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垃圾减量化规划标准-标准全文

建筑垃圾减量化规划标准-标准全文

CECS XXX:2019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中文标题:建筑垃圾减量化规划标准英文标题:Planning Standard for reduc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征求意见稿)为了加快推进建筑减量化工作进程,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考虑建筑垃圾在减量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场地及总体布局、5 设施建设规模及分析、6 设施建设选址及布局、7 黄线管控导则、8 附则。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归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北京建筑大学(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邮编,100044邮箱:752123536@)。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建筑大学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建柏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1 总则 (4)2 术语 (5)3 基本规定 (6)4 场地及总体布局 (7)5 设施建设规模及分析 (10)6 设施建设选址及布局 (12)7.黄线管控导则 (16)8.附则 (17)本规程用词说明 (17)条文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针对目前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源头减量化阶段存在的技术规范空白、管理缺少依据的现状,从城乡规划体系角度提出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规划技术规定,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乡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目标过程中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技术管理以及建筑垃圾专项规划。

1.0.3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应按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4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waste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的总称。

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不包括经检验、鉴定为高危废物的建筑垃圾。

2.0.2转运调配transfer and distribution指将建筑垃圾集中在特定场所临时分类堆放,待根据需要定向外运的行为。

2.0.3建筑垃圾减量化reduc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指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绿色施工新技术、精细化施工和标准化施工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排放。

2.0.4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source reduc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是指从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三个源头层面,分别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建筑垃圾产生量。

2.0.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resourc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指建筑垃圾就近处置、回收直接利用或加工处理后再利用。

2.0.6城市黄线city yellow line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2.0.7建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Special Plan for construction waste treatment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及建筑垃圾管理等方面涉及的内容进行的科学合理统筹规划。

2.0.8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场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facilities指经政府许可后按特许经营方式运行,对建筑垃圾实施资源化处理,生产各类再生建筑材料的场所。

2.0.9建筑垃圾消纳场construction waste absorption facilities指对渣土等材料实施临时堆存或对不可再利用的弃土采取填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的场所。

3基本规定3.0.1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规划应以城市实际情况为依据,符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结合城市自然资源、人口、土地利用等特点进行规划。

3.0.2在进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规划时要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对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模和布局、资源化利用厂及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进行调研。

3.0.3建立建筑垃圾源头处置的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加强源头分类,规范运输处置流程,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配置托底保障设施,形成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的长效管理机制。

3.0.4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大力推行绿色施工,推广使用可周转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宜就地利用和回收。

3.0.5建筑垃圾宜实行源头分类处置制度,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分类处理:1工程渣土,进入消纳场所进行消纳;2泥浆,进入泥浆预处理设施进行预处理后,进入消纳场所进行消纳;3装修垃圾和拆除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分拣后进入消纳场所和资源化利用设施进行消纳、利用;4建筑废弃混凝土,进入资源化利用设施进行利用。

3.0.6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长远规划,增加再生材料对原生材料的替代,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3.0.7在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的前提下,使用标准化的建筑材料和构件,提高建筑材料在各个施工场地的通用性,减少因现场制作构件而产生的建筑垃圾。

3.0.8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3.0.9鼓励建筑垃圾减排和回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使用。

建筑废弃物可以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应当循环利用;不能再利用、再生利用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处置。

3.0.10鼓励通过完善建设规划标高、堆坡造景、低洼填平等就地利用方式,以及施工单位采取道路废弃沥青混合料再生、泥浆干化、泥沙分离等施工工艺,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

3.0.11建筑垃圾处置设施的用地应遵循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的原则,建设的总平面图布置应满足堆填和管理的需要。

4场地及总体布局4.1一般规定4.1.1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分类,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规范中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用地,保证建筑垃圾资源化场地的合法性,保障土地供应。

4.1.2将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理念纳入到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构筑完善的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规划体系。

4.1.3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主要包括工程渣土消纳场、拆建垃圾和装修垃圾堆放场。

用于堆放暂时无法进行利用的建筑垃圾和运输距离远、需要中转的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内应设置分拣场地,将进场垃圾中可利用的物质分拣出来分类堆放,尽量回收利用。

4.1.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综合处理设施、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筑垃圾储配站及建筑垃圾收集点。

4.1.5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时应考虑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资源化处理能力的情况,结合就地处理的经济性原则,按处理能力进行分区建设。

4.2城市总体规划阶段4.2.1应当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消纳、处置、综合利用等设施的设置,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宏观层面实现对建筑垃圾进行源头减量化的管理。

4.2.2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理念中加入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化理念。

4.2.3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的目标引导下,城市总体规划应明确与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的相关内容,并在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中进行具体的规定。

4.2.4在总体规划中,提出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与资源化的要求,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确定近、远期城市建成区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建设指标。

4.2.5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地解决各城市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城市的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对城市建设量和拆迁量进行合理估算,以此来制定城市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控制目标。

4.2.6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设置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相关的条款,对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各类用地绿色建筑比例等进行规定,在宏观层面对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提出要求。

4.2.7建立起城市源头减量化及资源化处置设施的整体空间格局,把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的目标落实到城市空间。

4.2.8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阐明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的策略、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的策略,还应提出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向建材市场推广的策略等。

4.2.9尊重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选择场址。

在建筑垃圾处理场选址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气象条件、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供水、供电外部条件、占用土地性质、拆迁安置、水源保护、各类环境敏感目标保护、地质条件、垃圾场库容及服务年限等各种关联因素。

4.3建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4.3.1做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使城市建筑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设施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内容相互协调。

4.3.2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可以对城市的建筑垃圾的源头削减、过程减量、末端资源化进行长远计划,是建筑垃圾减量化事业发展符合城市化的发展诉求,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地及建筑垃圾填埋场地进行科学选址、工程量及资金预算的估计,帮助建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对于指导城市建筑垃圾减量排放有重大作用。

4.3.3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编制背景;2城市基本概况和建筑垃圾治理现状;3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解读;4规划期限、依据、原则和理念;5规划目标;6规划期内各类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及处理模式选择;7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规模选址与布局;8建筑垃圾运输路线选择与管理;1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规划;11建筑垃圾治理实施保障措施。

4.3.4城乡建筑垃圾治理目标包括城乡各类建筑垃圾治理的目标、建立建筑垃圾收运设施体系和建筑垃圾治理管理体系。

4.3.5城乡各类建筑垃圾预测包括规划期内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的产生量预测。

4.3.6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规模、选址与布局包括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以及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规模、选址和布局。

4.3.7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设施设计。

4.3.8建筑垃圾治理实施保障措施包括阐明管理体系、法规与政策、收运体系、用地保障、资金保障和奖惩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