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考研快题真题分析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考研快题真题分析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考研快题真题解析
——城市滨水休闲广场规划设计

本文针对同济大学风景园林考研真题做了一题多解的具体分析讲解,为了给同学们提供多种解题思路,
为大家列举了以下几个考研成功同学的真题案例。

一、用地现状与环境
1. 城市背景
基地位于海口市,该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
大,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 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1834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 米/ 秒。海
口自北宋开埠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2007 年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录。2010 年底,该市常住人
口204 万。

2. 基地情况
基地位于海口市中心滨河区域,总面积1.16 公顷。基地南临城市主干道宝隆路(红线宽度48 米,双
向6车道),宝隆路南为骑楼老街区,是该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现已开辟为标志性旅游景点。其
中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南宋,至今有600 多年历史。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文化特征,建筑风格也
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
装饰风格。基地北临同舟河,该河宽度约为180 米,河北岸为高层住宅区。同舟河一般水位为3.0 米,枯
水期水位为2.0 米。规划按照100 年一遇标准进行防汛,水位高程控制标准为4.5 米。(不需要考虑每
日的潮汐变化)基地东侧为共济路,道路红线宽度22 米(双向4车道),为城市次干道。基地内西侧有
20 世纪20 年代灯塔一处,高度约为30 米。东侧有几棵大树,其余均为一般性自然植被或空地。

二、规划设计内容与要求
基地要求规划设计为滨河休闲广场,满足居民日常游憩、聚会及游客散集所需,要求既考虑到城市防
汛安全,又能保证一定的亲水性。

需满足的具体要求如下:
1. 需规划地下小汽车标准停车位不少于50 个,地面旅游巴士(45 座)临时停车位3 个,自行车停车位
200 个。地下停车区域需在总平面图上用虚线注明,地上车位需明确标出。

2. 需布置一处满足节庆集会场地,能容纳不少于500 人集会所需,作为海口市一年一度的骑楼文化旅游
节开幕式所在地。

3. 本规划设计参考执行规范为《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及《公园设计规范》,请根据上述规范进行公共服务
设施的配置校核。

三、成果要求
1. 总平面图(彩色1∶500,需注明主要设计的内容及关键竖向控制);
2. 剖立面图(1∶200,要求必须垂直河岸,具体位置根据设计自选,表现形式自定);
3. 能表达设计意图的分析图或者透视图(比例不限,表现形式自定);
4. 规划设计说明(字数不限);
5. 将上述成果组织在一张A1 图纸上(须直接画在一张A1 图纸上,不允许剪裁拼贴)。
考题浅析
基地位于同舟河南侧,两条城市道路的交叉口,用地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周边景观资源丰富。基地
内西侧有20 世纪20 年代灯塔,折射出灯塔的历史景观价值,设计中必须成为整个广场亮丽的风景,成
为人们进入广场的重要观赏景点。基地东侧有几棵大树,设计中必须保留,大树可以成为休闲步道中的风
景。沿河岸线设计要考虑亲水平台、亲水广场等亲水空间设计,但是要注意防汛要求。基地主、次入口设
计要注意周边道路的规模与等级,进入基地的车行入口要注意城市交通规划要求。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
为好,连接中心集会广场,入口处设计地面停车位,中心集会广场地下可以设置地下停车场,但是地下停
车场要与灯塔保持一定距离,要对灯塔作出保护措施。整个广场设计还要尊重宝隆路南侧的历史建筑,广
场应与同舟河以及北岸的高层住宅区形成景观轴线,打开视线通廊。
案例1
点评:
方案总体上满足设计要求,对灯塔、集会广场布置合理。规划中功能分区明确,功能组织考虑到了用
地条件与周边环境的要求。景观设计形式活泼,休闲步道设计多样、有趣。但是沿河的景观设施数量偏多,
对防汛有影响。基地南侧的主入口设计呆板,形态上能再丰富些就更好了。停车位的布置欠考究。图面表
现细致,用色准确,入口广场的刻画应加强色彩表达。
案例2
点评:
方案根据景观的功能要求作了明确分区,空间轴线上的广场与道路关系清晰。平面布局形式灵活,注
意了地形高差,注意了交通流线和视线关系的处理。但是设计过于形式化,对驳岸线处理繁琐,缺乏防汛
意识,地下停车与主次入口的关系处理不恰当,尤其是地下车库入口与广场的联系也不方便。平面图表现
丰富,马克笔运用熟练,鸟瞰图对空间的塑造明确,线条硬朗,但前后虚实关系处理不明确。
案例3
点评:
方案中功能分区明确,设计内容丰富,注重了基地自身条件的利用,比较好的处理了入口与滨水广场
之间的衔接。设计不足为: 对地形考虑不足,滨水处理虽满足防汛要求,但形式过于单一,空间的主次不
够清晰,植被设计缺乏疏密对比。平面图表现大胆,马克笔运用熟练。透视图前后空间没有作虚实处理,
缺少重点部位的细部刻画。
案例4
点评:
方案整体上功能布局合理,结构清晰,空间设计形式多样。设计依据不同的功能需求,综合各种景观
设计要素,营造了私密、半私密、开放和半开放的空间形态。设计强调了滨水岸线的处理,注重了各景观
节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注重了景观空间的视线关系。设计不足为中心广场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举办文化
节的需求。面向宝隆路的界面过于封闭,场地南北向的视线通廊设计不明确。从图面表现上看,平面图表
现生动,色彩丰富,清新,明快。鸟瞰图基本的空间关系表现较好,但是绿化表达不充分,不生动,画面
不完整。
案例5
点评:
平面图功能分区明确,运用了空间轴线将各功能分区作了统一,使广场的开放性与人的参与性较好。
规划在功能分区与交通设计上组合灵活、直观、明确,突出了中心广场的主导作用。但是在整体设计上对
滨水形态的把握不足,既没有考虑沿河岸线防汛的要求,也没有对广场的亲水设施与地形特征作出恰当的
处理。规划设计对基地周边环境考虑不足,对基地外的景观视线、交通流线考虑不充分。从图面表现上看,
用色大气,色彩饱和。但是细部刻画欠缺,如中心广场、主次入口铺装缺乏细部设计与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