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环境改造(作业治疗技术专科教学)

第六章 环境改造(作业治疗技术专科教学)


第六章 环境改造
课后反馈

1.属于物理环境的为 A.社会环境 B.社团组织 C.人工建造的环境 D.心理环境 E.作业方式 2.以下有关盲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 B.盲道的纹路应凸出路面4mm高且应连续 C.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 提示盲道 D.盲道宜选橙色 E.盲道应避开电线杆、拉线树木、井盖等等。 3.公共设施和场所电梯的空间至少是 A.1.2m×1.2m B.1.2m×1.4m C.1.1m×1.4m D.1.2m×1.5m E.1.2m×1.6m
程序、结果和判断表现的标准。
首先 让我们看看现实
第六章 环境改造
生活中有关例子吧!
第六章 环境改造
无障碍洗手间
无障碍道路
升降平台
第六章 环境改造
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环境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旨在 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残疾人、 老年人等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 一个“平等、参与、共享”的环境。无障碍 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和社会 进步的标志,也是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 社会,平等参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 措施。
第六章 环境改造
自然环境 自然物件
人工建造环境
人工物件
第六章 环境改造
环境因素对人类作业活动的影响
环境
供 给 限 制
作业活动表现
第六章 环境改造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社团组织:指一群规律性地集结的人,提供和委派以一定的角色 给每个个体,并营造执行这些角色所需要的氛围和一些行为准 则 。

作业方式:指文化习俗因素对作业活动的规限,有典型的或正确 的方式去进行这些作业活动,文化因素为作业活动提供了具体的
第六章 环境改造
光线
第六章 环境改造
电线和插座
第六章 环境改造
家具
楼梯
两边装有扶手的楼梯便于上下
家具摆放阻塞通道
第六章 环境改造
国内
国外
国际上对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 使用的设施;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1961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 无障碍标准》 1968年国会通过了建筑无障碍条例; 2006年12月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 其中第9条为无障碍 1985年在北京召开了“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究会”, 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生活环境”的倡仪; 1989年4月1日颁布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 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 2001年8月1日再次修改发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 无障碍设计规范》,2002年国家提出创建全国无障 碍设施示范城活动; 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于同年8月1日起施行。

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 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 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 有声读物等。
第六章 环境改造
无障碍卫生间
盲道
无 障 碍 削 苹 果 器
第六章 环境改造
无障碍设施理想目标

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 标是“无障碍”。基 于对人类行为、意识 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 究,致力于优化一切 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 的设计,在使用操作 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 用者感到困惑、困难 的“障碍”,为使用 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 便,这就是无障碍设 计的基本思想。
第六章 环境改造
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

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 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 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 视力残疾者通行,建筑物应考虑在出入口、 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处 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
第六章 环境改造
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

地面
1.地毯或地板革等应固定于地面上,选择高 密度、短绒毛地毯以方便轮椅或其它步行辅 助具使用。 2.避免使用可移动的小块地毯。

第六章 环境改造
三、实施
1.交通工具 2.人行道路:设有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 设施位置的盲道。 3.公共建筑:包括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观演、 休育建筑等。 4.电梯:有楼层的大型商业与服务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 5.公厕:建筑物内有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隔间厕位或残 疾人专用厕所。 6.轮椅席位:设人观众席和听众席的公共建筑,应设轮椅 席位。 7.无障碍标志牌

第六章 环境改造
五、随访

一般在患者出院前1-2周进行家访,必要性时 经主管医生、患者的要求和同意,家属的配 合和支持,了解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居住 区域的无障碍环境及无障碍设施的利用情况
第六章 环境改造
自理活动
床离地面太高
放鞋的位置太低
第六章 环境改造
*概述环境改造的流程(评估、计划、实施、再
活环境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建立无障碍设施等来消除环境因素对 残疾人造成的各种影响,使改造后的环境 能够更好地适应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 作需要,为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 环境条件。
第六章 环境改造
环境改造的目的
1.辅助或弥补功能障碍。 2 .提高日常生活动作的自理能力,改善 生活质量。 3.提高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4.减少辅助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5.预防损伤,防止危险发生。 6.改善心理状况,提高自信心。 7.减少经济支出,节约资源。 8.降低能力消耗。
第六章 环境改造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环境改造流程

