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调在英语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为了对英语语调的功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英语语调的四大功能:语法功能、情感/态度功能、区别新旧信息功能和社会语言学功能。
关键词:英语语法功能情感/态度功能区别新旧信息功能社会语言学功能1.前言Roger Kingdon曾经说过,“语调是语言的灵魂”。
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如汉语、法语;另一种是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1958)。
英语就是典型的语调语言。
语调是连贯言语里声音音调变化所产生的旋律模式。
语调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调的缺失会使英语表达失去其内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语调的误用会导致交际的失败甚至使得交际无法进行。
语调是语言的灵魂,更是英语语言的灵魂。
因此,对英语语调的功能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语调的功能2.1语法功能2.1.1表明句子类型语调的语法功能之一就是提示句子类型。
比如在通常情况下,英语的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用降调,而一般疑问句用升调。
2.1.2消除句子歧义在书面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语义和句法上有歧义的句子,要正确理解这些句子,除根据上下文语境作出判断外,另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说话者在说话时所用的语调。
通常情况下,语调主要是通过断句的方式来消除句子歧义的。
断句又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有无语调边界,另一种是语调边界的不同位置。
如:(1)a.He washed and brushed his hair.(he washed「his hair」and he brushed his hair)b.He washed//and brushed his hair.(he washed and he brushed his hair)(Halliday,1967a:36)(1)a与(1)b是一组在词汇和语法上均无区别的句子。
能区别这两个句子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断句在(1)b的washed后插入一个语调边界。
也就是说有无语调边界是区别这两个句子的唯一手段。
又如:(2)a.Those who sold quickly//made a profit.(a profit was made by those who sold quickly)b.Those who sold//quickly made a profit.(a profit was quickly made by those who sold)(Roach,2000:174)(2)a与(2)b同样是一组在词汇和语法上均无区别的句子。
虽然两个句子中都有语调边界,但由于语调边界的位置不同导致两个句子的意思截然不同。
2.1.3提示句法结构语调中的调群和句法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调群边界的位置和语法单位的边界是一致的。
例如:(3)I won’t have any tea//I don’t like it.英语本族语者在说话时是将上句在tea处断开,通过这种方式来暗示语调边界前后是两个独立的语法成分。
下面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4)In France//where farms tend to be smaller//the subsidies are more important.(Roach,2000:174)在上例中,通过语调的断句手段听者能较为容易地判断出该句的句法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句义。
2.2情感/态度功能Couper-kuhlen认为,语调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1986)。
事实上,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语调在传达文字本身不能传达的那些微妙的情感和态度时所起的重大作用。
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就会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如一句简单的“Thank you.(谢谢你)”,分别用升调或降调来说,它所表达的说话者的态度就会大相径庭。
该句若用升调,它体现的是说话者轻松愉快的心情及对对方真心的感激。
该句若用低降调,说话者所表达的则又绝非是一种单纯的谢意,而是不满、愤怒甚至是威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了。
这一现象体现了日常会话中语调表义的复杂性。
语调可以表达多种或是明显或是微妙的情感态度变化。
比如通过语调的变化来表现中立的、感兴趣的、厌倦的、有礼貌的、无礼的、胆小的、自信的、权威的、顺从的、惊奇的、恳求等的态度和情感,例如:(5)RUDE(fall)%%%%%%POLITE(low-rise)Hel坨lo.%%%%%%%%%Hel坭lo.Nice of you to坨call.%%%%Nice of you to坭call.坭Friday?坨Right.%%%%%坭Friday?坭Right.See you at坨six,then.%%%%See you at坭six,then.Bye for坨now.%%%%%%%Bye for坭now.又如:What a beautiful/day!(一般的感叹语气)What a/beautiful/day!(生动活泼)2.3区别新旧信息功能Halliday认为,每个语调短语中总有一个成分是最凸显的,他把这个最凸显的成分叫做信息焦点(1967)。
信息焦点是一个语调单位中承载信息量最大的部分。
信息又可分为新信息和旧信息。
旧信息指交际双方都知道的,或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出来的信息。
新信息指说话者想要传递给听话者的那些不能通过语境推断出的信息,在自然交际中,说话者可以通过改变信息焦点的位置来强调他想要表达的重点,例如:(6)a.Lily told Lucy all the secrets.(是全部,不是部分)。
