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梳理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梳理

00
1本周我们所学的知识主要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有以下主要知识点(需熟记)
一、点的坐标:⑴在坐标系中已知点标出它的坐标:过点分别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在x 轴上的垂足所表示的数即是点的横坐标,在y 轴上的垂足所表示的数即是纵坐标,坐标需写成(x,y),(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

⑵已知点的坐标在坐标
系中描出点。

分别在x 轴与y 轴上找到表示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点,过这两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两线的交点即是所求的点。

练习:如图1,请在坐标系中写出下点A 、B 的坐标,并描出点C (5,2),D (-4,-3) 二、不同位置下点的坐标特征:(如图2) a 、象限点:第一象限点(+,+),第二象限点(-,+)第三象限点(-,-)第四象限点(+,-) b 、坐标轴上的点:x 轴上点(x,0),y 轴上点(0,y)
注: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例、若A (a,b)为第二象限点,则M (-a,b+1)在第 象限。

分析:方法一:推理法,点A 为第二象限的点,所以a 为负数,b 为正数,所以可推知M(-a,b+1)中,-a 为正数,b+1为正数,即M (+,+)所以M 在第一象限。

方法二:取特殊值
法:若A (a,b)为第二象限点则a 为负数,b 为正数,不妨设
a=-1。

,b=1,代入横、纵坐标得-a=-(-1)=1,b+1=1+1=2,即此时M
坐标为(1,2)在第一象限,故可判定M (-a.b+1)在第一象限。

类似的,点P (-a 2-1,|b|+2)一定在第 象限。

例、若A(x,y),x+y<0,xy>0,则点A 在第 象限。

分析:xy>0说明x 与y 同号,(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又x+y<0,所以x 与y 应同为负,(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即A (-,-)在第三象限。

类似的,若A (x,y),xy=0,那么A 在 ,
分析:xy=0,说明x 与y 至少有一个是0,分为三种情况:1、x=0,y ≠0(y 轴上),2、x ≠0,y=0(x 轴上),3、x,y 均为0(原点)。

所以答案为:点A 在坐标轴上。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到x 轴的距离=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 轴的距离=横坐标的绝对值。

即A(x,y),到x 轴的距离=|y|,到y 轴的距离=|x|
例、若点A 到x 轴的距离为5,到y 轴的距离为4则A 的坐标为
分析 :到x 轴的距离为5说明点A 的|纵坐标|=5,则纵坐标为5或-5,到y 轴的距离为4,说明|横坐标|=4,则横坐标为4或-4。

综述,点A 的坐标为(4,5)、(4,-5)、(-4,5)、(-4,-5)。

类似的,若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6,且在第二象限,则点M 坐标为 (前两个条件的分析方法一样,可和四个分类,再加上点M 在第二象限,可知点M 坐标符号为(-,+),便可确定答案。


四、对称两点的坐标特征:1、关于x 轴对称两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 轴对称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3、关于原点对称两点: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即:若A (a,b) ,B(a,-b), 则A 与B 关于x 轴对称,若A (a,b), B(-a,b),则A 与B 关于y 轴对称。

若A (a,b),B(-a,-b),则A 与B 关于原点对称。

例 点A (3,-4)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图2
y x 1
23
4
5
-1-2
-3
-4
-512345-1-2-3-4-5A
o
B C D y
x
1
2
345
-1-2
-3
-4-512345-1-2-3-4-5A B
o D C y x
12345-1-2
-3
-4
-512345-1-2-3-4-5D B
o A C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 。

例 点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N (-3,-5)则M 坐标为 。

五、同一水平线(平行于x 轴的直线)、铅直线(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特征:1、同一水平线(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同,2、同一铅直线(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同。

即若A (a,b), B(a,c)则点A 、B 在同一水平线(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若M (a,b),N(c,b),则点M 、N 在同一铅直线(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

例 如图3:矩形ABCD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若点A
(3.2,1.9),点C(-4,-2),则点B 坐标为 ,点D 坐标为 分析:点B 坐标的确定:左右看,同一水平线上有点A (3.2,1.9),所以点B 纵坐标为1.9(同一水平线上的点:纵坐标相同),上下看,同一铅直线上有点C (-4,-2),所以,点B 的横坐标为-4(同一铅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同),综述,点B 坐标为(-4,1.9),另点D 亦可同理得到坐标为(3.2,-2)。

类似的,如图若A (-5,3.4),B(-3,0),C(4,0),则点D 坐标为 分析:原理与例1相同,不过还要加上平行四边形对边的长度相同一致这一性质。

六、水平线段(在水平线上的线段)与铅直线段(在铅直线上的线段)的长度:水平线段长度=两端点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铅直线段长度=两端点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即如图 B (-3,1),C(-4,1),A(2,3),D(2,1)则BC=|(-3)-4|=7, AD=|3-1|=2 例:如图5,若B (-3,1),C(-4,1),A(2,3),求S ∆ABC
分析:作AD ⊥BC 于D ,则S ∆ABC =,BC ×AD ,BC 为水平线段,所以BC=|(-3)-4|=7,AD 是铅直线段,所以AD=|3-1|=2
故S ∆ABC =,BC ×AD = ×7×2=7
七、用坐标表示平移:1、点的平移规则:平移a 个单位长度:向左平移→横坐标减a,向右平移→横坐标+a,向上平移→纵坐标+a,向下平移→纵坐标-a,反之亦然。

2、图形的整体平移:找到所有关键点(如多边形的顶点,线段的端点等)进行平移
例:如图6,若将点A 平移至A 1(-4,-2),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分析:首先要从图形中的对应点的坐标分析出平移过程,然后确定各关键点的坐标及对应点的坐标,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解:由图可知A (4,3),B (3,1)C (1,2)
∴当A 移至A1(-4,-2)时(横坐标-8,纵坐标-5),B1(-5,-4)C1(-7,-3)则△A1B1C1如图所示(图形略)
以上为本章节中主要知识点,需理解记忆,灵活运用。

本章节中另外有些常见题型的解法也应熟记,如下:
图3 图4 图5 12
12
12
图6
题型1:如图7,若湖心亭(-2,3)狮虎园(5,1)则其它地点的坐标分别是多少? 分析:首先应分析出坐标系的位置,两地的|横坐标之差|=7,又两地在图中的水平距离=7个单位长
度,所以,可知本
图中横轴上每个
单位长度表示1个单位长度为y 题型2:如图9,若(3,135)表示点A 的位置,那么点B 的位置应用用序数对 来表示。

分析:用有序数对来表示某个位置,需首先分析出有序数对中约定好的每个数的实际意义,不难发现,A
(3,1350
)表示的意义是,点A 在由内到外的第三个
圆周上,在1350
方向线上,因此,本题的约定就是:有序数对的第1个数表示点所在的圆(由内到外的数),
第2个数表示点所在的方向线,因此,点B 的位置应用有序数对(5,45)来表示。

题型3求网格中多边形的面积 例:如图10,若B (-3,1),C(-4,1),A(2,3),求S ∆ABC 过程见知识点六 类似的,如图11根据图形条件求S 四边形ABCD
分析:经过如图切割,S 四边形ABCD=S △ABO +S △BMC +S △CND +S 矩形MONC
分别用图10例的方法去求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