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血液学检验: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2
临床血液学检验: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2
溶血的实验室指标
参考值
0.5%~1.5% 24~84×109/L
2~3 0~0.6% 0%~0.6%
>20%
2~4:1 5.1~17.1μmol/L
1.7~10.2μmol/L
溶血情况
↑ ↑ ↑ ↑ ↑ 核分裂细胞增 多、核染色质 小体及卡 波环
↓或倒置 ↑↑
间胆为主
20
项目
尿胆原 粪胆原 血清游离Hb 血清结合珠蛋白 Hb尿 Rous试验 血清乳酸脱氢酶 尿酸 红细胞寿命 CrT1/2
4
发病机制
dUMP → dTMP → dTTP → DNA
CH3-B12是转甲基酶的辅酶, 起转移“ -CH3 ”的作用
FH4 →N5-CH3.FH4 -→CH3 →参与合成重要甲基化合 物
缺乏叶酸、 B12→ “-C” 传递障碍 → dTMP/ dTTP合成受 阻 → 影响DNA合成→使细胞体积增大而不分裂 → 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
17
二、红细胞外部因素(后天获得性为主)
1、 物理与机械因素:
人工瓣膜、微血管病性溶血、行军性HB尿
2、 化学因素:
苯肼等
3、 免疫因素 4、 感染及PNH
18
诊断步骤:
1 确定是否为溶血
19
项目 网织红细胞
计数 绝对数
RPI 异形红细胞 嗜多色红细胞
骨髓 红系增生
粒红比例 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检验:血、尿和粪便常规,末梢 血细胞形态学改变。
28
不同类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选择
29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脆性试验,自身溶血试验; G6PD筛检试验,PK检测; Hb 电 泳 检 测 , HbA2 、 HbF 、 HbH 、 HbBart试验; 热不稳定试验,异丙醇沉淀试验等。
30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
直接和间接Coombs试验; 冷凝集素检测; 冷热溶血素试验; 血清蛋白电泳。
31
获得性机械性损伤致溶血性贫血:
可见异常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 常见于 血管内溶血、肿瘤化疗、人工心瓣膜、 DIC和TTP。
有溶血,无贫血。
【溶贫临床分类】
一、RBC内部异常(先天性占多数)
1、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缺陷:HS、HE
16
2、遗传性红细胞内酶缺乏:
G6PD缺乏、PK缺乏
3、遗传性血红蛋白病:
珠蛋白肽链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 珠蛋白肽链质的异常(异常HB病)
4、获得性红细胞膜锚连膜蛋白(GPI)异常:
PNH
kidneys
liver
metHb
haptoglobinhemoglobin
complex
globin ferriheme (Fe3+)
binds to hemopexin & albumin
27
3. 寻找溶血的原因
病史:性别、年龄、种族、职业、 遗传病、 旅行史等。
体检:贫血的程度、黄疸、肝、脾 大小等。
7
巨RBC: Φ> 15µm
8
骨髓:
增生明显活跃; 老浆幼核; 巨幼红占10%~50%; 治疗开始6~24小时后即改善; N分叶过多要早于巨幼红细胞; 粒系巨型变治疗后恢复迟于巨幼红细胞; 巨幼红细胞糖原染色阴性。
9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
幼红细胞可见巨幼样改变,可见Howell-Jolly小体
10
常见
25
特征
血管内溶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红细胞脆性改变 变化小
血红蛋白血症 >100mg / dl
血红蛋白尿 尿含铁血黄素 骨髓再障危象 LDH
常见 慢性可见 少见 增高
血管外溶血
多有改变 轻度增高
无或轻微 一般阴性 急性加重时可见 轻度增高
26
free Hb (a2b2 tetramers)
Hb dimers
Haptoglobin(Hp)
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易见核分裂象,可见
Howell-Jolly小体,表明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23
2 明确场所
—确定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24
特征
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
病因 RBC破坏场所 病程
后天因素多见 血管内 急性多见
贫血、黄疸 肝、脾大
常见 少见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少见
遗传因素多见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常为慢性,可急性 加重 常见 常见
12
鉴别诊断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ANLL(M6) MDS 其它原因所致的大细胞性贫血
13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中的应用
14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HA
溶血性贫血指RBC破坏增多、增速 (非自然衰老而破坏),并超过造血 补偿能力范围(6~8倍)而发生的一 种贫血。
15
溶血性疾病:
5
临床表现
1.慢性进行性贫血,并见有贫血 的一般症状。
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及舌炎。舌质红、乳头萎缩、舌面光滑。
3.神经系统症状:乏力,手足麻木、感觉 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
6
检验
血象:
最突出表现为大卵圆形RBC增多和N核分叶过多; MCV, MCH增大; 重症病例常呈全血细胞减少, 网织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1
第四节 巨幼细胞贫血中的应用
2
巨幼细胞性贫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MgA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由于叶酸及(或)维 生素B12缺乏等导致DNA合成障碍所致的 贫血。
特点
外周血RBC体积增大,N核右移, 可三少; 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
3
病因
(一)维生素B12缺乏症
参考值
溶血情况
≤1:20(+) 68~473 µmol / D
<40mg/L 0.5~1.5g /L
— — 104~245U/L 90~420µmol / L
25~32天
≥1:40(+) ↑ 血管内溶血↑ ↓ + + ↑ ↑
缩短
21
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 有核RBC见于外周血涂片中
22
溶血性贫血骨髓象
生化检验
血清叶酸<6.91nmol/L(<3ng/m1)、 红细胞叶酸<227nmol/L(<lOO ng/m1) 诊断为叶酸缺乏。
血清维生素B12 < 74pmol/L(<100 pg/m1)伴红细胞叶酸低于正常, 诊断为维生素B12缺乏。
11
诊断
临床表现:贫血,消化道,NS 血常规 骨髓检查 生化检测
1.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 2.吸收障碍
缺乏内因子 小肠疾病 某些药物影响小肠内维生素B12的吸收 阔节裂头绦虫, 细菌繁殖 胃泌素瘤和慢性胰腺炎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3.利用障碍 、抗代谢药物
(二)叶酸缺乏症
1.摄入不足 2.肠道吸收不良 3.利用障碍 4.丢失过多、抗代谢药物
(三)维生素B12或叶酸治疗无效的DNA合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