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熔沸点、粒子半径大小判断

物质熔沸点、粒子半径大小判断

高中化学物质熔沸点的判断
1.一般熔、沸点:固>液>气,如:碘单质>汞>CO2
2.同主族单质的熔、沸点
从上到下,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 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Ⅲ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Ⅳ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3.同周期中熔沸点规律
①同周期通常会比较同一类型的元素单质熔沸点,比如说比较Na、Mg、Al的熔沸点,则由金属键键能决定,Al所带电荷最多,原子半径最小,所以金属键最强,故熔沸点是:Na<Mg<Al。

②非金属元素,一般不会比较它们单质之间的熔沸点,一般比较他们的氢化物的熔沸点。

比较时要注意CH4、NH3、H2O、HF他们的分子间除分子间作用力外,还有氢键,所以同主族氢化物熔沸点他们是最高的,其余的按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排列。

如氧族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是:H2O>H2Te>H2Se>H2S;卤素:HF>HI>HBr>HCl。

4.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
⑴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⑵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化学式与结构相似时,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阴阳离子半径之和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反之越低。

如KF>KCl>KBr>KI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ⅰ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如:CH4<SiH4<GeH4<SnH4。

ⅱ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

如:CO>N2,CH3OH
>CH3—CH3。

ⅲ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

如:C17H35COOH(硬脂酸)>C17H33COOH(油酸);
ⅳ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熔沸点升高,如C2H6>CH4,C2H5Cl >CH3Cl,CH3COOH>HCOOH。

ⅴ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低。

如:CH3(CH2)3CH3 (正)>CH3CH2CH(CH3)2(异)>(CH3)4C(新)。

芳香烃的异构体有两个取代基时,熔点按对、邻、间位降低。

(沸点按邻、间、对位降低)
注意: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如:H2O>H2Te>H2Se>H2S,C2H5OH>CH3—O—CH3)。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原子之间共价键键长(两成键原子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由原子半径之和来判断)越短,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

如半径之和金刚石(C—C)>碳化硅(Si—C)>晶体硅(Si—Si)
键长:金刚石(C—C)>碳化硅(Si—C)>晶体硅(Si—Si)。

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④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如:Na<Mg<Al。

合金的熔沸点一般说比它各组份纯金属的熔沸点低。

如铝硅合金<纯铝(或纯硅)。

⑶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粒子半径大小的判断
1、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小;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大;
4、核电荷数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同种元素的粒子,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5、同周期元素,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
6、电子层数越多的原子,半径越大。

其他规律:
1、如果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则化合物中各元素达8电子稳定结构
如:224O C -+ 844=++原子:C 862=+-原子:O 则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2、分子极性的判断
(1)双原子非金属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 2、O 2。

(2)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如l HC 、r HB 。

(3)判断AB n 型分子可参考使用以下经验规律:
若A 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O 2。

3、“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由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