b.Lily told Lucy all the secrets.(告诉的是Lucy而不是其他人)c.Lily told Lucy all the secrets.(是告诉的,而不是暗示或留言等方式)d.Lily told Lucy all the secrets.(是Lily告诉的,而不是其他人)同时说话者也可通过调节音高来暗示听者哪些是他想要传递的新信息,哪些是不需要听者过多关注的旧信息。
一般来说,新信息是一个调群中最凸显的部分。
例如:(7)———How many TIMES have you been to Beijing?———THREE times.2.4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调的社会语言学功能是指说话者说话时所用的语调能够表明他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等。
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对英语语调功能的归纳(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0)杨晓春王桂芳141时通常使用较为平缓的语调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演讲者在演讲时的音调通常是短促并高昂的,以引起在场听众的共鸣。
牧师和神职人员在教堂吟诵祷文的基本语调是非常平板的。
母亲对婴儿说话是缓慢柔和的,而法官对罪犯说话是严肃有力的。
事实上,每一种职业、每一个社会角色的话语都有其比较明显的话语语调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语调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同时,我们也通过他人话语中所包含的语调信息来推断和判断对方的社会身份。
3.结语语调是语言的灵魂。
对于语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英语学习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调意识,使语调能够像词汇、句子一样成为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一个手段。
参考文献:[1]Couper-Kuhlen,E.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Prosody. Tubingen:Niemeyer,1986.[2]Hallday,M.A.K.Intonation and Grammar in British Eng-lish[M].Mouton,The Hague,1967a.[3]Hallday,M.A.K.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Part2.Journal of Linguistics,1967b,(3):199-244.[4]Kingdon,Roger.The Groundwork of English Intonation [M].London:Longman,Green and Co.LTD,1958.[5]Roach,P.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A Practical Cour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摘要:指示语﹙deixis﹚是语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指示语又分为指示用法和非指示用法两种。
本文通过对英汉指示词的非指示用法进行比较,发现英汉指示词的非指示用法大同小异。
关键词:英汉指示词非指示用法比较1.引言指示词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是因为指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语言与其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指示词的指示用法要依赖于语境,它们的所指或意义离开了特定的语境便无法确定。
但是,不是所有的指示语都要靠语境来确定其所指和含义的。
指示语还有一种用法就是非指示用法,也就是指示词在使用时不以语境为转移。
英汉语中的指示语可以分为五种: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语篇和社会指示。
所谓指示语的指示用法是靠语境来确定的,离开了语境便不知所云。
而恰恰相反,指示语的非指示就是说这种用法是不以语境为转移的,不管你在何时何地说它都是不改变的。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如莱昂斯(Lyons,1977)、菲尔墨(Fillmore,1977)、列文森(Levinson,1983)以及何自然(1988)、何兆熊(1989)等对指示用法已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指示词的非指示用法却很少涉及。
故此,本文将对指示语的这种非指示用法作一尝试性的探讨,权作引玉之砖。
2.英汉人称指示语的非指示用法比较人称指示的非指示用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称的泛指用法,另一种是文内照应。
2.1人称的泛指用法(1)第一人称代词的非指示用法。
第一人称单数的非指示用法:第一人称非指示用法是指在一般非正式的语体中由人称代词取代不定代词的用法。
这种用法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很常见。
非人称指示的“我(们)”不指说话者或受话者等具体的人,而是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在内的不被识别的一类人的整体;它不再具有指示功能,而起到一种虚指的作用。
笛卡尔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中的“我”就是典型的非指示用法。
此句话翻译成英语也一样适用。
汉语和英语的情况基本相似。
(2)第一人称复数的非指示用法。
让我们来看两个例子:(a)我相信,我们(你们)每个青年同志一定不会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你们)的期望。
第一人称的这种非指示用法让说话者(作者)为自己提供了角色模型,从而把听话者(读者)带入自己的视角,起到一种和听话者(读者)浑然一体的友爱的语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