌握面塑的特性。
(2)、运用面塑技法结合基本形状制作不同的形象。
(3)、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并养成踏实、认真的良好习惯。
二、落实过程:
(1)、导入:“蔬菜人人都要吃,辣椒、黄瓜、蚕豆都吃过,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它们的形状,再思考一下如果来制作这几个蔬菜,会用到哪些颜色的面和哪些技法?”然后欣赏一些事先做好的辣椒、黄瓜、蚕豆的面塑作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2)、介绍材料和工具及形状:
1、老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工具做出这些漂亮的作品的吗?
2、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摆放的工具,充分体验材料的特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能在其中发现一些新问题。
如:学生观察到各个蔬菜作品的颜色不相同,形状不相同,思考面塑表达形象的要素。
3、解决问题:
基本技法介绍:让学生自己在短时间内,随意捏制一件小作品,来总结出所用方法。
例如:搓圆形——这几个蔬菜都要从圆形转化,水滴形——辣椒和黄瓜就是从水滴形转化而来。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用到不同的工具,这样可以边熟悉工具边练习不同的技法,熟悉工具和技法操作有机结合。
4、学生作业:以个人为单位完成三件简单的作品(分别为辣椒、黄瓜、蚕豆)。
设计意图:发挥个人特长与见解,各自发挥,独自完成,各显其能。
5、作品展示。
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同学们的作品,互相评价作品并提出手法上的不足与改进意见,激发大家热爱面塑艺术,欣赏大量的面塑作品,使学生了解有关面塑的一些知识、技法。
三、所遇困难:
(1)、有的同学在制作过程中,面团表面有裂纹,那时因为用力不够。
(2)、在制作方法上有些笨拙,,这是因为学生手法僵硬,没有柔性,只有勤加练习,才能从中体会到手法与面团最佳融合的点,才能做出最好的作品。
(3)有的同学做出来的形状比较呆板,没有灵气,比如叶片太厚实,水滴形不够尖,这是因为手法手感欠缺,练习得太少。
四、解决困难:
1)观看老师做的作品,让学生互相交流,感受作品的造型,仔细观察作品的细节,寻找最能体现手上功夫的地方,总结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或改进的手法。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平时注意观察,联系自己的在练习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做到“胸有成竹”。
(3)多练习、反复练习,越是枯燥的动作越是要反复练习,,作到手熟、眼熟、心熟,手眼心一体,,作到随心所欲。
五、收获与体会:
(1)、有的学生担心没有美术基础能不能学好面塑。
我给出的解释是,有美术基础当然最好,毕竟象色彩的搭配,作品的比例,主题的体现,跟美术密不可分。
但没有美术基础也没关系,因为面塑跟美术有很大区别,比如面塑里搓一个圆球很容易,只要几秒钟,但美术里画个圆球就不是几秒能解决的了。
其他的如条形、水滴形、叶子形用面团搓起来其实很方便也很简单,这样也给了一些绘画不太好的学生一个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课后延伸”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了解,认识了面塑,同时更加热爱我国民族的、传统的面塑艺术。
总之,虽然只是一节普通的制作课,但是,经过老师课前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学到很多的东西,不但有课本上的知识,技能,还会生成一些好的品质、习惯、及新的思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