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ppt

新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ppt

叠绕组线圈 多匝线圈
单匝线圈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线
线


17
-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Electric Machinery
三相交流绕组构成
极相组
1根导体→单匝线圈 →1个线圈 →1个线圈组 → 1相绕组 (2根导体) (Nc匝) (q个线圈) (2p个线圈组)
2p=2 1相绕组总匝数=2p×q×Nc

6. 三相交流绕组的术语 念
7. 三相双层叠绕组
4
-
Electric Machinery
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1. 电动势和磁动势的波形要尽量接近正弦波,谐波含 量要尽量小。
2. 三相绕组的电动势、磁动势要对称,电阻、电抗要 平衡。
3. 绕组利用率要高。在绕组用铜量一定时,要获得较 大的基波电动势和磁动势;在电动势、磁动势要求 一定时,用铜量要节省,铜耗要小。
于或近于极距。
整距绕组:y= τ
短距绕组: y< τ 长距绕组: y> τ,端接较长,较少采用。
线圈的节距
15
-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Electric Machinery
三相交流绕组的线圈
节距y1=τ:整距线圈 节距y1<τ:短距线圈 节距y1>τ:长距线圈
y1
y1
叠绕组线圈
16
波绕组线圈
-
Electric Machinery
电机学
交流电机理论 的共同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3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Electric Machinery
主要内容
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 三相双层绕组(难点) 气隙磁场正弦分布时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重点) 感应电动势中的高次谐波 通有正弦电流时单相绕组的磁动势(难点) 通有对称三相电流时三相绕组的磁动势(重点)
Electric Machinery
8. 槽电动势星形图
各槽导体感应电动势大小相等,相邻槽导体电动势相 位差相同。将各槽导体电动势相量画在一起,组成一 个星形,称为槽电动势星形图。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20
-
Electric Machinery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9、相带
指每极下每相所占的区域。
为了使绕组对称,通常令每个极面下每相
D/2p
Z/2p
18电 0 角度 电 或弧度
14
-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Electric Machinery
6)节距y
一个线圈两有效边之间的距离称为节距,一
般用槽数表示。
如图8-3所示线圈,若它的一个边放在第1槽,
另一个边放在第10个槽,则节距y=9,为了使1 y=y9 = 9
10
线圈电动势最大或接近最大,线圈的节距应等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10
-
Electric Machinery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11
-
Electric Machinery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电机圆周的几何角度恒为360°,这称为机械角度。从电磁观点 来看,若电动机的极对数为p,则每经过一对磁极, 磁场就变化 一周,相当于360°电角度。
注意:空间电角度(弧度)和时间电角度(弧度)相等,没有区别。
12
-
Electric Machinery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f np
60
13
-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Electric Machinery
5)极距τ
沿电枢表面相邻两个磁极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极距,极距有 三种表示法:
1)用电枢圆周长表示,单位为米或厘米; 2)用电枢槽数表示,单位为槽/极; 3)用空间电角度表示;
4. 绝缘可靠,机械强度高,散热条件好,制造方便。
5
-
Electric Machinery
交流绕组的分类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Fra bibliotek 按绕法分类– 叠绕组、波绕组
按槽内层数分类
– 单层绕组、双层绕组
按相数分类
– 单相绕组、三相绕组、多相绕组
按每极每相槽数分类
– 整数槽绕组、分数槽绕组
6
-
Electric Machinery
2
-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Electric Machinery
分析思路








组交











3
-
Electric Machinery
交流绕组的基础知识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1. 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
2. 交流绕组的分类
3. 三相交流绕组模型

4. 三相交流绕组的线圈 本
5. 三相交流绕组构成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120°相带
22
60°相带
-
Electric Machinery
Y
C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9) 相带
AA
6 0°
xX
每一极的电枢表面分为三等分,每相占一
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相带。因为每个磁
Z
极占有的电角度是180°,所以对三相绕
组而言,每相占有60°的电角度,称为
60°相带。
q12Z pm pZ 36 03 263 06 0
A
18
X
-
Electric Machinery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7)槽间角α
相邻两槽相隔的空间电角度称为槽间角,用α表示。当总槽数
为Z,极对数为p时,槽间角为
1
p360 Z
槽距角α:相邻两槽之间的
机械角度。
α 360 Z
Z为电机槽数
导体在空间上有相位差,造成了它在时间 上有相同的相位差。
19
-
C Y
A 6 0°
称为60度相带绕组。
Z
B X
B
X B Z A Y
C
23
-
Electric Machinery
三相交流绕组的术语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相数:m=3 槽数:Z=36 极数:2p=4 极距:τ=Z/2p=9(槽) 每极每相槽数:q=Z/2mp=τ/m=3(槽) 机械角度:实际几何角度 电角度:电角度=p×机械角度 槽距机械角度:α0=360°/Z=10° 槽距电角度:α=p×360°/Z=20°
三相交流绕组模型 A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C Y
A
X
Z B
7
B
A相轴 B相轴
C
C相轴
-
Electric Machinery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8
-
Electric Machinery
首先假设:电机相数为m,电机极对数为p,定 子内圆总槽数为Z,定子内圆直径为D
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
9
-
Electric Machinery
绕组所占的范围相等,这个范围称为相带。
即:每极下每相所占有的区域称为相带。
有600相带 和1200相带两种。一般采用600
Y
相带。
这种分法可以保证三相感应电动势对称, AA 6 0°
且合成电动势较大,是常用的方法。
Z 120分法获得的电动势较小,不常用。
21
-
C
xX
B
Electric Machinery
24
-
Electric Machiner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