第六章 环境改造
第 一节 概述

一、环境 二、无障碍环境
三、 环境改造
四、国内外环境改造的历史与现状
一、基本概念
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 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 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 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第六章 环境改造
电梯 1 .门宽允许轮椅进 出。 2 .电梯内外操作按 钮、紧急电话高度适 合轮椅使用者。
第六章 环境改造

1.尽量不设门槛,使门内外地面同高,或用 斜坡连接过渡。 2.门开启后宽度应便于轮椅或其它助行器通 行。 3.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改变门的开启 方向,使用折叠门或减轻门的重量。 4.门把手选用长柄式,省力、便于开启。
环境
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基本概念
第六章 环境改造
1.物理环境
自然环境:未经人为改造的,或者是仿造的自
然环境 人工建造的环境和物件:人为建造的,用于容 纳、活动、分隔、拥有的场所以及连接这些场 所的设施 物件
自然物件:自然物件包括有自然界中有生命和无生命
的东西。 人工物件:而人工物件则包括家具、食物、衣服、书 本、艺术品、工具、机器和交通工具等等。
作业治疗技术
(第2版)
作业治疗技术
第六章 环境改造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科学校 梅美娥
课前 想一想
自理活动
第六章 环境改造

第六章 环境改造
风险行为
第六章 环境改造
学习目标
1.掌握无障碍环境的概念、标准和要求, 环境改造的目的;
2.熟悉环境改造的基本流程。
3.了解作业疗法环境改造评估内容,环 境改造应遵循哪些原则。
评估、随访)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识
*国内与国外环境改造的发展概况 *指出环境改造的目的及分类
辅助器具的使用——六步(1)选择一个辅助器具(2)选择一个活动去练习使 用这个辅助器具(3)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去介绍辅助器具(4)选择一个预 先安排好的场所(5)教导患者使用辅助器具(6)鼓励患者使用辅助器具 环境物理结构的改造 —— 非房屋结构的改造和房屋结构的改造 物件的改造——使物件更实用、易于使用或更易于拿取 作业活动的调整

需要明确: 无障碍设 计关注、重视残疾人、 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但它并非只是专为残 疾人、老年人群体的 设计。它着力于开发 人类“共用”的产品 ―――能够应答、满 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 产品。
第六章 环境改造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
(1)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 台阶的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1/12。 (2)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 字路口设置利于盲人辩向的音响设施。 (3)门的净空廊宽度要在0.8m以上,采 用旋转门的需另设残疾人入口。 (4)所有建筑物走廊的净空宽度应在 1.3m以上。 (5)公厕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 隔断应做成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 空间便于轮椅进入。
第六章 环境改造
环境改造流程
一、评估 二、计划 三、实施 四、再评估 五、随访
第六章 环境改造
家居 环境
一.评估 工作 环境 社区 环境
第六章 环境改造
二、计划
楼梯 1 .楼梯两侧均应有 扶手,有照明。 2 .视力差者,可在 接近扶手终点处用不 同于扶手的材料进行 区别或用皮筋等材料 栓绑提示终点将近。 3 .每一级楼梯布应 有突出的前缘。
公共设施和场所
第六章 环境改造
家居环境
1.入口 2.入径 3.起居室 4.卧室 5.厕所 6.盥洗室 7.厨房
工作环境
建筑物外部和内部环境
第六章 环境改造
四、再评估
环境改造后要进行再评估,评估患者在实际 环境中的作业活动表现,从而考虑是否还需 对环境进行再改造。再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基本资源的利用 2、其他资源的利用

第六章 环境改造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无障碍设施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 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例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 觉指示地图,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公用电话、兼有 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进而扩展到工作、 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 说明:这一设计主张从关爱人类弱势群众的视点出发,以更 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使人类创造的 产品更趋于合理、亲切、人性化。
相关主题