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减震、隔震设计
上部结构底板及基础上圈梁
滑移隔 震装置
圆锥棒限 位阻尼器
基础下 圈梁
3.滚珠及滚轴隔震 用高强合金制成的滚珠或滚轴涂以防锈或润滑涂层后置于上部
结构与基础之间,地震作用下,滚珠或滚轴滚动而达到隔震目的。 滚珠隔震可以将滚珠做成圆形置于平板或凹板上,也可将滚珠做成 椭圆形以形成恢复力;而滚轴隔震通常做成上、下两层彼此垂直的 滚轴,以保证能在两个方向上滑动。滚珠或滚轴能把地面运动几乎 全部隔开,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
U型软钢板
滚珠或滚轴
8.2.3 基础隔震结构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隔震设计提出了分部设计法和水平减震系 数的概念。分部设计方法是把整个基础隔震结构体系分成上部结构 (隔震层以上结构)、隔震层、隔震层以下结构和基础四部分,分别 进行设计。
水平减震系数
( i ) max / 0.7 i Qgi / Qi
隔震层
加
速
度
反
上部
应
结构
下部结构
A 小阻尼
位移 反应
大阻尼 T0
B
C T1
周期(s)
A T0
小阻尼 B
C 大阻尼
T1
周期(s)
隔震前结构周期
隔震结构周期
结构隔震体系主要适用于下列工程: (1)地震区的民用建筑,例如住宅、办公室、教学楼、
宿舍楼、剧院、旅馆、大商场等。 (2)地震区的生命线工程,例如:医院、急救中心、指挥中
震害表明,将建筑结构设计为“延性结构体系” 是适宜的,对抗震是有利的。
刚性结构
柔性结构
延性结构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是指在工程结构的特定部位, 装设某种装置(如隔震垫等),或某种机构(如消 能支撑;消能剪力墙;消能节点;消能器等),或 某种子结构(如调频质量等),或施加外力(外部 能量输入),以改变或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或动力 作用。
增大阻尼
橡胶板 铅芯 钢板
2.滑移隔震 这种隔震方法是在房屋基础顶面设置滑移层。风载或
小地震时,静摩擦力使结构固结于基础之上,大震时,静 摩擦力被克服,结构水平滑动,地震作用减小,滑移层间 摩擦阻尼同时消耗地震能量。为控制滑移层间的摩擦力以 满足隔震要求,通常采用的滑移层材料为钢摩擦滑板、石 墨、砂料、涂层垫层及聚四氟乙烯等
mn mn-1
m2
m1 kh
zeq
图8.16 隔震结构 计算简图
Mx Cx K h x Mxg
n
Kii
eq
i 1
Kh
n
Kh Ki i 1
8.2.3 基础隔震结构设计
2.隔震层上部结构的抗震计算 隔震层上部结构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或时程分析法。
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时,计算简图可采用图8.16所示的剪切型结构 模型。
8.2.2常用隔震方法
1.橡胶垫隔震 夹层橡胶垫是最常见的隔震装置,基本构造如图8.12所示,由
薄橡胶片与钢板分层交替叠合,经高温硫化粘结而成。薄钢板可限 制橡胶片的横向变形,但对橡胶片的剪切变形影响很小,因此,支 座的竖向刚度很大,而水平刚度却很小。
保护橡胶
立面图
断面图
ds 直径D
中间钢板 橡胶层 翼缘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 可采用矩形分布,但应对反应谱曲线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进 行折减,即乘以“水平向减震系数”。
表12.2.7 隔震层以上结构抗震措施要求与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对应关系
水平向减震系数
≥0.45
<0.45
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加速度)
9 (0.40g)
9(0.40g)
8(0.20g)
8 (0.30g)
8(0.30g)
7(0.15g)
8 (0.20g)
8(0.20g)
7(0.10g)
7 (0.15g)
7(0.15g)
第8章 结构隔震及减震设计
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
⒈了解结构减震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 ⒉了解基础隔震设计原理和方法 ⒊了解消能减震设计原理和方法
导入案例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成祖永乐帝从1406年起历时14 年建造的一座皇城,城内数百个大小不同的建筑物排列成 一个巨大的建筑群。这座现存的中世纪木结构建筑群虽然 在地震区内,但受到的地震灾害却很少。为什么呢?在 1975年开始的故宫设备配管工程中,从中枢部位地下56m处挖掘出略带粘性的物质,检查结果是一层煮过的糯 米拌石灰。
混合控制技术
作动器拖动附加质量阻 尼器AMD (Active Mass Damper)
隔震结构体系 消能减震体系
TMD被动控制体系
AMD主动控制体系
8.2 基础隔震设计原理及方法
8.2.1 基础隔震原理
结构隔震是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之一。基础隔震设计的基本 思想是在结构物地面以上部分的底部设置隔震层,使之与固结于地 基中的基础顶面分离开,从而限制地震动向结构的传递
7(0.10g)
7 (0.10g)
7(0.10g)
6(0.05g)
8.2.3 基础隔震结构设计
1.动力分析模型 隔震建筑系统的动力分析模型可根据具体构侧移 刚度远大于隔震层的水平刚度时,可以近似认为上部结构是 一个刚体,从而将隔震结构简化为单质点模型进行分析,其 动力平衡方程形式为
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建在大理石高台之上,下面有这样 一层柔软的糯米层,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建筑物与地震 隔离开来,使建筑物免遭震害。
8.1概 述
在抗震设计的早期,人们曾试图将建筑结构设 计为“刚性结构体系”,要求其不发生强度破坏。 但该种结构体系不经济,且较难实现;人们还设想 了“柔性结构体系”,即通过减小结构的刚性来避 免结构与地面运动发生共振,从而减小地震作用。 但该种结构体系层间位移较大,在很多情况下不能 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心、水厂、电厂、粮食加工厂、通信中心、交通枢纽、 机场等。 (3)地震区的重要建筑结构物,例如:重要历史性建筑、博 物馆、重要纪念性建筑物、文物或档案馆、重要图书资 料馆、法院、监狱、危险品仓库、有核辐射装置等。 (4)内部有重要仪器设备的建筑结构物,例如,计算机中 心、精密仪器中心、实验中心、检测中心等。 (5)桥梁、架空输水渠、雷达站、天文台等重要结构物。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按技术方法分类:
①隔震技术;
③质量调谐减震技术;
②消能减震技术; ④主动控制技术;
⑤混合控制技术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
①调谐质量阻尼器” TMD
(Tuned Mass Damper)
②调谐液体阻尼器”TLD
(Tuned Liquid Damper)
隔震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
被动调谐减震技术
主动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