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怎样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原子和单核离子半径大小比较“三步曲”:
第一步
...先看电子层数,因为其半径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其半径越大。

第二步
...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看核电荷数,因为核电荷数的多少是影响半径大小的次要因素。

而核电荷数越多,其半径越小。

第三步
...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相同的情况下看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影响半径大小的最小因素。

核外电子数越多,其半径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三步不可颠倒。

一、原子半径的比较
(一)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主要看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则原子的半径越大。

如rN<rP<rAs<rSb rLi<rNa<rK<rRb;
(二)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主要看核电荷数的多少。

核电荷数越多,则原子的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如rNa>rMg>rAl;rN>rO>rF;rP>rS>rCl;
二、离子半径的比较
(一)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的大小,主要看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则离子半径越大。

如rF-<rCl-<rBr-<rI-;rLi+<rNa+<rK+<rRb+;
(二)同周期主族元素离子半径的大小,由于离子有阴、阳离子之分,因此,同周期主族元素离子半径的比较,有两种情况:
①同周期主族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如rNa+>rMg2+>rAl3+;
②同周期主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如rS2->rCl-;rO2->rF-;
但在同一短周期中,阳离子的半径都小于阴离子的半径。

这是由于同一短周期中的阳离子总比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

三、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的比较有两种情况:
(一)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主要看核电荷数的多少。

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

如rS2->rCl->rK+>rCa2+;rF-<rNa+<rMg2+<rAl3+;
(二)若同一元素形成几种不同价态的阳离子,主要看价态的高低。

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rFe3+<rFe2+;
四、同种元素原子与离子间半径的比较,主要看核外电子数的多少。

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如rCl->rCl;rS2->rS;rNa+<rNa;
【练习4】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B )
A. r(K) > r(Na) > r(Li)
B. r(Mg2+) > r(Na+) > r(F-)
C. r(Na+) > r(Mg2+) > r(Al3+)
D. r(Cl-) > r(F-) > r(F)
【练习5】下列微粒中,半径最小的是( A )
A. Li+ B . Na+ C. F- D . Cl-
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3->D->B+>A2+
D.单质的还原性:A>B>C>D
2.A、B、C为短周期元素,A、B在同一周期,A、C的最低化合价离子分别为A2-、C-,离子半径A2-大于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原子序数:C>A>B
B.原子半径:B>A>C
C.离子半径: C- >B2+>A2-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A>C
1、(01上海,2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
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B>D>C
B 原子序数d>c>b>a
C 离子半径C>D>B>A
D 单质的还原性A>B>D>C
E 最高正价
F 主族序数
2(2001年全国)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I
B、NaBr
C、KCl
D、CsF
3、下列微粒的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①Cl-/Cl Mg2+/Mg Na/K
②Br/Cl Mg/Al Cl/S
③Li+ / Na+S2-/O2-Na+/Mg2+
④Br-/Cl-O2-/ Na+ S2-/ Na+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原子是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第三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离子是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注:硅和磷没有阴离子)
5、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B、C三种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是
6、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____,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____。

7.几种短周期元素部分性质的数据见下表:
元素性质
元素编号
①②③④⑤⑥⑦
原子半径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最高正化合价
无+2 +1 +5 +7 +1 +5
最低负化合价
-2 无无-3 -1 无-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⑥号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⑤的单质(M)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 2H2O= 2MOH + H2↑C.⑥是该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D.①、⑥号元素只能形成一种白色化合物
九、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 > 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 > 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

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

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十、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依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和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与氢气反应越容易、越剧烈,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依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简单阴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

5.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

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

6.气态非金属原子在得到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释放的能量越多,其非金属性越强。

7.依据两非金属元素在同种化合物中相互形成化学键时化合价的正负来判断。

如在KClO3
中Cl显+5价,O显-2价,则说明非金属性是O > Cl;在OF2中,O显+2价,F显-1价,则说明非金属性是F > O
十一、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1.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一般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若是同周期的,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若是同主族的,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半径依次增大。

2.若几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3.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离子中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因为同周期元素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一定比阴离子少一层。

4.同种金属元素形成的不同金属离子,其所带正电荷数越多(失电子越多),半径越小。

☆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总原则是:
1.电子层数不同时,看电子层数,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3.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看电子数,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Fe2+)> r (Fe3+)
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5.若微粒所对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既不相同又不相邻,则一般难以直接定性判断其半径大小,需要查找有关数据才能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