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科】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论文级别】本科生【题名】中国近代教育家王力【所属分类】社会科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关键词语】近现代;民办学校; 教育【中文摘要】本文结合史实,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归纳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对近代中国教育家王力进行考察。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形成论点,取得研究成果。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3年小学毕业后失学。
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
1924 年入上海南方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
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
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
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
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
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60年来,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6年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学界自《马氏文通》以来因袭英语语法研究的状况提出批评,同时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1937年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指出系词在古代汉语里不是必要的,汉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动词,这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
摘自《王力故居》《北京大学图书馆》王先生对中国语言学有多方面的建树。
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他继续探讨语法革新的途径,发表了《中国文法学初探》和《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两篇论文,还推出了自己语言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中国音韵学》(五十年代改名《汉语音韵学》)。
这是他用现代语音学理论方法,把素称绝学的传统音韵学加以整理、阐释,使之现代化,成为有条不紊的科学音韵学教科书,既有功于古人,又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掌握了音韵学知识,直到现在还是广大读者学习、研究音韵学的重要参考书。
王先生同时还撰写了多篇音韵学论文,《上古韵母系统研究》提出了脂、微分部,这是对古音分部研究的一项突破。
来源:在西南联大时,他讲授“中国现代语法”和|“语言学概要”,1938年写出《中国现代语法》讲义,三易其稿,分作《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两部书,于1944、1945年先后出版。
王先生借鉴西方语法理论,重视汉语语法特点,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时期。
在中山大学任教时,他把曾在西南联大开过的一门“诗法”课的讲义,加以整理、充实,写成了《汉语诗律学》,开创性地从语言学角度深入研究文体特点,所建立的严密的科学系统,至今还难以超越。
此书于1958年正式出版王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最久,也是他在语言学多个分支学科作出重要贡献最多的时期。
1954年他来到北大,招收了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生,开出了一门新课“汉语史”,综合他人和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写成讲义,三易其稿,出版了《汉语史稿》(1957-1958)。
此后二十多年他围绕汉语史作了一系列研究,对《汉语史稿》作了一次全面的修订。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先后完成了《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三部类别史。
在汉语史的研究中,王先生强调语言的历史发展,强调语言的系统性、社会性、时代性和地域性,重视语言发展规律的揭示。
从理论到实践为创建汉语史学科作出了无人可比的卓越贡献。
来源:六十年代撰写的《中国语言学史》开启了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观点总结我国语言研究历史的先河。
七十年代撰写的《同源字典》,以科学的训诂学作基础,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同源字必须是古音双声兼叠韵,必须有训诂的根据,开启了汉语语源学研究的新阶段。
王先生六十年代主编的《古代汉语》采取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方式,推出了一个新的教学体系,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出版以来,一直被全国高校用作古代汉语课的首选教材,年年重印,总印数一、二册已超过两百万册,三、四册也都接近两百万册。
影响遍及国内外。
文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者多“家置一部”,其价值远超出语言学的范围。
1984年王先生还应中华书局之约开始撰写古汉语字典,去世前完成了子、丑、寅、卯前四集,后八集由他的学生按照他的嘱托和所定的体例编写完成,出版了《王力古汉语字典》(2000年)。
四十年代王先生就写过《理想的字典》并发表了《了一小字典》样稿;耄耋之年还启动这样的大项目,以“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馀勇写千篇”的气概,去完成酝酿了四十多年的宿愿。
这部字典成于众手,虽未能达到王先生预期的要求,但还是努力贯彻了他的指导思想,在词典科学化方面作出了多项努力,揭开了汉语历史词典编写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王先生在音韵学、语法学、诗律学、汉语史、语言研究史、语源学、历史词典学和古汉语教材建设等八个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外,他三十年代撰写的《江浙人学习国语法》,四十年代发表的《汉越语研究》,也是在方言研究、汉藏语研究方面的经典性的著作。
王先生固然语言学著述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又在培养语言学人才方面有卓著勋劳。
他在中山大学办起了我国第一个语言学系。
后来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也长期处在他的领导和指导之下。
半个世纪以来,王先生培养我国语言学人才的成就,也远非一般学者所可比拟。
他直接间接教过的学生,从清华到北大,决不止三千之数,说是“桃李满天下”,一点也不夸张。
不少学生成了海内外语言学的著名学者,如张清常、朱德熙(北京)、董同龢、许世瑛(台湾)、张琨(美国),还有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英国学者韩礼德(M.A.K.Halliday)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编辑出版的《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前言》在综述了王先生各方面的主要成就后,说:“还有在词汇学、语言逻辑、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普及语言知识等各个方面,王力教授也有十分大的贡献。
因此,说他是开创汉语现代化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大师,绝非过誉。
”是的,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界,涌现出了一批大家,群星璀璨。
王先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是一代语言学宗师。
周祖谟先生撰写的《王力墓志》云:“王力教授乃当代杰出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秉性敦厚,待人以诚。
不矜己长,不攻人短,予人者多,取于人者少。
著作等身,桃李三千。
捐资十馀万,以奖励后进。
衷心爱国,年迈弥坚。
”它精要地表述了王先生的美德懿行。
王先生的历史地位及其对新中国语言学所做的巨大贡献,本来是众所公认的,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却有一股风刮到中国学坛,在文学界、史学界都有表现;而在语言学界的具体表现则是“扬李抑王”。
有人屡屡拿王力先生和李方桂先生对比,极褒李先生而剧贬王先生。
他们常好称道赵元任先生是“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先生是“非汉语语言学之父”。
我们无意贬低两位先生对中国语言学所做的巨大贡献,却不能不指出,其实这只是某些人推崇自我的一种说法,并非学界共识。
更有甚者,有人歪曲事实,说什么:“四十年代是上古音声母研究的分岔点。
面对谐声字这批资料,王力先生的路线是总退却。
李方桂、董同龢两位的路线是继续前进。
”公然诋毁王先生是“旁支别派”,要把王先生逐出语言学主流。
这只能使我们想起韩愈的诗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历史是公正的,我们深信,王先生的光焰决不会因为这些可笑的贬抑而趋暗淡;他的道德文章、他的光辉学术成就,必将永载中华史册。
王力先生是第二代人中的突出代表。
他1926-1927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写的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就是他为中国语言学现代化递上的第一份研究成果,得到了指导老师梁启超先生的高度肯定。
梁先生在封面上写了一个总批:“精思妙悟,为斯学辟一新途径。
”里面还有“卓越千古,推倒一时”的评语。
接着,他进入法国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音学,1931年以《博白方音实验录》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这是他为中国语音研究、方言研究现代化作出的探索。
王先生1932年回国,任教清华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任教中山大学、岭南大学;1954年奉命率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直在北大任教到1986年去世。
综观王先生一生,他在我国数所大学、名校从事语言学教学、语言研究五十四年,直到他病重住院前的一天,还写了三百多字古汉语字典手稿。
不久辞世。
总之,王先生从巴黎留学回国后,一直在国内任教,他“一生不懈的事业是治学和树人。
”他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以及《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以《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
在40年代,王力的语法著作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都对汉语语法研究起了重要的影响。
王力先生毕生作品包括: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王力著)诗文选讲(王力著)王力文集.第二十卷(王力著)清代古音学(王力著)王力文集.第八卷,同源字典(王力, 著) 汉语词汇史(王力, 著)汉语语法史(王力,著)王力文集(王力著)王力文集.第十七卷,音韵通论上古音(王力, 著)中国语言学史(王力, 著)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著)同源字典(王力著)怎样写学术论文(王力著)古代汉语常识(王力著)音韵学初步: 献给叶圣陶先生(王力著)汉语语音史(王力著)中国古文法(王力著)词类(王力著)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著)王力论学新著(王力著) 古代汉语(王力著)诗词格律(王力著)语法和语法教学: 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主编)广州话浅说(王力著)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楚辞韵读(王力著)诗经韵读(王力著)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 著)汉语诗律学(王力著)汉语音韵(王力著)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著)汉语诗律学(王力著)古代汉语(王力著)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中国音韵学(王力著)王力诗论(王力著)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著)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著)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著)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汉语讲话(王力)汉语史稿(王力著)汉语史稿(王力)汉语史稿(王力著)汉语音韵学: 中国音韵学(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王力)王力文集: 语言理论,中国语言学,古汉语概论,语法理(王力)王力文集: 文字,字典,词汇,文学语言,语文教学,古(王力)王力文集: 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王力)王力文集: 中古音等韵及其他(王力) 王力文集: 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王力)诗词格律(王力著)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老子究研(王力著)汉语浅谈(王力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诗词格律(王力著)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爱(热拉尔迪著)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少女的梦(吉德著)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编著)词类(王力著)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王力著)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汉语史论文集(王力著)江浙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王力语言学论文集(王力,著)中国语文概论(王力,著)雅柯布森文集(雅科布松,著)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图典(王力,主编)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王力词律学(王力,著)王力近体诗格律学(王力,著)古代汉语常识(王力,著)王力汉语散论(王力,著)语文讲话(王力,著)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著)王力选集(王力,著)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王力,著)汉语音韵(王力著)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汉语诗律学(王力著)晴天(王力著)晴天(王力著)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晴天(王力著)晴天(王力著)希腊文学(王力著)巴士特(王力著/孙逸著)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王力著) 诗经韵读(王力,著)古体诗律学(王力,著) 曲律学(王力,著)现代诗律学(王力,著)王力散文: 龙虫并雕齐琐语(王力,著) 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著/郑逸梅著/刘铁冷著)汉语音韵(王力(WANG LI)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